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2)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2)

第十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一、机械能
1.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单位:焦耳(J )。

能量是表示物体对外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所以能量 与功的单位相同。

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者“已经做功”。

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物体的速度与质量(22
1mv E k =
)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结论: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所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物体的相对高度和质量(mgh E p =)。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注意:一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多少取决于零势能面的选取,物体的位置高度是指物体相对于零势能
面的高度。

(2)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与材料(材料的弹性)。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结论:物体的弹性越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4.机械能:定义: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一个物体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只会发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机
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我们就说机械能守恒。

例: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从高处加速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受空气阻力,则动能越来越大,
重力势能减小,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若下落过程中有空气阻力,则除了重力做功外还有其它力做功,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还有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摩擦生热),机械能不守恒。

二、内能
1.分子动理论:(1)物质组成: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分子热运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间隙。

4.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5.分子动能:定义: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物体温度和分子质量。

结论:物体温度越高、构成物体的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动能越大。

6.分子势能:定义: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分子质量与分子间距(物体的状态)。

7.内能: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之为内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子个数)、温度和状态。

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8.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摩擦、撞击、压缩、膨胀等);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
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的本质是不同种类的能量的转化。

(2)热传递(热辐射、热传导、对流等);本质是同种能量的转移,总是从高温物
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当温度相同时(热平衡),热传递结束。

9.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2)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

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内能转移的多少。

物体只吸收或放出热量,他的内能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如晶体在融化(或凝固)时要不断地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要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变。

三、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定义: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
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
m Q c Δ=)。

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kg J
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一样)和转换法(以加热时间的多少表示吸
收热量的多少)。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放吸Q Q =
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与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
密度、形状等无关。

)/(J 102.43C kg c °•×=水,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可以用来调节气温、
取暖、作冷却剂等。

2.导出公式:Q =cm?t
3.热平衡方程:Q 吸=Q 放(不计热量损失)、Q 放=Q 吸+Q 损(计热量损失);在一般题型中,若不计热
量损失,则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若有热量损失,则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与损失的热量之和。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1.热值: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q =
Q 放m (或q =Q 放V )
单位:焦耳每千克(J/kg )或焦耳每立方米(J/m 3) 2.热机: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叫热机。

3.内燃机:分类:汽油机和柴油机。

工作过程:(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上端向下运动;
(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汽缸内温度
升高,气压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汽缸最上端向下运动,汽缸内温度
降低,气压减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汽缸最下端向上运动。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1)构造:在汽缸顶部汽油机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
(2)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
的是空气;
(3)点火方式: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柴油机将空气
吸入汽缸后,在压缩冲程将空气压缩成高温(温度超过柴油的可燃
点)高压的气体,再将柴油通过喷油嘴喷入汽缸,柴油遇到高温气
体发生自燃)。

(4)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效率高、功率大;柴油机一般应用于需要
较大动力的机器中,如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等;汽油机
一般应用于小型轿车、摩托车等。

数量关系:冲程数=2倍曲轴转数=2倍飞轮转数=4倍工作循环=4倍做功次数
4.火箭:结构:火箭主要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

原理: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冲推力,推动机身向前
运动。

喷气式发动机种类:(1)空气喷气发动机:只携带燃料,利用外界空气助燃;
(2)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携带燃料和氧化剂,不需外界空气助燃。

5.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Q有用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放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η=
Q
有用
×100%
Q

6.燃料缺点: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