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程序调研报告

小程序调研报告

小程序调研报告
小程序趋势:
小程序只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微信提供的搜索(极力限制搜索,很多小程序不能通过模糊搜索搜到,需全名搜索,是避免滥用,使用户能够搜索得到他需要的一个小程序。

)和在会话、微信群中的推荐来获取小程序,微信有意避免了分发、流量、竞价、排名;不过这样确体现了“定位精准用户”这一目的。

没有粉丝数、没有打开率、没有KPI,让体验更纯粹;从目前得到的消息而言,小程序无法群发消息、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小程序之间亦无法关联,而且对营销号、广告位的行为严令禁止。

可以看出微信小程序初步主打的是用户体验,优质应用,营销广告这些将来如何发展,还不明确
和小程序类似的产品之前出现过:百度的轻应用以及移动浏览器的开放平台。

这是国内的经验。

他们都想在流量入口建寨布局,失败了。

对腾讯而言是个教训。

所以他一开始没有显示这样的目的。

将小程序定义为工具。

调研者曾经认为小程序就是百度曾经搞过的轻应用。

百度失败只是因为没有微信这样强大的移动端流量入口。

但现在想来微信其实是想以线下开局的。

这原因当然多方面。

但调研者坚信一旦小程序给用户烙下了如同淘宝“万能”这样标志性的“好用”标签。

不管线上线下,利益最大化才是目的。

腾讯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和Facebook很像“缩短路径,取代路径,创造路径”现在应该是在缩短路径阶段。

互联网是开放的,资本永远都是独大的。

张小龙对小程序最初的说法是:即用即走、唾手可得。

但显然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做的产品肯定不希望用户用完即走。

这是一个矛盾点。

9月底开始内测12月28日张小龙去讲小程序,能感觉到他们的口风是有变化的,他们以前没有那么强调线下的产品,现在则反复强调线下。

(调研者认为这风口的转变是对线上布局势力的让步或者临时妥协。

)所以小程序将来可能会走向线下。

一来微信本身就是连接的思想,二来线下确实有太多服务可被连接。

二维码的连接是一个可能。

没有人愿意将自家的流量带到微信,某种程度上他只能线下。

小程序允许的10000个自定义二维码对线上没任何必要。

但线下可以在10000个地方贴不同的二维码支持我的渠道,提供附加的内容。

微信鼓励小程序开发者自己通过线下的实际服务场景,在使用服务的对应环节直接进入。

从技术角度分析:小程序具有如下特点:
1.不支持HTML、没有Dom。

网页用的JS、CSS 基本要全部重写,WXML 的语法
和HTML 差异还挺大,基本是一个个照着手册的属性去改。

CSS 选择器不支持级联。

2.小程序源码打包后的大小限制为1M,超大传不上去。

单次通过wx.request传输的
数据最大也是1M。

3.MINA 框架实现的tab bar,最多5个tab;通过wx. navigateTo 推入后台的页
面最多5层,超过会无法打开新页面。

4.小程序没有webview 控件,自带的view 和text 又不支持图文混排,还不能动态
set WXML …… 所以小程序上的富文本也就只能做到固定焦点图+纯文本+emoji了
从技术上整体上讲,小程序本身被设计为处理简单逻辑的「工具型」应用;同时具有很强的内容封闭性。

调研者大部分时间分析是在小程序于微信的战略规划上面。

因为从高局出发总归是有好处的。

但只从技术上来说,如果投入开发,需要增大开发成本,虽然还是web应用,但却是全新的。

(知乎上有看到说是在做一键转换小程序代码的公司,但没搜出来详细结果)公司的技术能力应该可以完成,但就开发必要暂时感觉是和咱们的赢利点挂不上。

这是线上线下的缘故。

但对公司战略规划,在网盟里面的地位这些。

我觉得是个机会。

可以开发提升影响力的应用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