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及_橄榄型_财富结构的达致

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及_橄榄型_财富结构的达致

相对同质的中产阶级社会的国 家, 会有较高的 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 这些国家有较高的人力资 本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累, 社会动荡极少, 并且 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 !1∀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在我国目前收入差距
!作者简介 ∀ 纪玉山,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代栓平, 何翠翠,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 吉林 长春 1 30012。
0 333 2 0 0 051 0 078 0 263 0 221 0 387 0 375 2 2 0 048 0 073 0 241 0 216 0 422
0 394 2 3 0 045 0 070 0 236 0 211 0 438
根据联合国 ∃世界人口预测 ( 1998) %, 我国
到 2020年人口将达 到 14 54 亿人, 2020 年我国 GDP 绝 对 额 预 测 为 33 11 万 亿 元 ( 年 增 长 率 6 5% ) 7% ∗ ) , 如果到 2020年我国各收入群体 分布比例能达到表 1所示的比例, 利用模型和预 测统计数据, 可以得到 2020年各收入群体的人口 绝对数以及各自的人均 GDP 数值。从上述分析可 知, 在不同的基尼系数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是不 一样的, 故这里选取两种不同的基尼系数值, 一 个为 0 310+ , 另一个为 0 394,, 在不同的基尼系 数条件下所得到的各收入群体人口绝对数和人均 GDP 数如表 2所示。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05 2
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 及 橄榄型 财富结构的达致
纪玉山 代栓平 何翠翠
!摘要 ∀ 对中等收入者的界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依据, 现阶 段应主要从收入水平上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正处于急剧发展和改革时期, 若过于 强调中等收入者在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质的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统一的标准, 不仅不现实, 而且会阻碍中等收入者的成长。只有集中力量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才是抓住了矛盾 的主要方面。通过模型测算, 我们的结论是如果基尼系数保持在 0 3- 0 4之间, 年人均 GDP 收入在 14000- 16000元之间的收入群体可以划为中等收入者。界定和培养中等收入者, 应注 意其动态性、地域性和稳定性特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并不是要把一部分高收入者拉到中等 收入者中来, 而是要提高低收入者以及中等偏下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构建 橄榄型 财富结 构。
!关键词 ∀ 中等收入者; 界定依据; 界定标准; 橄榄型 财富结构
!中图分类号 ∀ F 12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4769 ( 2005) 02- 0035- 06
2002年 1 月 31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在北京发布了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 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 成果, 指出现阶段收入分 配的改革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者人群比重。同年 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收入分配以共 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 入者收入水平。有关统计则显示, 目前我国城镇 低 收 入 户 占 31 79% , 中 等 偏 低 收 入 户 占 32 36% , 二者合计达到 64 15% , 收入分配结构 呈不合理的 金字塔 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
百分比上都呈现出明显的 两头小、中间大 的 橄榄型 结构特征。 我们的结论是, 如果基尼系 数保持在 0 3) 0 4之间, 年人均 GDP 收入在 14000) 16000元左
右的收入群体可以划为中等收入者。在人口比例 为 15(27(38(10( 10情况下, 由于方法一致, 这 里不做详细论述, 所得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分 别为 14010元 ( 基尼系数 0 394)、 15807元 (基 尼系数 0 310) 。
0 000 1 0 0 100 0 150 0 380 0 220 0 150
0 091 1 2 0 084 0 125 0 350 0 236 0 205 0 231 1 6 0 064 0 095 0 299 0 232 0 310
0 286 1 8 0 057 0 086 0 280 0 227 0 350 0 310 1 9 0 052 0 082 0 271 0 225 0 370
偏下收入户占 32 36% , 中等收入户占 17 69% , 中等偏上收入户占 8 95% , 高收入户 占 7 23% 。 结合苏海南等人的有关研究分 析∋ , 和其他研究 成果中已设定的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 高收入
者、中等偏上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中等偏下收
入者、低收入者的大体比例应为 15 ( 22(38 (15 (10或者是 15 (27 (38(10(10这样一个关系, 结 合模型, 我们得到了在不同固定人口比例、不同
重, 构建 橄榄型 财富结构成为今后我国收入
分配改革一项必然的政策选择。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使其成为社会各收入
水平群体的主流, 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 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国外, 对中产阶级 (中 产阶级与中等收入者是同一概念, 它不具有阶级 性质 ) 也有 较高 的评 价。研 究 表明, 一个 拥有
生产力的历史 , !2∀ 社会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及相关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从唯物史观角 度出发, 就单个个体来讲, 个人收入水平表现为 经济基础, 而其质的 特征具有上层 建筑的特性。 所以,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 社会处于重要变革的 历史阶段, 只有集中力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抓 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平等程度下的收入百分比。根据第一种人口比例
计算的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在各收入群体比例为
15( 22( 38(15( 10 情形下的收入分布状况
基尼 系数
a值
低收入 中等偏下 中等收入 中等偏上 高收入 Fa( 0 1) Fa( 0 25) Fa( 063) Fa( 0 85) Fa( 1)
- Fa( 0) - Fa( 0 1) - Fa( 0 25) - Fa( 0 63) - Fa( 0 85)
( 二 ) 界定标准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 全球中 等收入阶层的人均收入起点为 3470美元, 最高人 均收入为 8000美元。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以后, 有人认为我国的年人均家庭收入为 10000- 40000 元人民币即为中等收入者。下面我们利用 T# 凯 普克 ( T. Kam pke ), R# 佩斯特尔 ( R. P este l) 以及 F# J# 拉德麦 彻 ( F. J. Raderm acher) 在 ∃一种对规范的平等的计算思想% ( A Com putation a l concept fo r Norm at ive Equ ity ) 一文中 提出的模 型, 结合中国的实际预测数据对中等收入者的收 入水平做一估测。
人口百分比, a= 1 / , 表示财富分 布的平等系 数 ) , 不同的平等系数 对应着不同的 Lorenz曲 线方程。
根据方 程, 在 一定 的 人口 收入 百分 比范 围
[ X1, X2 ] 内, 可以计算 收入百分比, 结果表示 为:
F a( x2 ) -
Fa( x1 ) =
( 1-
x1 ) 1/a -
# 36#
其三, 我们强调收入水平并不是摒弃了中等 收入者的质的特征, 而是认为质的形成, 即中等 收入者的政治见解、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 情趣、道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过程, 收入水平提高是其形成的根本前提条件。中等收 入者阶层的形成, 成为社会结构的主流群体, 体 现了社会阶层分化、社会转型的特征, 而社会转 型、社会变迁是 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
11 87 4 12 45 4 16 22 5 23 28 0 56 19 6 10 28 6 10 63 2 14 13 0 21 83 2 66 52 4
பைடு நூலகம்说明: 本表利用表 1 数据结合 2020年的 人口 和 GDP 预测数据计算所得。
对上述表数据的分析显示, 各收入群体无论 是在人口比例、人口绝对数还是各自所占的财富
当然, 通过模型测算, 我们得到的只是中等 收入者到 2020年的一个基本收入范围。值得注意 的是中等收入者的界定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 而
1. 模型简述 在 ∃一种对规范的平等的计算思想 % 中, 作 者认为欧盟的相对贫困概念为社会平等的衡量提 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就是为 Lo renz 曲线方程引入一个平等系数 , Lorenz曲线的方程 可以 表 示 为 F a ( x ) = 1 - ( 1 - x ) 1 /a ( 其 中 x为
表 2 不同基尼 系数条件下各收入 群体人口绝对数和人均 GDP 数据
基尼系数
收入 群体
人口绝对数 人均 G DP绝对数 (单位: 亿 ) (单位: 元 )
0 310 0 394
低收入 中等偏下 中等收入 中等偏上 高收入 低收入 中等偏下 中等收入 中等偏上 高收入
1 45 2 18 5 53 32 2 18 1 45 2 18 5 53 32 2 18
( 1-
x ) 1/ a 2
同时, 在模型中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
G in i Coeffic ient
= 2&10 X - Fa
(X )
dX
=
2a a+ 1
-
1!3∀
2. 估测过程及结果
通过模型可以恰当地将基尼系数、平等系数、
人口百分比、财富百分比联系起来, 再结合具体
的人口百分比, 利用上述模型即可以得到其他三 个变量。据国家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的一 项研究,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户占 31 79% , 中等
# 35#
过大的情况下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 在我国什么是中等收入者以及如何扩大中等收入 者比重自然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本文 主要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