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效率课堂”课时整合教学设计疑点抓住诗文中的关键字句体会感悟江南采莲图,学会准确的表达古诗文的感情。
教学准备常规教学具古诗文打印材料多媒体技术自制多媒体课件信息资源网络书籍过程规划【教学过程】一、课前经典诵读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古诗?谁起来给大家朗诵一下!师:我有一首诗,同学们都很熟悉,你看?我们一起读一遍。
(出示“国学经典诵读”)(设计意图:课前诵读熟悉的古诗,让“古韵”从课前开始,一线串珠,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进行相关积累,与随后的古诗文朗读吟诵、品读赏析、等体味活动,形成整体效应,扩大学习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文素养。
)二、激情引入本课主题“吟诵”1.播放古诗吟诵视频,直观感悟古韵魅力。
师:其实老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我还是一个音乐家,音乐家带来的怎么会是如此平淡呢?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呀!接下来(播放视频《静夜思》吟诵)师:听完刚才的诗,你有什么感受?师:对比刚才同学们的那种读法,特别好听是吗?你喜不喜欢这种读法?师:这种读法它叫吟诵。
(课件出示:吟诵)跟老师读一遍。
2.介绍吟诵历史,引入爱国意识,导入本课主题。
师:听没听说过这个词?没有啊!其实这个词早在100多年前每个人都会,在我们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可惜,现在就像你们一样,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反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他们有很多人会吟诵,可不可惜?那你们想不想学?师: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首《江南》,来一探这吟诵的小秘密,好吗?(课件出示:3.江南)师:我写课题,你跟老师一起读好吗?(师板书)这个江字很是有意思,你要怎么记住它?(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吟诵的启蒙,老师通过视频中古诗文的吟诵,以情激情,创设了吟诵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效率课堂关系效率的一个体现。
)三、从吟诵的角度对古诗《江南》赏析。
(一)初读课文,交流识字,以朗读引入吟诵:师:其实这个吟诵啊,唱起来特别简单,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你把它读好!师:我们先来听听怎么读?(课件出示视频动画)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是要读准字音。
师:下面你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将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圈出来,然后多拼读几遍。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行,是有几句话组成?(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规范的初读文本与整体把握是很必要的,示范朗读正是这里的关键所在,课前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文章,为课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揭露吟诵规律,品味古诗情怀,领略传统文化的精深。
(1)吟诵秘密一:师:刚刚老师说难在读上,你听听我是怎么读的,看看跟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师以吟诵形式读第一句“江南可采莲”。
)师:谁来说这第一句有什么不一样呢?师:那你们来看一下我是哪一个字拖长了?(师再吟)师:这两个字我都拖长了,那是一样长吗?(课件出示:第一句诗中字标记)你看老师在这两个字上面画了两个小横线,为什么莲字的横线要长一点呢?师:做了标记,是为了方便我们在读的时候能读准它,莲字读的更长些,所以它的横线也就长。
你能不能按照我的读法试一下,来,伸出小手,如果拖长,我们用手划横线。
(师带领下边动作边读)(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师:真厉害,那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师:下面我一连读两行,你在你的小练习纸上也像我一样标记上长短不同的横线好吗?师:谁来说说,你都听到了哪些字拖长了呢?师: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这些字为什么要读长,他们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师:观察这些字的声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师:我们中国的古音调当中,一声和二声我们叫它平声字。
(师板书)师:平声字读的时候就要长一点。
我们来读长的字好不好?师:平声字要读长,这就是吟诵的第一个小秘密啦!(3)吟诵秘密二:观察每行最末生字的韵母,探索古文押韵的妙处,揭露吟诵规律。
师:我们观察到它们的韵母都有什么特点?师:在诗文当中,韵母相同,出现在最后面的几个字,我们叫它韵字。
(板书)古诗文之所以朗朗上口,就是与它押韵有关。
这个韵字在最后的位置都要拖得很长,而且比前面的还要长。
师:韵字要读长,这就是我们吟诵的第二个小秘密。
(3)吟诵秘密三:初识入声字,利用形体动作感受入声字的特点,揭示吟诵的规律。
师:我们过去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入声字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师:这入声字是一群调皮的小豆豆,它读起来就像小豆豆掉到盘子里一样,声音特别的短促。
(板书)(模仿伸手抓小鱼儿)师:我这有几个入声字,我们来用伸手抓小鱼儿的方法,这样抓着读,读的要短促,体会一下什么是入声字。
(课件出示)师:很好,我们这首诗里也有两个入声字,一个是叶,一个是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注意读到红色字的时候,要抓着读。
(师领读)师:你看,我们才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在这么小的年纪就领悟了吟诵的三个小秘密,这个规则是平声字要读长,还有韵字要读长,入声字读的短,读一读试试吧?(课件出示)(三)通过吟诵的方式领悟诗意。
(1)利用吟诵学生的名字,深入体会吟诵规律。
师:其实你能读好,就能吟好了!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找几个学生的名字吟诵)师:如果有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叫江南,你们怎么吟?如果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采莲,你们怎么吟?(师示范)我们试着用刚才的这种方式把这首诗吟一吟好不好?师:听老师来读一遍好不好!闭上你的小眼睛,在听老师读的同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利用对关键词句的解析,一行一吟,一图一诵,体会诗意。
1.关键词“采莲”,体会采莲人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描绘出了一幅最美的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师:你看,又到了江南可以采莲的时节,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这样的大丰收,人们采莲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快乐、开心、高兴)采莲的小姑娘们,快乐的划着船儿去采莲啦!(师教唱)师:这“莲”一拖长,你感到了什么?(体会“莲”绵一片,无边无际)2.关键字词“何”“田田”,感受莲叶茂密鲜亮的样子。
师:这莲叶浮出水面,挤挤挨挨,重重叠叠,迎风招展,长的是那么的茂盛。
面对着眼前的一湖莲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说一说)师:这一湖的莲叶又大又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真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啊!“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师:谁来读出荷叶可爱的语气呢?师:(师吟诵)对比一下,拖与不拖有什么不同感觉?师:你能开开心心地吟诵这两行吗?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3)语用的渗透,看图描述诗意。
关键词“戏”,感受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
师:还有谁也和采莲人一样开心呀?(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间)师:是啊,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欢快的鱼儿就在这莲叶间不停地嬉戏玩耍。
师: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条快活的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心情送入你的朗读中。
师:来,我们当小鱼儿一起来唱这句。
叶是什么字?应该怎么唱?再来一次。
师:三句连起来试试?真好呀!这调皮的小鱼儿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你都不知道它在哪儿,更别想抓住它!都跑到了哪些方向?师:(课件出示)这个南字为什么要拖这么长呢?南的韵母也是“an”,韵字就要拖长。
北字这么短,是小鱼儿又到了近前,等着我们去抓他呢!师:这一长一短,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咱们作为中国人,应不应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啊!再来吟一吟!师:真好!你能模仿这种方式说一说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吟诵的三条规律,从重点字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古诗文的内涵,对古诗文中的精彩世界进行补充感受,去体会诗文的神奇、美妙和魅力。
这种感受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吟诵,领读、个别读、齐读等,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体会古诗文的精彩世界。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于学生语言和思维上的不足,老师只是相机指导和引导,不做整齐划一的点拨,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用抓关键字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自主朗读,自主感悟,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大环节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愿望,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愉悦。
精彩吟诵和语用环节中,结合课堂教学,根据古诗文中的韵律特点和学生一起讨论,师重点引导大家畅所欲言,重在和学生一起讨论,赏析,达到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在思想上碰出火花的完美境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式的课堂对话关系。
)(四)拓展相和歌,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师:江南这首诗在汉乐府中叫做相和歌,相和歌是由两个人、三个人或者一群人一起吟唱的一种吟诵形式,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师生相和)师:(课件出示)这样你还能吟唱吗?师:让我们和着音乐,完整的吟诵这首《江南》吧!(课件出示完整诗词)(设计意图:虽是一个小小的“爱”的演变介绍,既紧扣主题,又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使课堂有内涵,有素养。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引导学生总结吟诵的三条规律。
2、引导学生简单描绘《江南》的诗意,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提升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3、对整课的随文识字以小测验的形式做一个总结,学写“西”字。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们啦!师:动动小手指,我们会写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表达爱的情感。
将知识素养、育人素养和道德素养很好的结合。
)五、拓展吟诵《咏鹅》(课件出示《咏鹅》)。
师:你能用吟诵的规律将这首诗吟唱一下吗?(设计意图:拓展吟诵古诗《咏鹅》,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自我反思今年我有幸参加语文课程资源评选活动,并尝试了以吟诵为线索教学古诗的这种具有突破性的古诗文吟诵教学。
实践中我以效率课堂八要素为导向,从初次尝试,到经历了初识、选文、构思、设计、执教后,对本次教学有了一些思考,对古诗文教学有了些许浅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