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S-30-ZZ型固定式动态汽车衡产品技术说明书
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
2006年5月
®
为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2006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转载或引用。
我公司保留修改本手册的权利;如有修改,恕不另行通知。
警告
请专业人员调试、检测和维修。
警告
请保持设备接地良好。
注意
在进行设备的电气连接时,请预先将电源切断。
注意
本设备为雷电敏感设备,在使用中注意采取防雷电措施。
一.结构概述
动态汽车衡由秤台、底座、传感器横梁及限位装置组成。
秤台共采用四只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这四只传感器共同承担秤台上行驶车辆的重量。
传感器受力后,传感器弹性体发生形变,导致传感器桥路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在传感器桥路供桥电压一致的情况下,使传感器输出端电压发生变化。
由称重模块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加载数学计算处理后,通过RS485串行通讯总线送给称重处理器,由称重处理器根据设置的动态称重模型计算出重量。
称重传感器分为前后两组,即前排传感器、后排传感器,两组传感器分别称重,分别称重的结果相加计算出整个秤台的加载重量。
系统还可以根据前后排传感器重量的变化判断出车辆的行使方向,区分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
根据车辆驶过秤台时,前后排传感器受力大小的变化,和记录单轴通过秤台的时间,计算出车辆通过秤台时行驶的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具体规格和特点见下表:
该型轴重仪是为了适应在路面倾斜的场合使用而设计的。
可以在路面纵、横坡不超过3%的路面上安装而无需开挖较大的基坑。
维护及清理杂物的开口改为两端各有一个,便于清理排水管处的杂物。
增加了可与秤台预先组装的基座,使秤台、基座和轮胎判别器连为一体,安装时无需预制基础,施工较为方便。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称重平台能对各轴(轴组)分别计量,计量线性良好,其标准测量范围:
a.标准载重:≥30吨(每轴)
b.过载能力:≥150%(每轴)
2.称重精度
a. 静态精度:OIML Ⅲ级
b. 动态精度:
1)单轴或轴组载荷准确度:符合JJG 907-2006中C级;车辆整车总重量准确度:符合JJG 907-2006中5级;
2)车辆匀速通过承载器,行使速度≤20km/h时,整车重量准确度:符
合以下要求:
注:有效测量车速范围:0~30 km/h(允许轮轴停在秤台上;)
3.轴间距测量精度(没有明显加减速的前提下):两轴小于±300mm;
4.设备的防护等级:
a.控制设备:IP65
b.称重传感器:IP68
5.工作环境:
a.温度:-45℃~+80℃
b.相对湿度:0~95﹪RH;
6.不超过最大过载能力时,传感器工作寿命≥300万次;当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数据采集处理器向计算机发出故障信息;
称重模块带有自己的微处理器和RS485接口总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称重模块实时地和数据采集处理器保持通讯,称重模块的数据通过RS485接口传输给数据采集处理器,当自身检测传感器发生故障时,称重模块就向数据采集处理器发送故障代码。
数据采集处理器对传输来的检测数据或故障代码进行判断和处理,在汉化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检测数据或明确地显示故障信息,同时数据采集处理器通过RS232接口依据约定的通讯协议把检测数据或故障代码上传至收费计算机,由收费计算机显示明确的故障信息,以便操作人员实时监视设备状况。
7.MTBF≥20000h;
8.防雷接地电阻:≤4Ω;
9.工作寿命:10年以上;
10.工作电压:AC:220V(-15﹪~+10﹪),50Hz。
三.安装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收费车道和超限检测站内的固定式轴重仪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为了保证上述动静态检测系统满足使用和计量要求,特制定此安装作业指导书。
2参考标准
Q/HK J4.104-2004 固定式轴重仪防雷接地作业指导书
Q/HK J2.117-2005 固定式轴重仪安装施工检验标准(A/0版)
3 安装规范
3.1 根据现场确定轴重仪位置。
3.2 根据所确定的轴重仪位置划线
3.2.1在向着来车方向上,秤台中心距收费亭中心18~25m,根据车道实际情况而定。
应考虑到对超长车辆的整车计重。
3.2.2若同一个收费站逐台安装轴重仪,在划线时则应考虑到所安装的轴重仪位置是否影响以后相邻车道轴重仪的安装。
3.2.3若其它车道已安装了轴重仪,则应注意各轴重仪之间的位置,尽量做到各轴重仪横向(垂直车道方向)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保证各排水管道连接通畅,便于排放中间车道轴重仪基坑内的积水。
3.2.4基坑沿行车方向的中心线应与收费亭处车道中心线一致,如果现场情况有限,无法保持一致,也应尽量保证车辆在称重检测区内直行通过。
3.2.5当路面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倾斜度(可以采用水平仪测量,简单的可用透明塑料软管装水测量)都小于3%(长度方向上增加1m,相应的方向上高度增加3cm)时,可按基础施工图的尺寸划线;路面倾斜度(无论纵向或横向方向)大于3%时,则应加大开挖范围(沿车道方向),可掌握在坡度每增加1%划线范围两边各增加1.5m左右。
此外,若根据设计意图而定的基坑开挖范围边沿距原路面伸缩缝的距离不足1m时,可根据客户要求是否加大开挖基坑范围,一般建议用户将基坑范围扩大至原路面伸缩缝。
3.2.6划线完毕后应做好永久性标记,特别是用来确定放置轴重仪具体位置的关键点。
划线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实
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现以安装中间车道
轴重仪的一种情况为例来加以说明:
2.6.1测出车道两边收费亭沿车道方向
上的中心点位置A、B;
3.2.6.2沿安全岛方向找出距A、B两点
20~25m的位置点C、D,CD线即为
轴重仪纵向(垂直于车道)方向上的中心线;
3.2.6.3分别连接AB、CD,并找出线段AB、CD中心点E、F,连接EF;
3.2.6.4验证EF即为车道中心线(可在EF上任取有一定距离的两点G、H,分别测量G、H到A、B、安全岛边沿的距离),保证其准确无误;
3.2.6.5根据中心线CD、EF和基础施工图中所提供的尺寸确定开挖范围及其它相关位置。
3.3 开挖基坑
3.3.1严格按照划线范围和基坑施工图进行施工。
若需要加大开挖长度,则加长部分开挖深度在250~300mm,基坑底面可以与路面平行(即随路面倾斜)。
3.3.2开挖时一并将车辆分离器的基坑及穿线管预埋沟挖出,并根据现场情况挖出连接轴重仪之间和轴重仪与其它设备以及到路边沟的排水管预埋沟,并保证相邻两轴重仪的排水管能够很好连接,使之排水顺畅。
3.4 开挖接地极预埋坑并将接地极打入土中
3.4.1 按基坑施工图中所示位置开挖接地极预埋坑,深度应按照图纸要求开挖(一般情况下,开挖的深度为距路面1.6m),如果所处位置比较干燥,应在预埋坑内放入5~8Kg食盐,并浇水使之溶化渗入地下。
严禁将食盐堆放在一起不作任何处理。
3.4.2 将接地极敲入地下。
敲打时应注意保护以免接地极被打折。
然后把所有接地极用∮10圆钢连接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