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5、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写“两”等10个生字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

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

(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位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

再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

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

(书上田格中的字)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5)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词语;组词;读句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难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1、整体感知: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

教师进行板书~(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

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

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

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

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 “追” “游”`(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

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

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

”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

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

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先()小蝌蚪过了几天()青蛙再过了几天()渐渐的()教后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我范读课文。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

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