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形成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形成
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 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据此,作为教学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至少应包
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教学成果是教育教学方案。 教育教学方案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1)项目 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项目实施的途径;(3)项 目实施的保证;(4)预期效果。
2、内容空泛
2005年、2009年的申报项目中,有很多项目都
是理论研究,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论文包装后, 改头换面,当成教学成果来申报。这样形成的教学 成果有天然的缺陷:项目所涉及内容不是项目申报 人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所为,因此,理论与实践必
然是两张皮;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是申报人实践经验
的理论概括,而是文献资料的综合。应用性科学研 究成果可以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但不能申报教学成 果奖励。
础上的部分首创,还是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中有
创新和发展。因此,对项目的创新点概括不准确。
4、混淆不清
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和山西省质量工程项目比
较多,比如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学名师奖、优秀
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特色专业等,
这些项目与教学成果有联系,但不能混淆。上述每个 项目都有各自的评审条件,这里不再累述。只能说这 些项目可以培育教学成果,但不等同于教学成果。比 如规划教材,应该说教师能够写出一部高水平的教材,
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有两类表现形式,一
类以论文或论著为研究的结果,这一类研究属于应
用性科学研究,另一类以教学成果为研究结果。两 类研究结果有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1994年3月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1号《教学成果奖励 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中,明确规定: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教育教学 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 突出贡献,具有重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
成果特等奖;在已有成果基础上部分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 中有创新和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 养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从教育部的规定可以看出,效果明显不明显是形成教学 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关键。
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成果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突显成
果某一点的原创性。
三、教学成果申报的误区
很多项目并没有形成教学成果,而按教学成果 来申报。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实践积累,申报时, 临时查阅资料拼揍成申报材料。有的学校领导至今
还认为教学成果的形成是靠笔杆子而不是靠实践。
申报教学成果奖出现如下弊病: 1、效果不明显 很多项目的作用对象是学生,项目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有什么变化,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业能 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教学研究项目必须解决 好如下三个问题:
1、准确把握当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结合自身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本项目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 2、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项目必须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有所
发展和创新。
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明确要解决的 问题,缺乏针对性;二是想解决的问题很多, 实践起来每个问题都解决的不深、不透。
第二,教学成果必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
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辐射作用,而且确实
在一定的范围内广泛应用了该项目形成的成果。
成果能否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主要标志是:
在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的理 论概括,形成了高水平的论文和论著。
第三,教学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且
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取得了明显效果。教育部在每一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 成果的形成
2010年7月
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性质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 究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探索。它的实践性主要 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实践,注重实用性, 是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而立项 的。
2、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在解 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过程中,对积累的实 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这种理论概括(论文或论著) 是对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或者是对高等教育理论的综 合应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用这种理论可以指 导教学改革实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3、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提出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 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 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同时,它又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3、研究不够 有很多项目在申报时,没有撰写并发表的相关
论文,这就意味着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的解决,没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寓于 个性中的共性没有提炼出来,很难断定这个项目在 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申报人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了解不够,
没有研究清楚本项目是国内首创,还是已有成果基
次下达国家教学成果评选的文件中,都一再强调必须 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对提高教 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效 果是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较的结果。或者是项目
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效果的明显程度决定着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但 是,一定要区分是项目的直接效果还是间接效果。
第四,教学成果必须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
性。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方面的含义之间既相互独
立,又相互作用。教育教学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开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反映教育教学 规律是项目实施的灵魂和基本准则;只有教育教学方 案正确,又能反映教育教学规律,项目在实践中才能 取得显著效果。在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取得显著效果的
也是自己教学与科研的结晶,不能说与教学实践无关,
但光凭一部教材还不能完全形成教学成果。
必须回答清楚如下三个问题:
(1)在什么教育思想指导下,使用这本教材;
(2)针对什么样的学生、如何使如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炼 出怎样的理论; (3)从学生角度分析,使用这本教材对提高教 学质量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效果。回答清楚上述问题
后,才能形成教学成果。
讲述以上内容的意图,就是要把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形成融为一体,把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形成当成有组织、有
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