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刑事侦查学课件(序言、第一讲、第二讲)

1.刑事侦查学课件(序言、第一讲、第二讲)

• [德]于尔根·托瓦尔德:《19-20世纪西方大案要案侦 破纪实》(上、下),流水、高山译,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任惠华编著:《刑事侦查学史》,西南政法大学1991 年印
第二讲 侦查的基础理论
我们很不幸地生在一个电视霸权主 义的时代,电视训练着并改变着无数人 的欣赏习惯,让无数人变得焦躁、轻浮、 懒惰、追逐直观和直白。
安全性观察的训练
此类观察的核心就是“四看”: a、看眼神与面色; b.看手; c、看脚步; d、看腰部、腋下与小腿
入口的观察 入口:
1、门是否为金属或硬木结构? 2、能否防止从外部拆除门的铰链? 3、在门上或离锁40英寸以内是否有窗户? 4、门上是否有备有锁? 5、门栓和门栓板是否牢*地固定? 6、如果门上无窗户,门上是否有窥视镜或对讲电话? 7、能否从设在门边的邮件透递口、交货口或动物门(猫狗门)去破坏门锁? 8、有无带有保险锁的屏风或防暴门? 9、是否所有外部入口都有照明? 10、从大街上或公共场所能否观察到入口? 11、门廊或风景设计能否挡住来自大街或公共场所的视线以隐蔽入口? 12、如果是滑动玻璃门,滑动部件是否有滑出导槽的危险? 13、在滑动玻璃门上是否安装了“查理杆”或备用钥匙开的备用锁? 14、滑动门是否安装在坚固的镶框里? 车库及地下室入口:
二、物质交换原理与信息转移原理
• (一)物质交换原理 • “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
就会产生物质的转移现象。” • 物质交换原理有着深厚的科学基础,体现
了能量转换和物质不灭的定律,因此理论上对 其内容几乎没有任何质疑。 • 物质交换原理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威廉·肯尼迪涉嫌强奸案
地下室与车库窗户观察
地下室门窗: 26、外面是否有通向地下室的门? 27、如果从外面通往地下室有门,对于这个外门是否有适当的安全防范
措施? 28、地下室入口外面是否用外部灯光予以照明? 29、地下室的门对大街或邻居是否隐蔽? 30、是否所有的地下室窗户均消除了成为入口的危险? 车库的门窗: 31、汽车入库的门是否装锁? 32、车库的门是否总关着并始终上锁? 33、车库的窗户是否有一楼窗户那样可*的安全防范措施? 34、从外边进入车库的门,其安全措施是否象任何一楼入口要求的那样? 35、所有车库门的外面是否有灯火照明?
织模式优化、侦查政策优化)
• 讨论:陈旭然被杀案侦查过程中的博弈形态
• 2.侦查不公开(侦查秘密) • (1)为什么不公开?
侦查效率与无罪推定,各国立法例
• (2)公开的例外:哈尔滨六警察杀人案与邓玉 娇案件引发的思考。
(二) 侦查工作的方针
依靠群众
抓住战机
侦查工作方针
积极侦查
及时破案
• 1、依靠群众
四、侦查的价值
• 侦查的价值就是人们透过刑事侦查活动所追求的积极 效用和意义。
• (一)侦查的外在价值 • 1. 充分、全面、合法地收集调取证据材料 • 2.准确、及时地查清案情,确认犯罪嫌疑 • 3.采取必要措施,对嫌疑人和现行犯进行及时控制 • 4.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 评价外在价值实现与否的标准:客观性要求、主要事
思考:我们当前的侦查工作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群众路线?
b怎样依靠群众?
时代变迁后群众工作应有什么变化?
如何激励群众协助侦查工作?(证人保护、有偿作证、重建 信任)
• 2、抓住战机(略) • 3、积极侦查(略) • 4、及时破案 • 问:破案越快越好吗? • 注意:积极、及时≠越快越好
• 附:新的提法:利用社会资源、依托信 息科技、整体协同作战、依法高效破案 (这种提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起强奸案:
“两块白手绢救了肯尼迪”
肯尼迪与女助手
第二起强奸案: 原告奥德拉·索妮娅斯,曾受雇于威廉自任
• (一)侦查的基本特性 • 1、博弈特性 • 博弈是指决策主体(个人或组织)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
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集合。 • (1)博弈的基本要素(参与者、行动、信息、策略、结果、
收益、均衡); • (2)非合作博弈(侦查对抗(对抗思维训练)、侦查内耗); • (3)合作博弈(一报还一报的最佳策略、团队合作、专案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刑事侦查学
本学期教学内容概览
• 第一讲:侦查概述 • (侦查的概念、价值、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对
当前侦查学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二讲:侦查的基础理论 • (同一认定、案件结构、物质性原理与侦查条
件理论;物质交换与信息移转等) • 第三讲:侦查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思维模式 • 第四讲:法定侦查措施 • 第五讲:其他侦查措施 • 第六讲:各类案件侦查
时间:可安排一个月为一个训练阶段, 地点:一般在车站、机场、大型商场等各色人出没较多的场所。 方式:每次按工人、农民、军人、警察、公务员、商人、专业人士、业务人
员等标准,选取1--2名作为“模特”,将其体貌特征、衣着、与人讲话或静思、 休息时神态、习惯性动作一一记录下来,描写应尽量准确传神。在不会引起 麻烦时,亦可用像机将这些“模特”在不同场合、情境下的样子拍下来。每 天晚上回去后再根据像片对记录再作修改,直到自己看了满意为止!这样坚 持二、三个月,当每类被记录的人都不少于二十个,记录下来的“模特”总 数达到一千个以上,这时就可以进行归纳分析工作了!按照上边或自定的类 别,把各类人在与人交谈、走路、购物、休息时的神态分类列成一个表,这 样就能对不同身份、背景人员在不同场合下的外表、装扮、神态获得一定规 律性的认识!
——海岩
一、物质性原理与侦查条件论
• (一)物质性原理 • 1、案件具有物质性 • 作案必取一定形态;作案必留痕迹;作
案行为必有其结构层次和结构要件 • 2、作为侦查依据的证据和线索具有物质

• (二)案件是否能侦破的理论解答 • 首先,整体案件侦查和个案侦查是不同的; • 其次,侦查组织和侦查人员个体的侦查能力有差别 ; • 再次,在侦查指导理念上存在着理想和现实两种类型。 • (三)侦查条件论的构想 • 1.案件是可以侦破的。 • 2.案件“可以侦破”不等于“必然侦破”,案件的侦
破是有条件的。
• 3.案件可以侦破不等于必须侦破,整体案件侦查能力 和侦查资源的限制为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 必定会有一些案件因为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侦破,那么 对于这些丧失侦查条件的案件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停止侦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 资源总量的有限性,使得侦查组织在面对众多的个案 时不得不有所选择,即对不同案件倾注不同的资源, 或者被迫在无法顾及时主动放弃了某些案件的侦查。
数的好处,而我们自豪地把它称之为技术进步, 却不知此时自己 正置身于一个迷失了心性的技 术蒙昧期。

——乔亮 王湘穗《超限战》上卷序言
本讲推荐书目
• 杨宗辉主编:《侦查学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年版;
• 何家弘主编:《新编犯罪侦查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年版;
• 杨宗辉、刘为军:《侦查方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年版;
15、从车库及地下室通往起居室的所有入口是否都是金属结构或硬木结构? 16、车库到起居室的门是否有用于外部入口的备用锁? 17、地下室到起居室的门是否有能从起居室内开的备用锁
一楼、二楼和地下室窗户观察
18、除了常规锁之外,是否所有的窗户均有钥匙开的锁或门栓设 备?
19、是否所有的窗户均有从内部上锁的屏风或防暴板? 20、哪一扇窗户开了会面向危险点(地区)或为夜盗提供特殊冒
(二)侦查制度简史(略) (三)侦查发展的基本动力与趋势 1.动力 (1)侦查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侦查与犯罪的
对抗
(2)创新始终是侦查发展的一条主线 2.趋势: 走向文明、科学、法治、人权、公正、效率、
专业、规范、协作等。
特别提示:在当前的侦查方法变革中,要尤其 关注信息化对侦查模式变革的推动力
• 讨论:为了抓住一个偷了2000元的犯罪嫌疑人而花费2万元办 案经费是否值得?
• (三)价值间冲突的表现及冲突的解决
• 冲突:1、过度提高嫌疑人的地位将会阻碍案件 的调查取证;2、严格的侦查程序将导致侦查成 本的增加;3、侦查资源的有限性将限制侦查对 法律正义的绝对追求
• 解决:1、兼顾原则 ;2、秩序、正义优先原则; 3、权衡原则
实要求、程序合法要求、利益最大保护原则
• (二)内在价值 • 1、秩序价值 • (1)文明的侦查程序有助于恢复已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 (2)侦查程序的强制力有助于维护法律的威严与法制秩序;
(3)严格的侦查程序规范有助于建立侦查的权力运作秩序 • 2、正义价值 • (1)侦查的实体正义价值 • (2)侦查的程序正义价值 • 3、效益价值
身份背景观察能力训练计划
培养良好的观察人的能力关键在于三点,第一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观察意 识——亦即知道要对什么进行观察及应从哪些方面去观察一个人;第二,有 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并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观察者只有对要观察的对象领 域有一定了解,才有可能从旁人看起来平常的地方看出不平常之处!发现疑 点,作出判断;第三,平时多实践,养成随时随地对身边人员的体貌特征、 身份背景与当前意图进行观察和判断的习惯!
五、侦查的过去与未来
(一)侦查方法简史 1、神明裁判方法 2、审讯问案方法 3、调查访问方法 4、勘验鉴定方法 5、人身识别方法:(1)刺字和烙印;(2)相貌识别
和人体测量法;(3)指纹鉴识法;(4)笔迹鉴识法; (5)人身识别的其他途径 6、收集情报方法:(1)“告奸”和“耳目”;(2) 捕盗人与前科犯;(3)收集犯罪情报方法的发展
六、当前侦查学学科发展现状的整体 评价
• 这门学科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 作为一门学科,侦查学并不等于侦查所
需全部知识的综合。 • 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