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定稿)

2014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定稿)

2014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标准学制:三年一、专业培养目标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具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组织、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从事轨道交通运输基层站段的组织、生产、经营、服务工作。

具体从业岗位有: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助理站长、行车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售票值班员、列车长、车站助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货运值班员等。

2、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是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组织、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3)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1、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线路及站场的基本知识。

3、掌握铁路/轨道客运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和客运服务的原则。

4、掌握铁路/轨道行车组织、行车规章及行车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了解铁路/轨道运输企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

7、具有铁路/轨道运营中英语会话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1、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铁路/轨道交通运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铁路/轨道交通运营行车组织、生产的能力。

3、具有铁路/轨道客运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有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

5、具有铁路/轨道运输市场营销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运输信息管理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意识。

2、具有自觉遵章守纪,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3、具有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4、具有为铁路/轨道行业服务的身体素质。

三、学生毕业应至少修满学分和应取得的证书学生毕业应至少修满120 学分。

应取得的证书:在校期间,学生必须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1个,获得素质证书(如高新技术、普通话、外语证书等)至少2个。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站务员、客运员、列车员等考证时间:(第六学期)素质证书名称:普通话贰级乙等及以上考证时间:(第一~六学期)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office办公软件四级及以上考证时间:(第一~六学期)四、教学进程安排第━━*1.符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认识实习)○考试◇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军训●社会实践┃假期√机动2.教学进程执行时以学院实际公布的校历为准五、专业主要课程内容介绍1、轨道交通概论本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轨道交通路基、轨道、桥隧设备及线路平、纵断面知识,车站的基本站型布置、车辆的构造,铁路信号、连锁、闭塞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设施设备的基本构造、运输管理及调度等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

2、轨道交通设备本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设备、车辆设备、线路设备、供电设备、信号设备等组成、原理及使用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日后在现场能把有关设备运用好,同时增加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时所需的共同语言,增强日后工作过程中和工程技术人员沟通的成效。

3、轨道交通客运管理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轨道交通客运系统、客运需求管理、车站客运组织、轨道客运交通信息服务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体系的宏观与微观知识,为将来进一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领域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奠定基础。

4、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一般知识、自动售捡票系统及其设备运作与管理、车站票务管理工作职责、一般和特殊票务作业流程、票款清分结算管理等知识,使学生掌握车站票务工作设备、票务管理程序、票务工作作业流程及特殊情况票务处理等技能,为日后票务工作奠定基础。

5、轨道交通行车规章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行车基础知识、行车闭塞、车厂调车与试车、车厂接发列车、车站行车工作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组织列车在区间、车站和车厂运行的基本技能,使其具备LOW操作员、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等职业岗位能力。

6、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本课程主要通过对运营调度工作认知、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组织、特殊情况下列车运行组织、施工及工程列车运行组织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组织列车在区间、车站和车厂运行的基本技能,使其具备LOW操作员、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等职业岗位能力。

7、信号与通信设备本课程主要讲授轨道交通信号、联锁、闭塞、通信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使用通信信号设备指挥行车,当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积极配合电务部门迅速排除故障,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六、各类型课程的学时数、学分数及比例具体见2014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七、实Array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证和加强。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轨道交通运输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创新和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教材的建设,开发分层、分级模块化的培训计划,实施技能“双证书”教育。

同时根据行业新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相关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鉴定。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密切联系现场实际,采用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工学交替结合、顶岗实习等方法来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包括有军训、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一)军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培养长远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组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

(2)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打好基础。

(二)暑期社会实践(1)培养目标按照学院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生利用暑期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力传播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引导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2)实践内容A.社会调查:由系里在每年暑假前,公布一批社会调查课题,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

B.专业调查:由系里推荐一批课题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根据该项目的安排从事实践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或其它成果。

C.专业实践实习:由系或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实践,了解岗位的基本要求,并撰写实践报告。

D.勤工助学:由学院推荐或学生自行联系用人单位,利用暑期从事有偿智力、劳动活动,并撰写实践心得。

(3)实践方式学生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小分队活动或根据系里的要求自行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4)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两次暑期社会实践,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具体要求为:每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0天;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2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实践心得;实践材料须具(三)专业实习专业实训包含车站旅客运输组织实习、车站票务工作实习、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实习。

1、车站旅客运输组织实习要求掌握车站旅客运输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掌握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的运用及故障处理,掌握车站客流的组织、引导和疏散、换乘旅客的组织、大客流情况下客流的组织,掌握车站应急情况客流的组织和处理等。

2、车站票务工作实习要求掌握车站票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掌握车站客服中心职责及技能要求,掌握自动检售票系统基本架构、设备配置与布局,掌握自动检售票系统终端设备与操作,掌握AFC设备典型故障、日常巡视与维检修,掌握车站票据与台账管理。

3、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实习要求掌握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车组织规则,掌握车站级LOW的操作及非正常情况的处理,掌握车站施工组织及工程列车运行组织,理解OCC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四)毕业设计/论文(1)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毕业设计/论文是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通过毕业论文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在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课题的拟订,应根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和社会对轨道交通运营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来拟订。

八、说明1、本年度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本方案。

2、本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

3、本年度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不拘泥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限制,将结合生产单位的需求灵活调整实习时间。

编制人(签章)系部审核(签章)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