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农村中学生偏科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农村中学生偏科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农村中学生的偏科现象
摘要:近年来,农村中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越来越小,关键就在于许多农村中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分析了农村中学生语文偏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增强学生兴趣,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等独到见解。

关键词:语文;农村中学生;偏科;兴趣;自主学习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大部分学生均是留守学生,所任教的班级语文综合成绩都还不错,但还是有许多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科存在偏科现象。

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联系农村留守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农村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提出自己的浅陋看法。

一、造成农村中学生偏科的原因
俗话说:“男女有别。

”确实如此,现在农村中学许多男生擅长理科,偏文科,而女生又重文偏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语文科目不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很反感,在反感抵触情绪的支配下,思想不能集中,从而使该科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受小学阶段的影响,许多农村小学为了要成绩,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而对其他科目则不重视。

还有些家长爱好语文,家庭文化氛围浓,则孩子往往偏爱语文;家长爱好体育,喜欢活动,则孩子偏爱上体育课;还有农村学生由于受经济压力的影响,很少买名著、童话等课外书,导致阅读范围窄,语文素养欠缺,从而使语文偏科等。

二、偏科现象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合作中的处理方法
1.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语文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农村中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在学习语文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如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对各种书籍都有很大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同学喜欢大自然,喜欢探索,头脑反应迅速。

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些学生浓厚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强烈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首先让部分学生考察一下家乡各地的石拱桥数量、位置、形状、长度等,又让有美术基础的同学画一副石拱桥图画。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既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又丰富了语文知识。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和蔼可亲,使学生觉得教师爱自己,喜欢自己。

平时教学中应该提倡多表扬、少批评,进行正面教育。

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抓住他们可能出现的每一次进步,甚至是微小的进步,进行表扬。

使他们由“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批评—同学不尊重—学习成绩更不好”这种恶性循环中转变为“学习成绩提高—教师表扬—同学尊重—增加学习兴趣—进一
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良性循环。

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更要从传统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创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3.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等)参差不齐,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智力、性格等因素因材施教。

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在学习《故乡》时,我把整个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在上课前一周,分别让学生收集故乡的趣事、对联、风土人情、特产等。

由于我们的故乡就是朱德故里,第一组同学则利用课余,在网上收集到故乡(朱德故里)的风土人情、特产等。

另一组同学则亲自到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收集到许多对联、朱德小时候的故事等。

第三组同学则收集到他们爷爷奶奶所讲的故乡的一些传说、趣事。

第四组同学则收集到故乡经纬度、天气、气候等。

在整个学习课文及写作《故乡》的文章中,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收集实践,因此,学生既锻炼了动手收集及运用能力,又有素材可写,从而积累了语文经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矫治农村中学生的偏科现象,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加强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科差异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良影响,尽量充分发挥“强科”之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不仅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更全
面、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袁小武.中学生偏科现象调查及研究.当代教育论文:教学版,2008(11).
(作者单位四川省仪陇马鞍中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