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握思维的奥妙

把握思维的奥妙


思维拓展 1.正确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思维与存在
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回答,即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
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除了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其次表现在意识的能动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 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 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
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 ④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 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力量,故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 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
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 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 )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 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 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 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另外,要正确理解意识
的能动性还要克服以下几种错误观点:①把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 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 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 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 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 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矫正训练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罗斯
福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恐惧本身。在金融危机
愈演愈烈之际,温家宝总理多次说,信心比黄金 和货币更重要。二者共同说明 A.精神活动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B.信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C.意识对人类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 )
解析
现,这种做法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不可取的,A项错误,C项 正确;B项说法缺乏具体分析,没有说明是怎样的
现状,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错题诊断 【 误 点 警示 】 正 确的 意 识 是我 们 想 问题 、 办 事 情 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矫正训练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 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 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 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 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 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这表明 ( )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 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 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
一切从实际出发。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例2】(2009·江苏)下边的漫画《爱鸟工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材料所述问题是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
就是我们想 问题、办事 含 情要把客观 义 存在的实际 区 事物作为根 别 本出发点 原 物质决定意 理 识的原理
侧重于在认识和 侧重于按客观规 解决问题的过程 律办事,反对违 中,注重抓住事 背客观规律办事 物的本质特征, 反对“一刀切” 从辩证法角度指 角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 出了正确认识和 解决问题的渠道 度 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和途径 ①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 联系 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 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时要 注意结合材料,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
观规律办事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
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 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 (2)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
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
用于客观事物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该题易误选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
发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而不是正确的 意识;①与题意无关。②④正确,故选C。 答案 C
类特有的能
力和活动 “想”、 “做”、 “精神状态”
区 范
别 围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
联系 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 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 出发 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实际 出发,从中引出 其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的规律性, 作为我们行动的 向导,做到按客 观规律办事 物质和意识的辩 证关系原理 规律客观性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 性原理的指导 下,具体分析矛 盾的特殊性,并 找出解决矛盾的 正确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原理
思维拓展
1.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
性 意识的反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 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 内 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 涵 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 区 形态的变化 别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 表 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 现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 用 人在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过 程中,具有的 积极主动自觉 的反映 能动的反映和 能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 又叫自觉能 动性,是人
本题易错选C,错在没有认识到意识有正误
之分,错误的意识对人类活动具有阻碍作用。恐 惧是 一 种 错 误 的意识 , 必将阻碍人们的实践活
动,信心是一种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们克服困
难,材料体现了精神活动对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 意义,A正确。B不符合题意;D的观点错误。 答案 A
特别提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除了三点具体 要求外,还必须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 际出发,必须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聚焦社会热点
[背景扫描]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 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 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 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 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
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
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要进一 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 撑能力。
作用上。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能动作用的大小及其发挥
程度, 一刻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的制约。
2.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其不 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
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
产生,也不能发展。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
本题易错选①,原因在于对意识的本质理解不到位。
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也就是说,人脑不能自行产 生意识,①错误。
答案
D
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的特点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思维拓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对物质具有 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们对同一
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意识,这说明意识的形式是主
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①④正确,③错误。人 们认识对象和创造对象存在根本区别,不能混为
一谈,②错误。
答案 C
错题诊断
【误点警示】不能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 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 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 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④意识是人 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
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要反对机械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例题】(2009·海南)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 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 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 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 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 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