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4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4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球上的水】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图3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答案】7.B 8.D【解析】7.图中岛内的淡/咸水界限,说明该区域地下淡水的水位与地下咸水区水位、海平面水位三者基本平齐。

若要地下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地下淡水的水位不低于咸水区水位和海平面水位,这样就需要有“季节分配均匀且降水充沛”的条件;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只有人工岛足够宽,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所以选B。

8.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

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明白图中人工岛的地下淡水区的面积及其变化特点。

从而才能把握这组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向。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球上的水】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

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温B.水深 C.水量 D.水质【答案】9.C 10.D【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

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

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

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

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

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石灰岩岩性的理解,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球上的水——洋流】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

完成8、9题。

8.图中甲洋流()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答案】8.D 9.C【解析】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 错误。

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

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

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

故选D。

9.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

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

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

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

故选C。

27.(2020年江苏卷)【地球上的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图14表1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________(3分)(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4分)(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________(2分)27.【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

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

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18.(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地球上的水——水文特征】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6分)18.【答案】(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

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

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2020年高考模拟题】(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三统一模拟)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处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量差异B.平均海拔差异C.冻土分布差异D.地形分布差异2.与华北地区相比,春季该地区地表水分盈余量较大,主要原因是春季该地区A.降水量大B.用水量少C.积雪融水量大D.节水技术先进3.21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使得图中地表水分盈余量300 mm等值线A.向东移动B.向西移动C.向西南移动D.向西北移动【答案】1.A2.C3.A【解析】1.由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距离海洋近,夏季降水丰富;乙位于东北地区西北部,距海较远,且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

故降水量是生长季两地地表湿度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故A正确。

海拔高低、冻土和地形差异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

故选A。

2.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

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温度低,冬季积雪量大,春季随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对地表水体补给量大,地表水分盈余量大,而华北地区春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分盈余量小。

C正确。

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都集中在夏季,A错误。

东北和华北地区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均较多,B错误。

节水技术主要与农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有关,对春季地表水分盈余量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C。

3.该地水分盈余量自东向西减少,当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变干后,地表水分盈余量将整体减少,地表水分盈余量300 mm等值线将向数值大的方向移动,即向东(或东南)移动。

A正确。

故选A。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六月供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发生了明显改变(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一年中该矿区地下水位最高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随着煤炭的开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①区域年降水量减少②湖泊渗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答案】4.B 5.B 6.D【解析】4.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方,年降水量接近200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B正确。

其它季节降水少,地下水位低,ACD 错误。

故选B。

5.随着煤炭的开采,图中显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补给地下水,湖泊渗漏水量增多;湖面减少,气候变干,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②③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