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入的作用

导入的作用

浅谈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吴初焕
【摘要】导入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大大提高一堂课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方面来阐述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导入教学语文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写教案,备课自然就是家常便饭了。

一篇又一篇的教案,独具特色。

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设计者,对于同一篇课文的解读、教学设计也各有千秋。

但是纵观各种形形色色的教案书,尽管它们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一篇教案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很注重课文的导入语。

由此可见,导入语在教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也应该算是语文教学中的开端吧。

这个开端的有与无,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上课效果。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而导入就是手段,就是方法。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直观视听导入法、故事吸引导入法等。

面对这么多的导入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斟酌,运用恰当的导入方法把学生导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当然,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同时还是满足学生欣赏的需求。

如果老师上课不能调动学生,而只是一味的塞填知识给学生,这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还会容易“饱和”,停滞不前,这就好像填充洞穴一样,总会有填满的时候。

但是,如果学生是感兴趣的,理解的去接受消化的话,不仅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这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孰优孰劣,还多需考虑吗?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此之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它,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导入带给教学的更佳效果。

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时,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不相同之处,所以课堂的导入自然就会不同。

比方说,同是上同一篇课文《端午的鸭蛋》,我在不同的两个班就设计了不一样的导入语,这并不是多余之举,而是基于我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的差别,经过深思熟虑才设计出不一样的导入语的。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那个班,我主要是从谈话的方式,问他们家乡过端午的一些习俗进行导入新课的学习,而基础相对好些的班级,我就以课题解读进行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端午的鸭蛋》,大家看题目,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猜猜作者将会从哪些内容展开描写的。

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导语,是因材施教的。

基础差的班级,我们应该从兴趣上去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这是一个比较愉快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在上这篇课的时候是临近端午,
所以很多学生都开始话端午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端午习俗都不尽相同,大家会存在好奇之心,都想听听他乡之俗。

所以这样的设计,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会急于进入课文学习,去了解更多的好玩的端午习俗。

而另一个班,特意让他们从猜课题进入新课学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猜测之后会很想得知结果,到底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作者有没有像自己所想的去展开课文描写。

整堂课里,学生会很认真的去学习课文,去寻得答案。

由此可见,同是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因材施教,会有不同的上课方式以及不一样的教学导入。

当然,课堂教学导入除了要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去着手,把学生的激情,兴趣全引到课堂学习上来,还要懂得结合课文,突出重难点。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如何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

如果教师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效果会事半功倍。

如我在教《爱莲说》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写“莲花”两个字并简单介绍了莲花的外形和生长环境,然后在后面再写上“君子”二字,对学生问道:“知道‘君子’的意思吗?”紧接着向学生提出疑问:“莲花与君子有何联系呢”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回答……导入的用语不多,却画龙点睛,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本课将要学习的要点和目标,取的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参考文献:[1]《语文教育学实践与研究》;
[2] 吴晓岚.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科技信息;
[3] 语文教学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