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一叠加定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的基本用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验证电路叠加定理;;
3、学会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
4、学会分析计算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
1、计算机
2、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和设置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
(1)启动Multisim 2001仿真系统
(2)选择Options/Perfernces…菜单,设置软件运行环境
Multisim 2001运行环境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Circuit:电路设置页面,包括Show显示控制、Color颜色设置、Workspace 图纸设置、Wiring连线设置、Component Bin元件库设置、Font字形字体字号设置、Miscellaneous其他设置等选项
图2 电路显示及颜色设置
A、按照图2所示进行电路显示及颜色设置,其中:
Show component lable显示元件标记
Show component reference显示元件参考记号
Show node names显示节点名称
Show component values显示元件数值
Show component attribute显示元件属性
Adjust component identifiers调整元件标示符
B、单击Component Bin元件库设置选项卡,设置元件符号标准。

Multisim 2001中有两套元件标准符号,一套是美国标准符号ANSI,另一套是欧洲标准符号DIN,勾选DIN标准,这种标准与我国标准接近。

在该选项卡中元件工具条功能设置component toolbar functionality和元件放置模式设置Place component mode采用系统默认。

C、按照图3所示设置字形字体字号
图3 电路显示字形字体字号的设置
其他选项卡均按照系统默认。

(3)放置电路元件及测量仪器
在电路窗口里根据图4所示创建电路。

2、根据图4中给定参数计算理论值,填入表1中。

3、打开仪器仿真开关进行仿真。

4、 测量下列3种情况下的各电流和电压值(注意数字万用表的表笔极性于实验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对应)。

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1中。

(1) 电源Us1、Us2共同作用
(2) 电源Us1单独作用时,即Us1=6V ,Us2=0 (3) 电源Us2单独作用时,即Us2=10V ,Us1=0 表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表1中电源、电压的测量值,验证叠加定理
2、 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所测值相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思考题
1、 用电流实测值及电阻标称值计算R1、R
2、R3上消耗的功率,以实例说明功率能否叠加
2、用实验方法验证叠加定理时,如果电源内阻不允许忽略,实验将如何进行
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
一、实验目的
图4 叠加定理实验电路图 I I 2 U S1S2 +

1、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的基本用法
2、通过验证戴维南定理,加深对等效概念的理解
3、学会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等效内阻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
1、计算机
2、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Multisim 2001软件的运行环境,验证例题
启动Multisim 2001仿真系统,放置电路元件及测量仪器,在电路窗口里分别按照教材56页例题中图(b)(c)(d)(e)所示创建电路,打开仪器仿真开关进行仿真,观察仪表显示结果,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按照图5的实验电路图在Multisim 2001仿真软件的电路窗口里创建实验
电路验证戴维南定理正确性。

其中,Us=12V,R1=100Ω,R2=200Ω,R3=510Ω。

(1)打开开关S1测量开路电压Uo,闭合开关S1和S2短路电流Is,将测量结果及等效内阻Ro计算值填入表2中。

图5 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图
(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U=f(I):闭合开关S1,打开开关S2,负载电阻R L按表3中所列电阻值分别取值,将不同电阻时RL两端的电压
U和RL支路的电流I,填入表3中。

(3)测量等效电压源的外特性U’=f(I):用测得的等效参数Uo、Ro组成戴维南等效电源,如图6所示,负载电阻R L按表4中所列电阻值分别
取值,测量不同电阻时RL两端的电压U和RL支路的电流I,填入表
4中。

与表3中外特性相比较,以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图6 戴维南等效电路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测量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等效前、后的外特性曲线,并作比
较,说明比较的结果。

五、思考题
1、在求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内阻Ro时,如何理解“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
零值”实验中怎样将独立电源置零
2、若将稳压电源两端并入一个3KΩ的电阻,对本实验的测量结果有无影响
为什么
实验三一阶RC电路的时域响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观察和分析电路的时域响应
2、研究RC电路在方波激励情况下充放电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研究时间常数τ的意义及微分、积分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
1、计算机
2、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察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验证例题
启动Multisim 2001仿真系统,在电路窗口里按照教材87页例题中图所示建立实验电路。

启动分析开关,通过示波器窗口观察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曲线,移动标尺,测试电容电压由开关动作开始衰减到初始值的倍时所经历的时间,该时间即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将测试的时间常数τ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2、观察方波输入一阶RC电路的响应Uc(t)
(1)启动Multisim 2001仿真系统,在电路窗口里分别按照图7所示建立实验电路。

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XFG1为方波输出,使其输出幅度Us=5V,频率
f=500Hz用示波器观察Uc(t)的波形,测量其电路的时间常数τ。

图7 方波输入一阶RC电路的实验电路图
(2)其他参数不变,将图7中的电阻改变为R1=12KΩ,观察波形的变化,同时描绘波形,测量τ值。

3、微分电路
RC微分电路如图8所示,按照图8所示在电路窗口里建立实验电路,输入方波幅度Us=5V,频率f=500Hz的信号,C=μF,R=700Ω.用示波器观察微分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C
R示波器
图8 RC微分电路
7
图8 RC微分电路实验电路4、积分电路
RC积分电路如图9所示,仿照图8在电路窗口里创建实验电路,输入方波幅度Us=5V,频
率f=500Hz的信号,C=μF,R=10KΩ.用示波器
观察积分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将上述实验中各种响应的输入、输出波形
截图。

2、将实验中测出时间常数τ的值与计算值相比较,说明影响τ的因素。

五、思考题
1、当电容具有初值时,RC电路在阶跃激励下是否出现无暂态的现象,为什

2、电路参数R、C一定时的微分电路,当脉冲频率改变时,输出波形是否变
化(由微分电路的条件说明),为什么
示波器图9 RC积分电路
C
实验四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素的改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接线。

2、深刻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关系。

3、学习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
1、计算机
2、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日光灯正常工作后的等效电路如图10所示。

图10 日光灯正常工作后的等效电路
2、运行仿真软件,按图10的实验线路接线,设置各元件参数:交流
电压源V1 = 220V/50Hz/0 Deg,R = 280Ω,r = 100Ω,L = H。

电容C为虚
拟电容,其值可变。

3、在不并联电容的情况下,测量电源电压Us,灯管电压U R、整流器电压U Lr 及电路中的电流I、功率P,并记入表5中。

4、并联电容,将电容值由C=1μF开始逐渐增大,每改变一次电容值,测
一次有关参数,并填入表6中。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5和表6中的测量数据,计算所列各项计算值。

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I=f(c)和cosφ=f(c)曲线,并分析曲线的成因。

五、思考题
1、画出电流相量图,分析在感性负载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后如何提高线路的
功率因数并说明功率因数有什么意义。

2、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为什么不采用给负载串联电容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