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觉训练法——治疗近视的新方法黄维克萧山区学生近视成因分析与防治研究室近视是中国青少年最突出的健康问题,根据国家 2006 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小学生为 30% ,中学生为 50% ~ 55% ,大学生为 80% 。
其中浙江省青少年近视又居全国前列:小学生为 40% ,中学生为 70% ,大学生为 80% 。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青少年近视率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同龄段学生的平均发病率。
对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长三角地区的高强度竞争机制由社会层面而影响到教育层面,学生及家长普遍预期通过考上重点学校以便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学生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用眼量加剧;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对视力的负面影响正在得到视觉学专家们普遍认同与证实。
鉴于近年来学生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且急趋低龄化的状况,迅速研制并推广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近视防治与矫正的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作者应用“多维视觉训练”方法,于2006 年 1 月至 2006 年 6 月对杭州市萧山区 1600 名患近视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近视矫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多维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多维视觉训练”吸取了国际上近视防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儿童心理学、临床眼科学、双眼视觉学、眼科屈光学、中医学等跨学科领域,并吸收引进国外青少年近视控制方面的成功理念和方法,是一套博采众长、综合性的全新青少年近视控制方法。
⒈ “多维视觉训练”的基本方法:在训练开始之前,首先对观察对象进行预防近视有关的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推广卫生用眼方法,并循序渐进地教授多维视觉训练的理念及方法。
使健康教育干预始终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是多维视觉训练的指导思想之一。
主要方法:单眼遮盖法:其理论依据与近视成因学说有关,即人类患近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视物时双眼共同注视物体,形成集合,而禽类动物如鸡看物体时却不存在双眼集合问题。
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将破坏眼睛调节与集合的平衡状态,这种调节与集合之间的紧张与不协调状态在临床上表现为视物重影、眼睛干涩、眼球胀痛等眼疲劳现象。
此方法模拟了鸡看物体时的状态,将双眼集合的状态转变为单眼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眼部调节时所可能引发近视的因素,并使得双眼在较为放松与舒适的状态下视物。
训练方法为:⑴训练者以采取站立姿势进行训练为佳。
⑵用手先将左眼遮盖,右眼在放松的状态下看向远方,再看稍近处的一个点。
看近处物体时可以稍用力,基本是一种注视的状态,数秒钟后再将头转向左侧,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训练,练习完后换右侧。
⑶再用手将右眼遮盖,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训练。
此种训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当训练者闭左眼时,右眼看到右视域,而闭右眼时,左眼看到左视域;远近注视点的切换使得眼睛处于远视态与近视态之间的转换。
两方面的作用将对眼睛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抬头举目法”⑴取站姿或坐姿均可(站姿时两脚与肩同宽)。
⑵首先双手插腰,用鼻慢慢吸气,同时头部缓缓往后仰,双眼顺势往上看,沿眉头往上看到额头的发际,到视野不能再往上延伸为止,保持 10 秒钟。
⑶然后用口慢慢吐气,同时头往前倾倒,并以缓缓将气全部呼出体外为止。
以上训练每次共做 10 遍。
其作用是达到提神醒脑、消除压力、改善视力的目的。
远近交替法⑴以铅笔或其他物体距眼前 15cm 处为近点,以 5m 以外或更远的视标作为远点。
⑵交替注视远近两点(先远后近),每点持续看 4 秒,看远点时应较用力,看近点时应较放松。
扩大视野训练法⑴根据特制的图形,先由内向外,从最里面的长方形往外看到最外面的长方形,再由外向内看。
⑵另一张图则先由下向上,从最下方的长方形看到最上方的长方形,再由上向下看。
看图的时候不能只看长方形的一部分,而要着眼于整体、全部。
佩戴阅读镜阅读镜原理:有效改变眼睛近距离长时间工作的状况,增加视觉训练,这是控制近视的科学方法。
阅读镜是利用基底向内的棱镜,将青少年在看书写字时形成的视觉疲劳转化为对眼睛有益的望远训练,科学消除调节与集合的矛盾,减少单视机会。
当人们视物时,调节和集合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调节起到看清视标作用,而集合是为了达到双眼单视的目的。
学生在看书写字的过程中,双眼被迫近距离、长时间地注视课本,这导致了调节与集合的不平衡及异常紧张,而阅读镜科学而又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阅读镜产品由杭州希望之光眼保健有限公司研制。
阅读镜佩带方法:具体方法为:青少年近视患者在看书、写字及其它一切近距离用眼时,戴上阅读镜,每次配戴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方法为:( 1 )配戴初期每次配戴时间不宜过长;( 2 )较为适应后,每天配戴使用时间应不少于两到三小时,时间可以累计计算;( 3 )出现轻微头晕症状属于正常反应,往往是由于配戴初期眼睛尚未适应阅读镜所致。
辅助方法:多维视觉训练的辅助方法很多,包括多维视觉训练图、中医穴位按摩、绘画训练、体育项目(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训练等。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严重突破了青少年的常规心理生理发育(尤其是视力发育)所承受的压力;二是过重的学业负担占据了青少年健康所必须拥有的睡眠、休息、运动(特别是视觉功能运动)的时间与空间;三是缺乏良好而真正有效的防治对策、矫正技术和方法;四是现代生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成年人中,随着近距离工作成为人们的主要用眼方式,近视成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国内学者刘伟中指出,虽然我们早已明确了近视眼的光学原理,但是学术界对于近视的发生、发展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控制和矫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低矫法、双焦眼镜与渐进焦点眼镜佩戴、睫状肌麻醉药的作用、降眼压药的应用、硬性隐形眼镜的佩戴、手术方法等。
然而,尽管关于近视眼的预防、控制(阻止其发展)和治疗的方法各不相同,总体效果却都不令人满意。
国内视觉专家徐光第认为,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社会调查都证明,长期近看是引起近视的根本原因。
无论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都是由于人眼在近视环境工作时,所引起的眼内外肌三联运动中近反射所形成。
因此,防治近视的根本途径应是反其道而行之,设法营造远反射的条件。
“三维视觉训练”是作者研究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近视防治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创立的全新近视矫正方法,根据对训练矫治效果的统计学分析,训练的不同阶段(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并具有以下创新性特点:⒈近视问题绝非单纯是眼睛问题,而是个视觉问题多维视觉理论认为,近视问题绝不是单纯的眼睛问题,长期以来就眼睛研究解决近视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这个理论误区往往会引导人们用眼镜帮助解决近视,其结果会令近视越来越严重,因此,眼镜能帮助重新看清事物的利弊要重新评估。
科学研究说明近视问题就是个视觉问题,从研究视觉着手,近视问题可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何为视觉?作者认为视觉是由“眼、脑、光”三维构成,其中大脑为第一要素。
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写字,会形成视疲劳,大脑为了适应近视清晰的需要,会反应性地调节眼轴变长,长期习惯性的望近调节会令眼轴从调节性近视变成轴性近视,由此形成望远不清楚的近视。
可见,大脑为了适应视觉视近的需要,会反应性调节眼轴变长。
据此作者认为大脑为了适应视觉视远的需要,也可以创造视远环境,令反应性调节眼轴变短。
从以上认识可以认为,其实视远视近是脑神经自然调节与适应能力的体现,就像体育运动一样,视觉也需要训练。
因此,将近视单纯当作眼睛问题,会将近视的预防、控制和矫治引入误区。
⒉ 多维视觉训练倡导“知、信、行”的“多维策略”多维视觉训练倡导策略是实行“知、信、行干预”,其模式为:信息—— > 知识—— > 理念—— > 行为 + 多维视觉训练—— > 控制近视按照这一模式,训练初期首先进行知识知晓的调查和教育,内容包括近视是如何发生的、近视的危害、近视的预防常识、近视的矫治方法;并举办爱眼讲座、班会活动、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
同时进行理念转变教育,内容包括:保持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健康新概念;从“要我爱护眼睛”到“我要爱护眼睛”,改变被动护眼或无护眼意识为主动护眼,从而增强护眼意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并纳入学校有关学生行为规范内,由校方、家庭、学生三方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制。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在近视矫正中的单纯技术观点,起到了让知识、理念和信念指导行动的良好效果。
这也是多维视觉训练效果显著的原因之一。
⒊多维视觉训练方法体现了“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多维视觉训练涵盖了儿童心理学、眼科学、视觉学、光学以及中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多维”系旨在解决青少年近视时所采取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技术和方法。
本组研究表明,眼睛近视并非是由单一的、个别的原因引起的,所以在矫治过程中也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思想入手,在确保科学有效的前提下,多使用一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运用,使物理的、化学的、医药的;东方的、欧美的;传统的、现代的近视治疗手段融会、结合,最终目的是使近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⒋创造了视觉矫正中的“三间理论”复旦大学李枫博士在对多维视觉训练进行研究后,为这项训练方法设计了一个“三间理论”。
所谓“三间”,即空间、时间、人间,体现了多维视觉这种多角度、多方位训练方法的特点。
在空间关系上,体现“训练无处不在”,即在训练基地、校园、家庭都可进行;在时间关系上,体现“训练渗透每时每刻”,即在读书写字、游戏运动、睡眠休息时都可进行;在人间关系上,体现学生本人与家长、老师、训练师之间的共同参与与互动。
⒌多维视觉训练核心方法:佩戴阅读镜的优势多维视觉训练的核心方法是佩戴“阅读镜”,其特点为:⑴将看近变成望远;⑵用眼与治眼同步;⑶棱镜与视觉训练相结合;⑷棱镜矫治“阶梯式”进行。
阅读矫治镜的优势体现在:通过双眼集合来解决调节紧张的问题,最大限度利用了眼球的内力而非外力进行眼球自调整;在学习繁重的情况下,顺利解决了学习与治疗有机结合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望远与看近之间的矛盾。
首先,阅读镜设计成了在近距离视物时(比如读书、写字等)使用。
多数学生正是由于长期地近距离用眼才患上近视眼,阅读镜运用了学生视近的时间进行配戴,既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又对近视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矫正,这就是“学治同步”的眼保健新理念。
第二,阅读镜的制作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生理参数进行,即每副阅读镜都是为一个特定的训练对象量身打造的。
在验光中,所提取的近视患者的眼部参数除了一般数据外,还特别注重患者的眼位、隐斜等情况,并对该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分析,最终将最适合于该患者的治疗方案运用于阅读镜中,做到了“这样的视力最适合这样的阅读镜”的个性化矫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