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胰腺癌是癌症里面杀伤力非常强大的一种癌症。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等。
胰腺癌这个病的发现比较困难,一经发现,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所以说它的预防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早期诊断也比较困难。
近年来一些名人因胰腺癌逝世,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的普遍关注。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癌症,预后极差。
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
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
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
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介绍,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目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因此,国际上将胰腺癌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
在各种检验、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胰腺癌仍然很难被早期发现?赵玉沛指出,除了胰腺癌具有较特殊的解剖位置——隐匿于腹膜后,患者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之外,医患双方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胰腺癌很难被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为早期发现胰腺癌,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立了预警指标,从而缩小了胰腺癌防治的包围圈。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
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年龄超过40岁,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及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有癌症家族史,有酗酒史和急、慢性胰腺炎者;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
赵玉沛说,目前最常见的胰腺癌误诊是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因为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一部分胰腺癌病人也具有浅表性胃炎。
因此,40岁以上、上腹部有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应仔细筛查。
胰腺癌早期的症状具体如下: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
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
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
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
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
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
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
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
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
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
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
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
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
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
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5.腹部包块: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
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
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
7.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8.其他: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
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
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
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
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1.外科治疗: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姑息治疗: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3.综合治疗: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
迄今同大多数肿瘤一样,还没有一种高效和可完全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
现在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并在探讨结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1)放射治疗胰腺癌是对放疗敏感性较低的肿瘤。
2)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或者为预防术后复发,均可进行化学治疗。
对胰腺癌的化学治疗是期望着能降低术后癌的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与分子治疗。
随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这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因为像胰腺癌这样的难治肿瘤,必须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来治疗:①基因治疗:多数仍然停留在临床前期,少有进入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
②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制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其他疗法胰腺癌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敏感性增高。
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温热疗法得到了应用。
常用的温度是44℃。
但还需对加温和测温方法加以改进。
4.对症支持治疗:胰腺癌晚期,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出现脂肪泻者,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
对顽固性腹痛,给予镇痛药,包括阿片类镇痛剂;必要时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交感神经切除术。
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缓解。
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般认为,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胰腺癌发病的最主要因素。
不久前,瑞典医生还发现,喜欢吃腌肉香肠,也容易患胰腺癌。
瑞典医生们经过了11次医学试验,提出了他们的告诫:经常食用加工过的肉食,将显著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这份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癌症杂志》上。
近日,某专业医学网站登出一条报道,斯德哥尔摩学院的Dr. Susanna C. Larsson和其同事发现,饮食中如果有大量的糖类和加糖的食物会增加胰腺癌发病的可能。
与不喝饮料的人群相比,每天饮用两种或更多饮料的人群来说,他们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会高达93%。
在报道中还提出,虽然食用水果是健康的,但是食用加糖水果汤或是烩制的水果会有51%的患病风险。
拉森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对于那些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和果汁的人来说,其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极高。
拉森博士认为,糖可能是引发胰腺癌的最重要的因素:“日常饮食中所含的糖越多,体内的血糖含量就越高,这将增加人体胰腺的工作负荷。
为了应对不断增大的工作量,人体内会增加大量的胰腺,结果导致癌症的产生。
”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人们特别是小孩子对甜食和碳酸饮料的依赖。
科普作家、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说,其实核心是高糖饮食增加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常见的甜食中的糖:蔗糖、高果糖浆、蜂蜜等,并没有本质区别。
看来,要改善状况、减少癌症的发生,还是得从吃上下手。
治疗癌症一定要从改善自身体液开始,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酸性体质是癌症的罪魁祸首,要治疗癌症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饿死癌细胞。
想要拥有好的身体,就要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癌症预防也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医学界认为抗癌药用价值最高的虫草来自西藏那曲以及青海玉树海拔4200米线,其典型代表是知名品牌福临门冬虫夏草,天然虫草素含量最高,用于抗癌效果最为明显。
中医专家认为,若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使血内胰岛素含量经常处于高水平状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女性应形成少吃甜食的良好习惯,以减少胰腺癌出现的可能。
北京中医院对于胰腺癌研究的重要发现,冬虫夏草的免疫药理的研究为虫草作为抗癌药提供了有力证明,虫草菌培养成功及它和其它虫草代用品具有天然虫草相似成分及类似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开辟了药源,使其临床大量应用成为现实;临床研究广泛的开展,向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但冬虫夏草抗癌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多数药理研究还停留在粗制剂水平,临床研究也有待于深入。
相信随着中医药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为三大传统名贵滋补药之一的冬虫夏草必将以崭新面貌为人类攻克癌症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美国医学名校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研究人员2006年还发表过病人实际食用冬虫夏草的论文,五名有家族性胰腺癌症的病人接受了每天补充冬虫夏草的治疗达半年。
研究也发现,冬虫夏草可以调控一些与癌细胞生长相关的讯息传递因子,也可以选择性地导致癌细胞凋亡,因而让人体内少数想要作怪的癌细胞不致坐大。
至于香菇、磨菇、杏鲍菇、金针菇等菇类食物,以及灵芝、云芝、舞茸、巴西磨菇、冬虫夏草等蕈菇类的补充品,其抗癌功效的探讨,则是锁定在冬虫夏草多糖体的增强免疫、以及硒、锗等微量元素能够抗氧化、抗癌化的主题上。
这些研究结论已颇得学界共识,涉猎比较广泛、也比较细心为病人着想的临床医师们,早已经建议癌症病人在西医正规治疗之外,可以在中医师及营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上述食材和营养品,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