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流量特性
② 随着S的减小,管道总阻力增大,控制阀全开 时的最大流量相应减小,使实际可调比 R f 下降。 RS f 之间的关系为 实际可调比 与
Rf » R S
③ 随着S的减小,控制阀的流量特性发生畸变,线 性理想流量特性渐渐接近快开特性;等百分比理 想流量特性趋向于线性特性。 在实际使用中,S值选得过大或过小都有不妥之处。 选得过大,阀上的压降很大,消耗能量过多;选 得过小,则控制阀流量特性畸变严重,对控制不 利。因此,一般希望S值最小不低于0.3。设计中的 S通常为0.3~0.6。
1-永久磁钢;2-导磁体;3-主杠杆(衔铁);4-平衡弹簧; 5-反馈凸轮支点; 6-反馈凸轮;7-副杠杆;8-副杠杆支点;9-薄膜执行机构; 10-反馈杆;11一滚轮; 12-反馈弹簧;13-调零弹簧;14-挡板;15-喷嘴;16-主杠杆支点; 17-放大器 图2.39 电-气阀门定位器动作原理
系统总压差:
p pV p f
p pV p f
压力比系数S: S的定义为,控制阀全开时,阀两端的压 降占系统总压降的比值。
pv min S= p
图2.34
串联管道时控制阀的工作流量特性
在S≤1,串联管道中控制阀特性曲线的畸变规律如下:
① 当系统压降全部损失在控制阀上时(管道阻力 损失为零),S=1,这时工作流量特性与理想流量 特性相同。
不同流量特性的阀芯曲面形状
1-线性;2-等百分比;3-快开;4-抛物线
(1)线性流量特性 或叫直线流量特性 线性流量特性是指控制阀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 成直线关系。
q d q 其数学表达式为: max K l d L q l
将上式积分得 q =K L +C max 根据已知边界条件在l=0时,q=qmin 则C=qmin/qmax l=L时,q=qmax 则K=1-C=1-(1/R)
控制阀的口径可根据其在最大工况流量时的流量 系数CVmax值、通过查阅产品手册求得
并且由于流过控制阀的介质不同,可能为液体、气 体、蒸汽、闪蒸水等,其计算的公式都不一样。
2 控制阀口径的确定
(1)根据生产能力、设备负荷决定出最大流量; (2)根据所选的流量特性及系统特点选定S值,计 算出阀门全开时的压差; (3)根据流通能力的计算公式,求得最大流量时的 流量系数CVmax;
阀门定位器分为气动和电-气阀门定位器两大类。
以电-气阀门定位器为例,说明阀门定位器的动作原理
1.电-气阀门定位器
电-气阀门定位器具有电-气转换和气动阀门定位器的 双重作用。 一方面可用电动控制器输出的0~10 mA DC或 4~ 20 mA DC信号去操纵气动执行机构;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阀门位置按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准确 定位(即输入信号与阀门位置呈一一对应关系)。 改变图2.39中反馈凸轮的形状或安装位置,还可以改 变控制阀的流量特性和实现正、反作用调整。
1.理想流量特性 控制阀两端压差恒定时的流量特性称为 理想流量特性,又称固有流量特性。 阀门制造厂所提供的流量特性即指理想 流量特性。 理想流量特性有线性、等百分比(对 数)、快开、抛物线特性等几种。 这些特性完全取决于阀芯的形状,不同 的阀芯曲面可得到不同的理想流量特性。
控制阀的理想流量特性(R=30)
(2)并联管道中的工作流量特性。 控制阀一般都装有旁路,以便手动操作和维护。 设置旁路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当控制系统失灵或控制阀出现故障时,可用 它作手动控制之用,以保证生产的继续进行;
二是当生产量提高或控制阀选的较小时,可将旁 路阀打开一些,扩大所调节的流量。
X代表并联管道中控制阀全开时 的流量q1max与总管最大流量qmax 之比
q d q max K q q max l d L
右图中曲线2
由于等百分比阀的放大系数KV随相对开度的增大 而增大,因此,在小开度时等百分比阀的放大系 数小,控制平稳缓和;在大开度时放大系数大, 控制灵敏有效。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流量特 性。
(3)快开流量特性。快开流量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快开流量特性在开度较小时就 有较大的流量,阀的行程短, 故称为快开特性,其特性曲线 见右图中的曲线3
(4)抛物线流量特性
q qmax
与
l L
之间成抛物线关系
右图中的曲线4
抛物线流量特性介于线性流量特 性与等百分比流量特性之间,主 要用于三通控制阀及其他特殊场 合。
制造厂通过设计不同形状的控制阀阀 芯来获得不同的流量特性。
根据实践经验,一般认为旁路流量最多只能是总 流量的百分之十几,即要求X值最小不低于0.8。
综合串、并联管道的情况,可得如下结论: ① 串、并联管道都会使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发生畸变, 串联管道的影响尤为严重; ② 串、并联管道都会使控制阀的实际可调比降低,并 联管道尤为严重; ③ 串联管道使系统总流量减少,并联管道使系统总流 量增加;
2.4.4 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
控制阀的流量特性:指流过控制阀的被控介质的相 对流量与阀杆的相对行程(即阀门的相对开度)之 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
q q max l f L
q qmax 相对流量:是控制阀某一开度时的流量q与全开时
流量qmax 之比。
l/L 相对开度:表示控制阀某一开度下的阀杆行程 与全开时阀杆全行程之比。
① 理想特性:在控制阀两端压差固定的条件 下,流量与阀杆位移之间的关系。 它完全取决于阀的结构参数。 ② 工作特性:指在工作条件下,阀门两端压 差变化时,流量与阀杆位移之间的关系。 阀门是整个管路系统中的一部分。在不 同流量下,管路系统的阻力不一样,因此分 配给阀门的压降也不同。 工作特性不仅取决于阀本身的结构参数, 也与配管情况有关
3.流量特性的选择
选择控制阀的流量特性时,不但要依据过程 特性,还应结合系统的配管情况考虑。 流量特性选择的本质是控制系统的非线性补偿问题。 控制阀选择总的原则:
在被控对象存在非线性时,控制阀特性应克服 对象非线性影响而使广义对象接近为线性特性, 如图2.38所示。 一般是应先选择工作流量特 性,然后,根据实际应用选 择理想流量特性。
2.工作流量特性
在控制阀前后压差变化时,控制阀的相对开度 与相对流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工作流量特性。 控制阀总是与工艺设备、阀门、管道等阻力元件 串联或并联安装,控制阀流量的变化将会引起管 路系统阻力的变化,从而使得阀上的压降也发生 变化。 (1)串联管道中的工作流量特性 系统总压差:与控制阀前后相连设备的恒压点之 差。
(4)按已求得的流量系数,在控制阀产品的标准系列 中,根据所选控制阀的结构类型选取大于CVmax并与之 最接近的流通能力C值,从而选取阀门口径; (5)验证控制阀开度和可调比,一般要求最大流量时 阀开度不超过90%,最小流量时阀开度不小于10%。 验证合格后,根据 CVmax 确定控制阀的公称通径和阀 座直径。 2.4.6 阀门定位器的正确使用
线性
等百分比 快开 等百分比 线性 等百分比
液位
设定值变化
负荷变化 设定值变化
线性
等百分比 线性
负荷变化
旁路连接
等百分比
等百分比 等百分比
2.4.3 控制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
1.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气开阀:有信号时阀开,信号越大,开得越大, 气动薄膜控制阀的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合起 没有信号时阀全关; 来可以实现气开和气关两种作用方式 。 气关阀:有信号时阀关,信号越大,关得越小, 没有信号时,阀全开;
控制阀流量系数CV的计算公式为:
CV= 10q
p1 - p2
= 10q
p
ρ ——流体密度(g/cm3) p1-p2——阀两端的压差(kPa) q——流经控制阀的体积流量(m3/h)
如果控制阀两端的压差p1-p2保持为100 kPa,则在 全开时流经控制阀的水(1 g/cm3)的流量q即为该 阀的流通能力C值。
图2.29
气动控制阀气开、气关组合方式图
2.控制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 在控制阀开、关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生 产工艺的要求,在气源供气中断或控制阀出 现故障时,控制阀的阀位处于全开或全关时 生产处于安全状态。一般根据以下几条原则 进行选择。
(1)首先要从生产安全出发。
(2)从保证产品质量出发。 (3)从降低原料、成品和动力的损耗来考 (4)从介质的特点考虑。
控制阀口径的选择是根据流通能力C值进行选择。
流通能力C的定义是: 在控制阀全开时,当阀两端压差为100 kPa、流体 密度为1 g/cm3时,每小时流经控制阀的流体流量 是控制阀的流通能力C(以m3/h表示)。 1.控制阀流量系数CVmax的计算 对不可压缩流体,且阀两端的压差p1-p2不太大 (即流体为非阻塞流)时,其体积流量 p1 - p2 1 1 p q= CV = CV 10 10 阻塞流: 当调节阀上的前后差压增大到一定程度,通过阀的 流量达到极限值,再增加压差,流量也不会增加时 的这种极限流量叫阻塞流.
不宜控制或宜选 用低S控制阀
如果工艺配管不能精确确定时,一般可选等百分比特பைடு நூலகம்,因 为等百分比阀适应性较强,目前使用较多。
可以直接根据被控变量和工艺情况选择控制阀的理想特性
被控变量 对象特性 或0.2pv/qmin<pv/qmin<2 pv/qmin pv/qmax<0.2 pv/qmin pv/qmax>2 pv/qmin 快过程 压力 (变送器输出与 流量成正比) (变送器输出与 流量平方成正比) 温度 串接 慢过程 pv恒定 pv/qmax<0.2 pv/qmin 选用的控制阀理 想流量特性
2.4.5
控制阀口径的选择
正常工况下,要求控制阀开度处于15%~85%, 不宜将控制阀口径选得过小或过大 若口径选择得过小,会使流经控制阀的介质达不 到所需要的最大流量。 若口径选择得过大,不仅会浪费设备投资,而且 会使控制阀经常处于小开度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