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ppt
爱好和平
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 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 努力奉献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 “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不仅表现在 与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 上,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 与共上。“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深深地 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 睦”“四海之内皆兄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这些中国先哲的著名言论,充分表现了中华 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海纳百川的宽宏胸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激 励着数以千万的志士仁人为坚持自己的理 想和事业终生奋斗。
(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 益为先
孔子的仁学,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 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亦即平常所 谓“群体和谐”精神。
(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的美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 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 德。
团结统一
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 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 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 和力量,同心同德、维 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 助合作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存 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 以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而自豪,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 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 表现:中国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 央集权制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 史岁月中虽有分合离乱,但主体 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高度 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的价值取 向,在于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 友好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是民主与科学,是解放思想、 不断创新,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是勇于探索、追 求真理,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是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 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 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 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 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六)发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 神、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 孝是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 来的伦理规范, 今天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 尊师重道, 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 亲、师”并列的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 特点,又说明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在当代的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没有了它,民族团 结与发展建设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 水”,失去灵魂,民族就不可能有自尊、自 立、自强。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 斗! 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的。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 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就是为了在中 国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他认 为他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就是符合 大同理想的。人各有志,都应当建立一个远 大的理想,憧憬一个美好的境界。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2014级4班第5组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庞春秋(组长) 罗颖 马佳 聂敏 邱明园 瞿颖王梦兰 王 覃 谢方 熊婉欣 肖蓓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 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 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 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 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七)借优秀传统,塑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具体的、现实的。古代有古代的理想 人格,现代有现代的理想人格,东方有东方的理想人格, 西方有西方的理想人格。 现代的理想人格,一定是在继承古代理想人格优 秀遗产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西方理想人格的可取成分 的条件下,融合、转化而成的。
希望青年朋友们,继承与发扬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现代意 识,造就新型的理想人格,站在世 纪之交的制高点,为实现中国的 现代化,为推进人类文明多做贡 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 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爱国即热爱祖国,而祖国的 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 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 不是一回事。公民应该热爱 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 自己的公民。这就是孙中山、 何子渊等革命先驱推翻满清 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依 然被尊为爱国者的根本原因。
(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梁漱溟在论述中西文化的区别时说道: 中国 文化是向内用功夫的(强调自我修养) ,西方文 化是向外用功夫的(提倡认识物性) 。。
(四)坚持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 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自强不息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 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 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 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 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具体表现为:“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愚公移 山”“精卫填海”等
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 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 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 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 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 业绩。 具体表现为:“不畏强御”“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 勤”“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 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