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
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
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
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
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
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
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
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
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
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
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
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
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
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
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
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肝开窍于目哲学联想先看看《黄帝内经》对于肝(不要简单对应肝脏,中医讲究的是系统,不是局部器官)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
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
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味决定了肝的产生,或者说,肝的产生是由于草木中的酸性决定的,作为人体这样的生命体,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为体内的化学工厂,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子物质,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产生能量物质,没有肝脏,机体就不能利用食物中的能量和物质,故可认为有木之酸必有人之肝。
在食物的消化中,必经胃这一酸性环境,胃的PH值常为2~3。
总之,酸性与消化合成之关系,作为PH值的理解只是一种便利性,当有更宽广的含义。
肝生筋,筋即肌肉,人体之所以存在肌肉,是由肝决定的,有两种性质可以帮助理解。
一是东方生风,风生木,风和木皆为动,人体的肌肉正是为运动而存在,因此,肝的性质必然决定肌肉的性质;另一方面是肌肉的运动需要消化大量的能量,其能量只能由肝脏代谢提供,而且肌肉过度活动时产生的丙酮酸,只能回到肝,经肝生成葡萄糖后再送到肌肉去氧化利用。
筋生心,从五行相生中,为肝木生心火,从生物进化上,心脏也是肌肉,是运动的横纹肌,低等生物先有肌肉,后有心脏,心脏可视为特化的肌肉器官。
从这些理论来看,肝主生发就不难理解了,自然界草木最大的功效就是将能量(主要是阳光)、无机盐、二氧化碳等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有机物。
肝脏同样如此,但它和眼睛有什么关系吗?笔者不敢太肯定,粗略的联想,草木对阳光是很敏感的,向日葵、含羞草都是跟着光在运动的。
眼睛也是,没有了光线,啥用都没有。
另外,肝属东,东方是日出之地,是光明的发源地。
从现实生活的例子来看,“肝开窍于目”也被反复证明是正确的。
比如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有些毒素则是通过泪液排出去的。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眼泪中含有能改变人体情绪的蛋白质,即苯邻二酚和胺作用的盐类,只能通过流出眼泪,才能排出这种有害的化学物质。
肝开窍于目,或许从这里面能够窥见一二。
那么,易怒的老人,是否更容易引发白内障和青光眼呢?有这个可能,青光眼是眼压高引起的,经常发怒的人,尤其是老人,不仅要注意肝,还要注意青光眼和白内障。
■心开窍于舌哲学联想和前面一样,先从《黄帝内经》对于心的介绍开始。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地球上南方是日上中天的方向,南方生热,热生火,是容易理解的。
火生苦,苦味是怎么产生的,没有苦味的东西烧焦后往往都带有苦味,人在发烧干渴的情况下口中常有苦味,这足以说明火生苦的道理,南方之火与热,促使地上苦味的生成。
苦生心,心脏为什么要产生,前面肝的产生是代谢的需要,心的产生可认为是南方热的需要,苦味的刺激也许是促进心脏活动的原动力。
人体口腔对苦味的反应是迅速的吐出,而对酸的反应则是紧闭和内吸,因此苦味的作用当是促进排出,心脏所具有的排血功能或推动功能或许与此有关。
若从南方火考虑,则心的作用正应南方之火,更直接了当,古希腊学者认为心脏的作用就是把热量带到全身。
有了专门的心脏,就有了专门的血液流动,故心生血,这种生是决定其产生的必然性。
血生脾,在五行相生上,是心火生脾土,脾有统血的功能,有了血,就该有脾。
心主舌,舌为心所主,也许是观察了心与舌的关系,心火过盛往往表现在舌上长疮。
前面我们就说过,狗散去体热的方式就是将舌头伸出体外。
南方在天表现为热,在地上表现为火,在体内表现为血脉。
南方在天地间的这些类别都具有明显的南方属性,火热及旺盛。
如喜悦、欢笑、红色等都是热烈的象征。
南方火的本来属性是喜,其变异属性便是忧。
明白了心开窍于舌的关系,我们在保养心血管的时候,多吃苦的东西。
苦丁茶、苦瓜、苦菊等等,都有利于降低血脂,调节血压。
另外,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人,更应该注意舌苔的表现。
而且要注意,切莫高兴过度。
喜伤心,节假日搓麻胡牌,导致多少人突发心脏病、脑溢血死亡!■脾开窍于口哲学联想老套路,按照《黄帝内经》的箴言开始。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在四方的中央,是水聚的低凹处,故中央生湿。
有了湿润的水份,才有可以生长的土地,故湿生土。
甘者,甘肥,甘肥之食物主要源于土地生长的庄稼,《尚书》曰:土爰xx。
故土生甘。
甘生脾,脾的作用正是消化甘味的食物,因此,生命体要利用甘味食物,脾这样的器官是必需的;反之,甘味食物促进了脾的生成。
有了脾的消化作用,甘肥之物聚于体内,呈肥胖之象,即脾生肉,消化差的人常骨瘦如柴。
肉生肺,在五行相生中是土生金,脾消化的甘肥之物即碳水化合物,全身除骨以外都是肉,肉都在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这就决定了摄取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器官---肺的生成。
脾主口,脾的功能正常才能有好胃口。
中医所说的脾比较复杂,现在多数人认为,脾主要指的是胰脏,当然再次强调,中医是系统的看问题,所谓脾就是胰脏的说法不完整。
应该说,脾主要管辖的是碳水化合物的处理,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代表就是淀粉,它被消化后,变成葡萄糖,进入身体的各个角落,提供能量。
中央在天表现为湿,在地表现为土,在体表现为肉,在脏表现为脾,……。
中央在天地间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具有中央土的属性---生长。
黄是土的颜色;歌是得意和顺畅的象征,因生成而顺畅、高兴。
思是产生新想法,与土的生长属性一致。
脾气的变异为呃逆、不顺畅。
脾有问题,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糖尿病,也就是葡萄糖的代谢出现了问题,另外,低血糖患者也是脾有问题,这两种病都是葡萄糖代谢没有处于平衡和中庸的状态。
管好自己的嘴巴,注意糖分的代谢,就是脾开窍于口对我们的现实指导。
■肺开窍于鼻哲学联想“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西方经过南方火的蒸烤后,变得干燥,在中国,西北方是干燥的沙漠;在山林地带,西边的山也是干燥的,因为日出到日落前,都受到日照。
土地、动物和植物经过干燥都变得坚硬,砖即是由土经干燥而成,真正的金属也是从矿土的加热冶炼而成,故燥生金是成立的。
铁辛味就是指金属具有的味道。
植物在生长中是酸味的,成熟后是甘味的,枯萎干燥往往具有辛味,这大概就是金生辛的理由吧。
辛生肺,辛味是上升发散的味道,体内的辛味要排出体外,因此,有了肺来排出体内的气味;肺本身带有辛味,可视为辛味所聚所生。
肺生皮毛,没有肺,以腮呼吸的动物都没有毛,以肺呼吸意味着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皮肤和毛发在保暖、同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中(排泄汗液、吸收阳光、分泌激素等)起重要作用。
此外,皮肤还可以起到肺的气体交换作用。
因此,肺生皮毛是成立的。
皮毛生肾,在五行相生中是金生水,有了肺和皮毛,像两栖动物那样通过皮肤进行水盐代谢的机能下降很大,因此,需要专门的器官来负责水盐代谢,故皮毛生肾。
肺的呼吸通过鼻进行,肺主鼻很容易理解,鼻孔、鼻腔的大小和作用与肺是相一致的。
西方在天表现为干燥,在地上表现为金,在身体上表现为皮毛,……。
所有这些类型都具有西方金的属性--干燥、收敛。
皮毛的干燥利于保温,收敛利于隔离保护;白色是干燥和金属的颜色;哀声叹气和哭声是忧愁和肺气不畅的表现,是秋气萧杀的景象,故属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