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杵针穴位与手法基础演示课件

杵针穴位与手法基础演示课件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身柱八阵。(身柱为中心)
• 以身柱为中宫,从身柱左右旁开3寸的魄户 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外 八阵。
• 主治:1、肺部疾病;2、食道疾病;3、乳 腺疾病。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神道八阵。(神道为中心)
• 以神道为中宫,从神道左右旁开3寸的神堂 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外 八阵。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命门八阵。(命门为中心)
• 以命门穴为中宫,从命门穴左右旁开3寸的 志室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 外八阵。
• 主治:1、肾脏疾病、腰痛、劳损;2、肺 的疾病;3小便不利;4、妇科疾病;5、老 年慢性疾病。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二)河车路
• 以风府为中宫,从风府穴到发际为半径形 成的八阵穴。
• 主治:1、外感疾病;2、五官疾病;3、面 部疾病健脑,减缓脑细胞衰老,益寿延年。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大椎八阵。(大椎为中心)
• 以大椎为中宫,旁开3寸为半径形成的八阵 穴,分为内、中、外八阵。
• 主治:1、外感疾病;2、出疹性疾病; (荨麻疹等)3、汗症;4、颈椎疾病;5、 疟疾;6、肩背痛、上肢麻木等。
• 主治:1、心理、心脏疾病;2、食道疾病。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至阳八阵。(至阳为中心)
• 以至阳穴为中宫,从至阳穴左右旁开3寸的 膈关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 外八阵。
• 主治:1、脾胃疾病;2、膈肌痉挛。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筋缩八阵. (筋缩为中心)
百会八阵(泥丸八阵)(以百会为 中心)。
• 以百会为中宫,从百会穴到印堂为半径形 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外八阵。
• 主治:1、精神疾病、神经疾病;2、头痛 眩晕;3、中风后遗症;4、五官疾病;5、 健脑,减缓脑细胞衰老,益寿延年。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风府八阵。(以风府为中心)
杵针穴位与手法基础
大英县中医院 李强
杵针疗法
• 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属医院李仲愚老先生家 传十四代,又经李老先生六十多年的精深 研究,发展起来的一咱独特的治病方法。
• 杵针疗法治疗疾病时,针具不刺入皮肤肌 肉,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滤; 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 作简便,兼针刺与按摩之长,老弱妇孺无 忌。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很受病人的欢 迎,该疗法被列为国家科委“七五”重点 攻关项目,并已通过专家鉴定,获得1989 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四川 省中医科技进步二等奖。
杵针常用的八阵穴有:
• 1.百会八阵(泥丸八阵)(以百会为中心)。 • 2.风府八阵。(以风府为中心) • 3.大椎八阵。(大椎为中心) • 4.身柱八阵。(身柱为中心) • 5.神道八阵。(神道为中心) • 6.至阳八阵。(至阳为中心) • 7.筋缩八阵. (筋缩为中心) • 8.脊中八阵。(脊中为中心) • 9.命门八阵。(命门为中心) • 10.腰阳关八阵。(腰阳关为中心) • 11.腰俞八阵。(腰俞为中心)
法、直握法。
三、杵针操作时的基本手法
(一)点叩法
• 行杵时,杵针尖向施术部位反复叩或叩击, 如雀啄食,点叩叩击频率快,压力小,触 及浅者,刺激就小;点叩叩击频率慢,压 力大,触击深者,刺激就大。以叩至皮肤 潮红为度。面积小的腧穴用奎星笔点叩, 面积大的腧穴用七曜混元杵或五星三台杵 叩击。
(二)升降手法
• 人体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周而复始,如 环无端,不停地升降运转。杵针疗法就是 用杵针在人体河车路上,通过施行各种手 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畅通 经络,从而 达到治病的目的。人体河车路可分为头部 河车路。腰背部河车路,胸腹部河车路。 各河车路根据所属脏腑和主治不同,又可 分为若干段。
• 1.头部河车路。 • ①河车印脑段。 • ②河车脑椎段。 • 2.腰背部河车路。 • ①河车椎至段, • ②河车阳命段 • ③河车命强段 • 3.胸腹部河车路 • ①河车天膻段 • ②河车脑阙段 • ③河车阙极段。
• 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杵腧穴的皮肤上, 然后一上一下地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 退为降。推者气血向上,退者气血向下。 此法一般用全钢杵或奎星笔操作。
(三)开阖手法
• 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术腧穴的皮肤上,然后医 者逐渐贯力达到目的杵针尖,向下行杵,则为开, 进杵深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达到使气血向四周 分散的目的,随之医者慢慢将杵针向上提,但杵 针尖不能离开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此为阖,能 达到气血还原的目的。此法一般用金钢杵、奎星 笔操作。
• 以筋缩穴为中宫,从筋缩穴左右旁开3寸的 魂门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 外八阵。
• 主治:1、肝脏疾病;2、脾胃疾病。 • 手法: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
脊中八阵。(脊中为中心)
• 以脊中穴为中宫,从脊中穴左右旁开3寸的 意舍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 外八阵。
• 主治:1、肝脏疾病、半身不遂;2、脾胃 疾廓 • 2.耳八廓 • 3.鼻八廓。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5
二、杵针工具
• 一套杵针共有四件,分别为: • 七曜混元杵、 • 五星三台杵、 • 金刚杵、 • 奎星笔。 • 其结构为:针身、针柄、针尖三个部分。 • 在杵针治疗时持杵针方法有两种:即执笔
一、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
• 杵针疗法常用穴位与针灸疗法常用穴位相 同,如十四经腧穴,奇穴等。但杵针疗法 还有其特殊穴位。
(一)八阵穴
• 八阵穴是一个腧穴为中宫,中宫向外的一 定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把这个圆分为 八个等分,即天、地、 风、云、龙、虎、 鸟、蛇,与八卦相应为乾、坤、坎、离、 震、艮、巽、兑,形成八个穴位,即为外 八阵。再把中宫到外八阵的距离分现三等 分,画成两个圆圈,即为中八阵和内八阵。 内、中、外阵上的穴位就形成了八阵穴。
• 杵针疗法为中国医经所未载,《道藏》典 籍亦未见记述。在被传过程中,只是口传 方法,无文字记载。然而其学术思想源于 羲黄古易,其辩证、立法、取穴、布阵, 多寓有《周易》、《阴符》、理、气、象、 数之意,与中医理论水乳交融。后经李老 先生口述,并亲自演练操作手法,整理成 《杵针学》,已列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 院校创新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