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八下课件

历史八下课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筹建—— (简称:第一届政协) 1、时间:1949年 地点:北平 出席代表:各届人士 2、内容:




1制定 《共同纲领》 2选举 3确定
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国旗、代国歌、首都、公元纪元
(二)建立——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 54门礼炮齐鸣28响 的含义? 3、意义: A、标志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已 经过去; B、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D、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命名:中共十五大(1997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 国有企业改革 制改革 城市:确立社会主义 就业制度改革 对内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改革 政治体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制改革
二、归类总结
成就
新中国外交主要成 就
时间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
19501952 年底 19531956年
事件
土地改革
文件/方式
《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农业合作化
土地归属
农民土地私有
19581961
对农业进 行社会主 义改造 (三大改 造) “大跃进”
土地公有(集 体所有)
盲目求快, 片面追求高 速度,竞放 “卫星”
1、严重失误; 2、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3、工农业严重破坏,经济 困难。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越过中朝 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2、参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参战时间:1950年10月 3、参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4、英雄: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黄继光(上甘岭舍身堵枪眼)、邱少云(严守纪律,烈火中永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诞生的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时间: 1954 年 3、内容: 两个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行权机构: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意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宪法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 年与印度谈判中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成为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也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1、时间: 1955 年4月 地点: 印尼的万隆 。 2、性质: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3、主题:亚非国家如何争取和平、独立、发展 4、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一)背景: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概况: 1、工农业: “大跃进” 运动(1958—1961) (1)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2)代表:全民大炼钢铁和放卫星浮夸风泛滥 2、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961) (1)特点: “一大二公” ——“一大”是规模大, “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教训:经济建设一定 (2)代表:大办公共食堂 要遵循客观规律 。 (三)评价 1、探索过程中严重失误;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高指标、瞎指挥、 2、 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 3、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国家经济困难
1955
1971
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
中美建交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79 1991 200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
意义/影响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成为主人 C、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 A、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C、二十世纪历史性巨变。
筹备:第一届政协(1949.9)
开国大典(1949.10.1) 抗美援朝(1950-1953)
土地改革(1950-1952) 和平解放西藏(1951.1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 一五(1953-1957) 三大改造(1953-1956)
政治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 军事 外交 民族 海军成立(1949.4) 空军成立(1949.11)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5)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现代史
过 渡 时 期 1949 1956 三 新 大 中 改 国 造 成 的 立 完 成
探 索 时 期
一、编知识网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2011
1966 19761978
文 化 大 革 命 结 束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做题找规律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 在这85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 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 响。” • •请补充说明“三件大事”是指哪些标志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 立 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的事件?(不得照抄原文)
(一)发动 1、导火线——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开始:1966年党中央“五一六通知” 3、扩大: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 报》,阶级斗争错误扩大到党最高领导人 (二)过程:主要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集团 最大冤案: 迫害刘少奇 。 (三)结束(1976年10月) (四)评价 1、性质:最高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 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影响: 教训:1、加强社会主义 A、破坏民主法制 B、阻碍经济 民主和法制建设; C、摧残教育 D、拉大差距 2、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成就 第一颗 原子弹 在 新疆罗布泊地区爆 炸成功 第一颗 氢弹 试验 成功 导弹核武器实验成 功
意义 靠自己掌握核技术 自力更 生的成 就,代 世上第四个能自己 表我国 科技水 研制氢弹的国家 平,提 实现导弹和原子弹 高国际 的结合 地位
运载火 标志着中国成功的掌握人 “长征一号” 箭将中国第一颗人 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跻身 造地球卫星“东方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红1号”送入太空轨 道 组建地地战略导弹 部队(第二炮兵部 队) 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 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
北平 A、《共同纲领》; B、选举C、国旗/代 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北京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 盾 北京 (1)思想上(2)政 治上(3)组织上(4) 拨乱反正 北京 “邓小论理论”科学 称谓的提出 北京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北京 通过82年《宪法》
特别提醒
• 易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文件名 • 注意划起关键词 • 注意分点回答
外 重返联合国(1971) 交 中美建交(1979)
理论: 邓小平 理论
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 中 国 特 色 对外开放 社 会 籼型杂交水稻 主 实 科技 八六三计划 义 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探 索 教育文体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回归之路:港澳回归、两岸关系的发展 外交:亚太经合组织 社会生活
5、结果:逼美国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时间:1953年7月) 6、影响: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提高中国国际威望,赢得和平发展环境。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一化三改”) 二、总路线的实施 (一)工业化的开始——从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 1、目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注意成就:有田有桥有6路, 2、时间:1953——1957年 三厂形成东北老基地 3、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稳步增长。 4、结果:主要工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田(克拉玛依油田)、桥(武汉长江大桥)、六路(三 (二)“三大改造” 公路、三铁路);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 1、时间:1953--1956年 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 2、途径: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道路(建立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公私合营 3、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 。 4、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A、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二十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巨变)
探索 失误 期 1956 1976 成 就 科 技
1958年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61)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中共八大(1956)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964-1970) (原子弹1964导弹1966氢弹1967 人造地球卫星1970) 组建导弹部队(1966)
力放在第一位;
中共八大的召开 1、时间: 1956 年 2、性质: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的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 3、成果: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
项目 时间 两弹 核 1964 弹 年 1967 年 导 1966 弹 年 一星 1970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