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兴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
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通过多种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关键词:交流合作灵活尊重民主和谐
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始终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何时像动画片一样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上完第一节课像期盼动画片一样期盼第二节课的到来。
为什么从初一到初三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会变的越来越少?我们又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反思。
1 有没有与学生真正“交流”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如果教学中没有互动和交流,那只是一种假的教学行式。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
把家庭照片传到我的邮箱,让学生一起与我参与课件制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Guessing game. Ask whose family is this? Who is he?……自然而然的教授新单词和新句型,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行为,能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有没有灵活的使用教材
教材,一直以来被作为课程之本。
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由于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
如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态时,抓住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生活经历的好奇心,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句子:
I worked in 1994.So I have worked for about 16 years.And I came to this school in 2003.So I have been here for about 7 years.Another way of saying 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2003.
Your math teacher came to this school two years ago.So he has worked here for two years/since 2007 or two years ago.……
几位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通过以上句型展示给学生。
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语言结构,使学生觉得简单,亲切,真实,即使再
套用课本内容进行操练,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3 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我们要善于用表扬、鼓励之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常发现:尤其是当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
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不要讽刺挖苦,而是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
在课堂上,我们应多用“How clever!”、“Good”、“Very good”、“Not bad”、“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Please”等;利用作业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在评语中我经常使用“Clever boy, I believe you can wr ite it e on!”、“Good,better,best!”、“Wonderful”、“Well down.”等评语。
言辞恳切,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激励并坚定
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
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4 有没有真正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有的英语教师往往把要讨论的问题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不管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这种“伪探究”其实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发言的权利。
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呢?
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
凡是学生看得懂的、想得到的、讲得出的、写得出的,就要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讲,去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把自己的课堂努力
打造成这样一种模式——让学生可以想看电影一样来看课文;想看DVD一样来听特级教师讲课;想看动画片一样进行重难点复习;想玩游戏一样做作业。
寓教于乐,老师轻松,学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