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血液学基础知识培训-46p

1血液学基础知识培训-46p

常见的集落刺激因子有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
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poietin,TPO)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 小块 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产板率:6000+/个 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入血约需8~10天
未成熟巨核细胞
成熟巨核细胞
血小板
(Kelemen et al. Acta Haematol 1958, 20;350)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的方式,即细胞核成倍增殖,每增 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浆并 不分裂,故巨核细胞体积逐渐增大, 属多倍体细胞。
巨核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核内有丝分裂
血小板在止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一般处于“静止”状态,但当血管壁受损伤时,
通过表面接触和某些凝血因子的作用,血小板转入激活状态。
激活了的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细胞的成分
血浆的成分
造血过程 造血器官-骨髓
参与造血的细胞
血像
红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红蛋白(Hb)
骨髓像
血红蛋白和铁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血小板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异常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为双凹碟形,无核和细胞器,充满血 红蛋白(Hb)。
红细胞的生成
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核糖体合成 血红蛋白积累 脱核
135-195
4-10 100-300
同左 同左
15-20
骨髓像
• 是骨髓涂片中各血细胞及
其前体细胞的形态、数量、 比例总称,是多种疾病诊 断、治疗的重要指标。 • 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髓像 稳定。 • 患血液系统疾病时,或者 接受化疗时,骨髓常有显 著变化,对了解机体情况 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 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骨髓像
血红蛋白和铁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血小板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异常
造血微环境
血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
称为造血微环境
包括
基质细胞 细胞外基质 各种造血调节因子 微血管、神经纤维
功能:对正常造血细胞增
值、分化的调控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
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 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 落的细胞因子。
常用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项目/单位 红细胞计数 (×1012/L)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计数 (×109/L) 血小板计数 (×109/L) 成年男性 4.4-5.5 成年女性 3.5-5.0 儿童 新生儿 6.9-7.0
120-170
110-150
1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5
11-12 (6个月-2岁)
命可有7-14天。
血小板除衰老破坏外,还可能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被消耗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将解体并释放出 全部活性物质,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
衰老的血小板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的。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
衰老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铁
(Fe2+),Fe2+与血浆中的铁蛋白结合后成为高铁(Fe3+), 聚集成铁黄素颗粒,贮存于巨噬细胞内。
当合成血红素时,Fe3+先还原为Fe2+,并与铁蛋白分离,然
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将Fe2+转运至幼红细胞合成 新的血红素。
网织红细胞
血细胞发生三要素
血细胞的发生过程需要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种子(造血干细胞) 土壤(骨髓) 养料(集落刺激因子)
血细胞的寿命
平均寿命:RBC 120d;
血小板7-11d; WBC长短不一,几小时~数年。
死亡后细胞的补充来自造血器官——骨髓。
血液学基础知识串联
掌握 部分掌握 了解 什么是血液 血液的概念 血量和血液的组成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
﹥100万个/μL 血栓形成
﹤ 10 万个/μL 血小板减少 ﹤ 5 万个/μL 出血危险
巨核细胞增殖特点
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 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其它血液细胞系
统的增殖不同,其它系统的细胞在 DNA合成后,随即分裂成两个子细 胞。
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
骨髓像
血红蛋白和铁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血小板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异常
造血过程
造血过程就是各类造血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的过
程。 造血过程是连续又分阶段的过程
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各系成熟细胞, 最后释放入血
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 — 骨髓
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 和黄骨髓。胎儿及婴幼儿时 期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 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 现脂肪组织,并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多,即为黄骨髓。 成人的红、黄骨髓各占一半。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中所运载的一种含铁蛋白,使血液呈红色,由
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原卟啉 血红素
Hb
铁(Fe++) 珠蛋白(4条肽链)
铁的利用与Hb
铁是合成Hb的必需原料,成人每天约需20~30mg用于血
红蛋白的合成,其中约95%来自体内铁的再生利用,主要 来自衰老破坏了的红细胞。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a.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b. 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 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占全血40%-50% 血细胞 白细胞 血液 血小板。 血浆:占全血50%-60%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成分
水,占90%以上,维持循环血量的恒定。
低分子物质,约2%,主要为激素、脂质、离子、维生
素、代谢废物等。
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形成胶体渗透压、作为载体运输
低分子物质,参与凝血、止血,抵抗病原物,营养功 能等。
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 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 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 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 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 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 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 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 的作用。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多向分化潜能 静止性
不均一性
表面标记
复制 增殖
复制:自我更新
增殖:定向分化发育
血液学基础知识串联
掌握 部分掌握 了解 什么是血液 血液的概念 血量和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成分
血浆的成分
造血过程 造血器官-骨髓
参与造血的细胞
血像
红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红蛋白(Hb)


血液学基础知识串联
掌握 部分掌握 了解 什么是血液 血液的概念 血量和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成分
血浆的成分
造血过程 造血器官-骨髓
参与造血的细胞
血像
红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红蛋白(Hb)
骨髓像
血红蛋白和铁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血小板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
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巨核系定向祖细胞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 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 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和Hb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 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 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项目/单位 红细胞计数 标准称谓 4.4-5.5(×1012 个/L) 习惯称谓 440万-550万(个/μ L)
血红蛋白
120-170(g/L)
12-17(g/dL)
白细胞计数
4-10(×109个/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