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意志主义、构造主义及意向心理学
第四章 意志主义、构造主义及意向心理学
(2)方法: 经由“自我观察”陈述其意向经验的活动。经验(内 容)经验活动(过程)不同:如“看”是活动(心理现 象);“红”是内容(所看见的东西)。要研究“看的 意向活动”与“看见的东西”这整个心理过程——心理 活动的整体性。 (3)核心概念: 意向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意向性——MIND的标准。 “心理意动”有三类:
“测验图灵”与“中文屋论证”中的意向性问题。 3、贡献: (1)开人本主义心理学先河。 (2)第一次提出区分心理与大脑的标准。 (3)对现象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完形心理学 的先导性影响。
二、胡塞尔:
E. Husserl(1859_1938), “现象 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著作:《逻辑研究》 (1900—1901)、《纯粹现 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1913)等。 1、“纯粹现象学” (Pure Phenomenology): 是关于“意识”(或“现 象”)及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 的纲领,是一种纯粹的、非经 验的科学。 (1)与布伦塔诺“意向性” 的区别:
第二,说话者选择词语和句子结构表达这种 一般印象。 第三,听话者必须统觉到说话者的一般印象。 七、对冯特的历史误解: 把铁钦纳看成是冯特在美国的代表,这是错 误的。文化和理智的背景各不相同。要注意冯 特的理性主义传统。
第2节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一、生平与背景: E.B.Titchener(1867— 1927),英籍美国心理学家, 构造主义的建立者,也是此学 派的终结者。 著作:《心理学纲要》 (1897)、《心理学入门》 (1898)、《实验心理学》 (4卷,1901—1905)。 二、理论体系: 1、心理学对象:
第4节
构造主义的早期反对者
一、屈尔佩:“符茨堡学派” 1、生平与著作: O. Kü lpe, (1862_1915), 符茨堡学 派的创始者,早期反构造 主义的心理学家,完形心 理学思想的先驱。 著作:《心理学纲要》 (1893)等。
2、理论体系: (1)心理学对象: 把心理学定义为“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事实的科学”。 高级思维过程也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从而扩大了心理学 研究对象的概念。 (2)研究方法: 称“系统实验内省”:先把整个经验分成几个阶段, 再精确描述。 与冯特的差别在于:他的被试预先不知道他们要观察 什么。
(3)理论观点: A、“无意象思维”(imageless thoughts)理论: 指思维之产生并不需要意象或感觉内容的帮助。经对 思维过程的直接内省程序而发现。 典型实验是“重量判断”。 B、“心理定势”(Mental set)概念: 指无意识定向或决定倾向:意识之外的预定倾向性多 少能控制意识的活动。 典型实验是“不同色纸单词卡片分类实验”。 3、对心理学的贡献:
(3)必须能重复地观察几次; (4)必须改变刺激情境的条件,观察被试者经验中 所引起的变化——实验方法的精髓。 3、实验内省是一种判断一个人是否正经验着一 种特殊感觉的技术。 4、高级心理过程(思维等)是内省法或其他实 验技术都无法研究的。
四、认知过程:知觉、统觉和创造性综合: 1、知觉:是一个由物理刺激、个体解剖学构造及个体 过去的经验支配的被动过程。 2、统觉:与注意是联系在一起的。被注意的就是被统 觉到的。统觉是积极和主动的,即是在个体的控制之中。 3、创造性综合:由知觉产生的心理元素的组合和重新 组合。当心理元素被注意到时,它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 志来组合和重新组合——创造性综合。
以“意识内容”为对象的内省实验心理学。 “意识”是指某一瞬间的人的经验之总和;“心理” 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之总和。心理 学只研究普遍化的人类心理。 所谓“刺激错误”:把心理过程与被观察到的对象相 混淆。应只描述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 心理学的目的有三:(1)把意识过程分解为最简单、 最基本的要素;(2)确定这些要素如何结合及结合的 法则;(3)把这些要素与它们的神经生理过程联系起 来。
对心理事件的描述需要根据意志和目的来描 述(如语言,就要根据言语潜在的规则和意向 来描述,因为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可以无限 变化。) 第二,“目标交替原则”起作用的结果:一 个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很少只达到其目标而没有 其他目的。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会改变一个 人的整个动机。
第三,意志行动是创造性的,但不存在“自由意志”。 他是一位决定论者。但他相信,心理活动原则只能在事 实之后被推断出来。心理学家是“把眼光放在过去的预 言家”。 六、“民族心理学”(Volkerpsychologie): 1、人类文化中的高级心理过程的本质可以从对宗教、 习俗、神话、历史、语言、道德、艺术、法律等的研究 中推论出来。 2、关于“言语交流”的研究:三阶段过程: 第一,说话者必须统觉到他本人的“一般印象”
三、“实验内省法”: 1、区别了“纯内省”和“实验内省”。前者是哲学家 使用的比较缺乏组织的自我观察。 2、“实验内省运用实验室仪器来改变条件,并因此使 得内部知觉的结果更精确。最终目标是使内部知觉形式 的内省就像外部知觉一样精确。” 正确使用内省技术的“规则”: (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 (2)他必须处于准备状态或“紧张的注意”状态;
学习、记忆与遗忘的高级心理过程。 (2)研究方法: A、作为学习材料的“无意义音节” (Nonsense syllable):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 lef, bok,yat,dax,tuz。 B、“节省法”(savings method): 指首次学习某种东西所需要的时间与重新学 习它所需要的时间之差:
2、方法: 对意识经验的观察或内省。内省要比冯特的更精致的 定型化(要求受过训练的内省者)。被试者为“反应者” (reagents)(记录仪器)。 “观察”不仅是内省的,而且必然是实验的:“实验 是一种可以重复、分离和加以改变的观察”。 3、“意识要素”理论: “要素”不可再分的标准:通过始终一致的内省而发 现这个意识过程保持不变。
(1)心理学对象: 关于Mind,问题不在于它是什么(或它有什么), 而在于它做了什么(或执行了什么功能)。因此,严格 意义的心理学研究应该强调心理的“过程”而不是“内 容”。从此,开始了心理学史上所谓“内容”与“过程” 之争。 心理学以Intentionality or Act(意向性或意动)为 对象 。故称之为Act Psychology。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理解意向活动的整体特性。
2、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以正在发生 着的人的意识为对象。 实验心理学有两个主要目标: (1)寻找基本的思维元素——感觉和情感。(所有 感觉都伴随着情感。他提出“情感三维说”:愉快—不 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 (2)寻找将心理元素结合为复杂心理经验的规律。
否定冯特的“情感三维说”:激情只有一个 维度:愉快—不愉快。否认其他两个维度。 三、贡献与不足: 有其正面贡献也有其负面影响:在美国大力 推行科学心理学。 但他的性格和作风无法融入美国心理学界, 结果使他成为构造主义的终结者。
第3节
意向心理学
一、布伦塔诺: 1、生平与著作: E. Brentano,1838_1917), 欧洲反构造主义最早的一位心 理学家,意向心理学的创始人, 功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先 驱。 著作:《从经验观点看心理 学》(1874)、《感觉心理学 探究》(1909) 2、理论体系:
二、心理学的目标: 1、冯特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 冯特把他的心理学命名为“意志主义” (voluntarism):通过统觉过程,个体能够将注意指 向他们所希望的一切。 第一,意志是一个核心概念,心理学的所有问题都必 须根据它来理解。 第二,“中心意志过程”赋予意识元素(感觉和情感) 以形式、性质或价值。 第三,对意识的理解更符合德国理性主义传统。强调 意志、选择(选择性注意)和目的。
他认为,意向性的研究只会产生一种“向外” 探究环境的知识,如“看见”这一行为指向什 么样的外部事物。 纯粹现象学使用“现象学的内省”考察正在 发生的所有主观性经验,即针对个人主观经历 的任何过程。如关注对“看见”的纯经验的描 述。它关注“心理过程的本质”( Mental essences)。
(1)采取意动心理学概念,研究高级思维过程。 (2)对“动机”的研究:经验不仅依赖意识要 素,而且也决定于无意识的决定倾向。 (3)倡导“二元心理学”理论:既重视“内 容”,也重“过程”。对完形心理学发展影响 大。
二、艾宾浩斯:
1、生平与著作: H. Ebinghaus(1850_1909), 实验学习与记忆心理学的创始 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高级 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 著作:《记忆:对实验心理 学的贡献》(1885),《心理 学原理》(1902),《心理学 概论》(1908)等。 2、理论体系: (1)心理学对象:
(1)自然科学方法不适合MIND研究: 关于“现象学研究”与“实验研究”之区分: “一个傻瓜看到蛋盒中整齐地摆放着鸡蛋”的隐喻。 (2)“心理分类学”: 他的目标是创立心理分类学:描述人类借以经验自身、 他人和世界的“心理的本质”。必须先描述这种“本 质”,因为所有科学最终都依赖人类心理的特质。 纯粹现象学很少或不关心主观经验与物理世界的关系。
第四章 意志主义、构造主义和意向心 理学
引言: 冯特正式创立了实验心理学。他吸收了他人 的各种成就,并将之综合到一个统一的“研究 计划”——一定的信念、程序和方法——中。 1890年,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意志主 义——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