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二章

语言学纲要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
一、语言和说话
关键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

但是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也正是指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

词与规则好比打字机的键盘,说出来的话好比是打出来的文章。

(这个比喻很精妙)
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所以,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

语言研究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语言找出来。

二、语言与符号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符号的概念:
符号:
1.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感知的形
式都有专门的意义,因此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能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在这一点上,
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例如看见远处炊烟的升起,就知道有投宿的人家等。

而符号的意义,完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

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如下图。

编码认知
语言符号心理现实客观现实
音(约定)义指称反映
1.语言符号的音与义是社会约定关系,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从编码的角度看,语言符号和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从解码的角度
看,语言符号“指称”离散化了的小块心理现实,只能指称心理现实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我们常会有“言不能尽意”的遗憾。

3.从编码的角度看,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相互的,是以人的感官和
大脑(以及其他延长的感知工具)作为中介而彼此联系的。

从解码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以心理现实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从语言符号的认知的关系上,我们看到了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而语言符号的复杂性还在于,它并不是单独地与现实现象发生联系,而总是要与其他语言符号处于一定的系统关联之中,才能用于编码心理现实和认知客观现实。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型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且与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先关。

任意性: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附(便于理解,不用记忆)
1.不仅是不同的语言表达事物有语音方面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语言,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

2.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和一定的意义联系在
一起,所以语音符号的音义关系是可变的。

但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个人从出生起,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3.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范畴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
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是一个跟着一个以此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线条型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1.在语言使用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单个符号的音义关系,还要了解符号序列中
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个符号和符号序列整体的关系,这样才能打到完成意义的表达或理解的目的。

2.结构关系的不同是由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语言结构规则就隐含在
这些线性序列中。

二、语言符号的层次体系
语言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结构具有二层性: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包括音系层和符号层(语法层)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的大单位的多级组
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韵律单元
符号层(语法层):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
语言系统两层性的特点:
1.从纵向看,形式层的最小单位的数目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的数目
(即数目上:音位<语素):语言中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

因为音位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几十个因为完全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

2.从横向看,语言层级装置中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
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地翻番增量。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于既可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

组合关系:由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的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附:成分一旦组织为结构,就不再仅仅是个体,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组合关系,增加了属于结构整体的意义。

如“红花”和“花红”,语素成分一样,但这个结构意义不同。

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齐成群。

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在结构中具有相同作用自然聚集成群的符号之间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 附:语言单位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聚合成群,不过语言研究最关心组合位置中的替换,因而比较多地从这一角度研究语言中的聚合关系。

每一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都掌握着这种语言中符号的各种聚合关系,同时也掌握着各种组合规则,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于这两种关系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处在这两种关系中。

例如,声母这一类聚合,以及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等。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人是社会性的,语言符号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狼)、舞蹈(蜜蜂)等,有本质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任意性。

动物“语言”没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很低,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
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2.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动物所谓的“语言”
总体上都是不可分的。

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动物的“语言”不能分
解为单位,谈不上有机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能产性,也成为创造性或开放性。

人类走过是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
替换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话语来,动物的“语言”只能表达有限的信息,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5.传授性。

人来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语言的掌握完全是后天学会的,
而动物的“语言”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动物的交际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只
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不受当时当地环境的限制。

以上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掌握语言需要由发达的头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想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哪一种语言,是后天的事情。

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学会什么样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最重要的标志。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无法跨越的鸿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