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

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 100084)1 建筑学科的新体系构成从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庄 惟 敏提要 拓展建筑学学科体系,完善和建立新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阐述了建筑策划思想的产生和概念轮廓;特别就建筑策划到建筑设计这一环节,论述了两者的相关性、制约性和理论模式;指出在世纪更替的今天,建筑师理应学会和具备建筑策划的方法,并以此确保建筑创作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俱佳,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建筑策划 建筑设计 空间 信息 可行性研究ABSTRAC T Ar chitectur al Pr og ram ming,acom pr ehensiv e ov erv iew of fault in tr aditio nal pro cess fr om urban planning to archit ect ur al de-sig n is her eby pr esented.Pr oposals ar e made fo r r eaching the go al o f est ablishing a scientific,log i-cal cr eating pr ocess,and a rat ional basis fo r ar -chitectura l desig n.A r enewal patter n for ar chi-tectur al pro cess and an open system of ar chitec-tur al design ar e made to meet this times.KEY WORDS A rchit ect ur al pro gr amming ,A r chitectur al design, Space, Infor mation,F easibility建筑学有两类课题:一类是研究已经存在了的正确的标准;另一类是研究对立、冲突、悬而未决的问题。

前者可以通过继承来完成,而后者只能通过创造新的建筑理论和概念来解决。

C.亚历山大建筑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同时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学也不断地拓宽着它的领域。

社会学、环境学、城市学、生态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心理学、市场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都已逐步渗入建筑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中,传统的建筑学正发生着变化。

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融合,通过艺术构思的软件与信息论、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等近代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的硬件相结合,建筑师们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建筑学了。

古典的建筑学是以建筑设计为核心,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技艺,总结设计经验,探讨设计规律。

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建筑学是一门惰性较大的综合学科。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外向化和多元化。

现代建筑科学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已经发展到可与任何近代科学、学科相互关联、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地步,形成了一个完全开放的,与近代科学、前沿科学建立逻辑联系和系统组合的全新的体系(图1)。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现代建筑学几乎是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

它随着世界近60年来科学技术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大大地前进了,已不再局限于“盖房子”这样一个较为原始的概念。

广义建筑观的概念已逐步形成。

人类社会经过农业、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已经进入信息和新技术革命时代。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性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能量属性之外的第三种属性,它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任何物质都载有信息并发出信息,广义信息是指物质世界的普遍的相互作用。

我们把与人有关的相互作用亦称作信息,其中又可分为自然信息和文化信息。

信息的流程实际就是认识、思维、观念的流程,即由人对外部信息从感觉到知觉的理解,及选择运用信息的全过程。

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更加强调人的因素,更加讲求科学性和逻辑性。

早在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 IA )第十四届大会发出的建筑师华沙宣言中就强调:人是环境的核心。

要“认识到人类—建筑—环境三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认识到建筑师和规划师在形成人类环境的过程中的历史责任”。

1996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九28 1997.3 新建筑届大会不仅继续强调建筑师的环境意识,而且更加鲜明地指出建筑师应肩负研究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历史责任。

于是在世纪交替的今天,有责任的建筑师们开始对近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反省,要求对传统、地域、装饰等进行再评价。

的确,人类生活为愈来愈高度发达的技术所支撑,强调追求经济合理性的同时,要求寻回失落了的丰富的人类生活的期望也日益高涨。

尤其是随着现代建筑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变化,建筑师们开始有了创造新文化的责任感。

考察一下我国近年来的建筑建设流程,不难发现:规划师们在研究城市规模、人口构成、政治、地理、经济环境因素等,越来越注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职能范围,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城市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构想、论证到建立模型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体系。

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环境学家也相继介入人类聚居环境、资源评价、景观的研究。

可是作为人居环境主角的建筑师却未能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立项、规模论证、环境评价、方案优化等环节,往往是在立项以后,收到一份由业主拟定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条件,于是就按“书”设计而不过问其他了。

由于从城市区域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以及从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建筑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的环节,从而缺乏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因此往往造成建筑师的盲目设计,或者变成业主主观意念的强加。

这显然是与当今时代强调人居环境,强调人的因素,强调科学性,尊重物质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时代脉搏相悖的。

从项目立项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建筑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的依据。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业主单方面抑或几个专家所制定的建筑设计条件,其拟定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往往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造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那么,在跨世纪的信息时代建筑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又应如何得到呢?建筑策划理论作出了回答。

“建筑策划是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科学角度出发,为达成总体规划的既定目标,对建筑设计的条件、环境和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逻辑的、优化的设计依据。

”[1]广义而言,建筑活动可分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

现代城市规划自勒 柯布西埃等人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巴黎城市的改造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明日城市”的设想,彻底否定和批判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城市规划原则开始,到1956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 M)结束,形成了目前被奉为权威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但1956年CIA M解散以后,对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批判多了起来。

如路易斯 康、查尔斯 詹克斯等人的T EA M10新运动提出城市流动性、生长与变化性等新城市规划原则对CIA M进行修正,以及以黑川纪章为中心的强调传统、发展、文化地域性的“新陈代谢”理论,使东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规划的运动出现了新的潮流。

这种新潮流在后来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中达到高潮。

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在强调从CIA M继承城市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批判和修正了CIA M 将城市功能过分纯粹化、分离化的做法,强调传统和历史的引入不只是形象的简单重复,强调城市必要的合理的高密度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强调街道在规划中的地位以及民众参与和听询规划研究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已构成了城市规划的新动向和新潮流,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

其中强调区域的联系、强调对街道的研究以及民众的参与和听询,是与现代建筑策划理论不谋而合的。

建筑策划的理论基点就是源于对实态的调查分析,民众参与听询以及对使用者的调查是建筑策划不可缺少的环节。

还有建筑策划对项目的论证、规模性质及社会环境等的研究分析也使得建筑策划的研究对象大大超出建筑单体本身,扩大到街道、区域和社会。

建筑策划的理论起点和方法论的形成与城市规划的新潮流达到了一种默契,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的研究同样也已成为建筑策划的中心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无疑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图2),它实际上包括建筑设计的前期研究即建筑策划理论。

广义的设计概念应有三个阶段(图3): 设计条件的设定分析阶段; 建筑空间构想、设定阶段; 建筑空间的具象表述阶段。

但从建立建筑策划理论的观点出发,前两个阶段又属于建筑策划的范畴,而且建筑策划通过第二阶段与建筑设计相沟通(图4)。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建筑策划理论的建立已成为必然。

建筑设计的概念已由原来囊括所有前期工作的广义概念变成由建筑策划取代其前期工作的单一的建筑设计概念。

现代的建筑设计全部由建筑师一人承担的情形已不多见了。

建筑设计业已成为一个由多方面专业人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设计内容的精细化、专业化使日渐复杂的设计工作又呈现出分项、简洁、深刻的趋势,建筑师及各专业工程师们在自己的业务分工内进行着愈来愈专门的研究工作。

现代建筑创作程序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建筑策划的研究,所以建筑师的职能范围已由单纯的建筑设计扩展到了设计的前期工作(图5)。

由图5可见,建筑策划的后期工作,如空间构想、组合方式的研究、空间要素的把握以及材料设备的确定等等是与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如初步方案的设计总图、平立剖图、设备系统图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为进一步完成实施设计作准备。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建设项目的建筑策划结论如何引入到设计中,或怎样在设计中予以落实。

建筑策划中,空间构想的现实性可以保证构想29建筑 1997.3 4 广义建筑设计的过程3 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内容组成关系2 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5 建筑创作各阶段相关示意图的空间形态在设计中得以实现,并且以最大的限度与现实生活相贴近。

这是由建筑策划的研究方式的客观性和逻辑性所决定的。

在策划阶段细致考虑外部和内部条件、模拟建设项目的使用形制、并对构想不断进行反馈预测评价的逻辑思维方法,就印证了在设计阶段的空间构成的现实性和可靠性。

如前所述,建筑策划是研究建设项目的设计依据。

它的结论规定或论证了项目的设计规模、性质、内容和尺度,它为设计制定出空间的模式和空间的组合概念。

因此,可以说建筑策划是建筑创作中建立“骨骼系统”的工作。

建筑设计则是将策划中的空间概念和模式以建筑语言加以丰富充实,并表现在图纸上,绘制出项目的具体空间形态和造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