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2川贝母-785

中药药理-2川贝母-785


4 薄层色谱: 取样品0.1g,加95%乙醇7m1,
微沸30分钟,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95%乙醇4 滴,微热使溶解,点于硅胶—羧甲基纤维素薄层 板上,用氯仿—甲醇(8:2)(用12%氨水饱和)展 开,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可鉴别不同品种 的贝母。
5 紫外光谱法:取粉末(60目)1g,置提取器内
用无水乙醇20mL回流0.5小时,过滤,滤液转移 到50mL容量瓶中,取5mL,在200~400nm之间测 其紫外光谱。结果:在281±2nm处有最大吸收。
【理化鉴别】 1 荧光法: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
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呈亮蓝紫色荧光。
2 颜色反应: 取药材横切片,加2~3滴 0.1N碘溶液即显蓝紫色,而边缘仍为1圈类白 色。
3 沉淀反应: 取粗粉2g,加2%醋酸溶 液10m1,煮沸3分钟,取滤液2ml,加碘化铋 钾试液3滴,产生橙黄色沉淀;再取滤液2m1, 加20%硅钨酸溶液,即发生白色絮状沉淀。
性状鉴别:
松贝 1、类圆锥形或近球 形。高0.3~0.8cm, 直径0.3~0.9cm。表 面类白色。 3、外层鳞叶2瓣,大 小悬殊,习称“怀中 抱月”。 3、顶部闭合,内有 类圆柱形、顶端稍尖 的心芽和小鳞叶1~2 枚。先端钝圆或稍尖, 底部平,微凹入,中 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 盘。 4、气微,味微苦。
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国内市场已少见。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 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甘肃贝母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梭砂贝母主产于青海、 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之松贝,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过去集散于松潘地区而得 名。青贝,来源品种较多,产区以青藏高原的甘孜、德格为中心,故有青贝之名。 炉贝,因过去多集散于康定(打箭炉)而得名,因其表面有棕色斑块又称虎皮贝。
性状鉴别:
青贝 1、类扁球形,高 0.4~1.4cm,直径 0.4~1.6cm。 2、外层鳞叶2瓣,大 小相近,相对抱合。 3、顶部开裂,内有 心芽和小鳞叶2~3枚 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性状鉴别:
炉贝 1、呈长圆锥形,高 0.7~2.5cm,直径 0.5~2.5cm。 2、表面类白色或浅 棕黄色,有的具棕色 斑点。 3、外层鳞叶2瓣,大 小相近。 4、顶部开裂而略尖, 基部稍尖或较钝。
【现代应用】 1. 急慢性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
的咳嗽,咳痰不利 2. 肺结核咳嗽
松贝、青贝:
1、淀粉粒广卵形,
长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的边缘不平整,

脐点短缝状、点状、 人字状和马蹄状,

层纹隐约可见。

2、表皮细胞类长

方形,垂周壁微波
状弯曲,偶见不定
式气孔,圆形或扁
圆形。
3、螺纹导管。
暗 紫 贝 母 粉 末
甘 肃 贝 母 粉 末
炉贝: 1、淀粉粒广卵 形、贝壳形; 肾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至60μm; 脐点人字状、 星状或点状, 层纹明显。 2、螺纹及网纹 导管直径可达 64μm。
品质评价: 2010年版药典规定:
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 醇溶性浸出物,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9.0%。
含总生物碱以西贝碱计不得少于0.050%.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痈肿, 乳痈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
Freyn的鳞茎, 产于黑龙江、 新疆等地。
混伪品
草 贝 母
百合科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 indica Kunth的鳞茎。
光慈姑
土贝母
光慈菇: 为老鸦瓣 Tulipa edulis (Miq.)
Raker的鳞茎。
土贝母: 为葫芦科假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的块茎,又称藤
川贝母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中品,原名贝母。陶弘景谓:“形如聚贝子,故名。” 《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母和浙贝母明确分开,谓川 贝母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轩歧救正论 . 伪药必辨》就指出当时有以浙贝母伪充川贝母的情况。
在古代,也有以葫芦科土贝母混称贝母的现 象,如陆玑《诗疏》云:“今药草贝母也。其 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 方连累相著,有分解。”目前川贝母的来源和 商品规格较多,也发现多种混伪品,应注意它 们之间的鉴别。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 F.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 F.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
taipaiensis P. Y. Li或瓦布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var. wabuensis S. Wang et S. C. Chen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
贝。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
结消肿之功效。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 痰, 阴虚劳嗽,喀痰带血,肺痈,疬痈肿,乳 痈。
❖ (1)镇咳祛痰 ❖ (2)平喘 ❖ (3)抑菌
2 其他药理作用
❖ (1)对胃肠道作用
❖ (2)对心血管作用
❖ 综上所述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 肿功效主要与镇咳祛痰平喘、抑菌等作 用有关。川贝母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 是川贝母中的生物碱。川贝母及川贝母生 物碱对胃肠道、心血管等的作用,则是川 贝母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川贝母苦泄甘润,微寒清热,既能滋润肺燥以化胶 固之痰,又能清泄胸中郁结之气火以止咳嗽,故凡热 痰、燥痰所致的咳嗽及阴虚劳嗽,均常应用,对肺虚 久咳、痰少咽燥者尤为适宜。兼有清热散结之效,可 治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证。
【方剂举例】 二母散《和剂局方》: 贝母、知母。治阴虚发热咳嗽。
一轮贝母
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