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营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婴幼儿营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婴幼儿营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方法:调查186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家庭环境因素并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发病倾向于农村、经济状况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家庭。

小家庭、打工族家庭的小儿营养状况值得注意。

结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是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 家庭因素;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11-0072-02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病因较多。

我们调查了一组营养不良婴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探讨其发生的家庭环境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 2008年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营养不良小儿。

性别:男89例,女97例。

年龄:6个月以下54例,7个月~3岁122例,3岁以上10例。

1.2 入院原因:因腹泻、支气管肺炎、佝偻病、贫血等疾病而就诊入院者186例。

无1例因营养不良而就诊入院。

1.3 诊断标准:根据小儿喂养史,临床表现诊断。

依据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及消瘦的程度分度[ 1]。

轻度营养不良66例,中度营养不良101例,重度营养不良19例。

1.4 通过询问患儿父母获得资料。

2 家庭因素
2.1 家庭小儿数目:二个及以下者114例,占61.3%;三个及以上者72例,占38.7%。

2.2 家庭人口:≤5人124例,占66.7%;>5人62例,占3
3.3%。

2.3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9例,人工喂养36例,混合喂养51例。

2.4 居住环境:农村患儿182例,97.8%;城镇患儿4例2.2%。

户人均居住面积22平米或以上(不包括租赁住房者 )。

2.5 父母文化程度:以父亲统计:高中及中专17例,初中56例,小学93例,文盲20例,后两者占共113例,占60.8%;以母亲统计:高中13例,初中45例,小学101例,文盲27例,后两者共128例,占68.8%;父母双方均为文盲者10例。

2.6 职业:以家长(父亲)统计:农民(包括外出务工者)134例,占72.0%,工人24例,个体户26例,干部2例。

2.7 家庭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54例,占
29.0%;2000~3000元82例,占44.1%,3000~4000元36例,4000元以上14例。

3 讨论
3.1 居住环境:不少资料显示,婴幼儿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光照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 2]。

本组绝大多数患儿家庭居住向阳平房,且院落面积大,户外活动方便,故认为居住环境对本组的发病影响不大。

但本组30例来自打工族家庭,在城市租赁房屋,居
住狭小、阴暗,是导致其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3.2 家庭小儿数目: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家庭中儿童数量越多,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愈大。

而本组家庭儿童数目并不多, 2个及以下者占61.3%,提示小家庭也同样会忽视小儿的营养状态,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挑食、偏食, 不适当的进食所谓营养补品及零食过多,反而影响小儿食欲,导致不能正常进食,久之产生营养不良。

3.3 家庭经济状况:本组发病倾向务农职业、低经济收入家庭。

经济状况与小儿发育生长关系密切,高收入家庭小儿饮食及营养物质丰富,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生长发育好。

低收入家庭食品供应较差,在儿童辅食方面花费少,而辅食多少直接影响儿童营养与健康。

再者,低收入家庭也不能及时治疗小儿疾病,故易引起营养不良。

3.4 喂养方式:本组调查显示,不论何种喂养方式,均有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是哺喂不当。

虽然本组母乳喂养率高,但多数不能给患儿及时断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合理,以致引起小儿
营养不良。

资料表明,断奶超过1.5岁,未及时添加辅食,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为晚乳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辅食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如仅添加谷类辅食,如稀饭、面条,以及人工喂养儿乳制品配置过稀等,都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哺喂不当的原因既与经济因素有关,也与父母的喂养观念和方法有关。

3.5 父母文化程度: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小儿营养不良的
发生有重要影响。

本组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者发病率低,小学及文盲发病率高。

在导致营养不良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3]。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营养与喂养知识,乐于接受这些知识,并把它们付诸实施。

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营养与喂养知识越少。

对本组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在喂养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如家长不知食物中的基本成分;不知母乳是最好的食品,误认为奶制品优于母乳;不知何时添加辅食,有的小儿已满周岁还未添加辅食;不知如何添加辅食,导致辅食添
加不合理;有不少家长认为营养不良是“生赖”,不是疾病,大了自然会好,故本组无一例因营养不良就医,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
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3.6 打工族家庭:值得一提的是,本组30例来自农民进城务工家庭。

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夫妻均外出务工,把小儿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他们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很深,更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二是丈夫外出,妻子在家。

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尤其是农忙时,小儿得不到悉心照顾,喂养粗放。

三是夫妻带上小儿外出务工。

由于居住环境较差,忙于生意和工作,无暇顾及小儿。

加之上述原因,这样的家庭小儿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勿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笔者认为,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除应及时治疗能够导致
小儿营养不良的各种疾病外,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小儿所赖以生活的家庭环境,诸如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婴幼儿父母进行科学育儿
知识宣教等等。

事实证明,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4]。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
[2] 董金陵,蔡素芳,于伟,等.深圳南山地区不同户籍儿童中毒
营养不良患病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4 [3] 邢杰,徐萍,王桂香,等.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178[4] 刘黎明,王懿,陈霞,等.农村婴幼儿喂养的家庭行为因素与教育策略[j].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2002.11(5)557
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