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

柴胡和黄苓,柴胡解经邪,黄苓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苓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

所以柴胡和黄苓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

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03.40,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

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

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药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

我们打开讲义看138页,《小柴胡汤》后,“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这就叫煮后去滓再煎的方法。

煮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了,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煮。

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也说过,引用了西汉杨雄《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

《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药渣子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

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

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在《伤寒论》里,凡是和解剂,无论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也罢。

还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罢。

这七个方子,都属于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

这种服药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它、去应用它。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应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

痰饮水湿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

所以《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的举例示范。

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二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梔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

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梔子豉汤》。

其中《枳实梔子豉汤》,只加了一味药,就是加大黄。

而前6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去什么药。

这些内容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09 .10,下面我们接着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讲义的139页,原文的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条原文开头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的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就容易感受外邪。

所以这既是少阳病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其他六经病的成因。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邪气于是就侵入了人体,侵入到哪一经呢,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分析。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就提示这是少阳本经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

我们不是说少阳病的成因,可以是少阳经脉直接感受外邪吗?依据就是这一条,正气不足,外来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和正气相争,结于胁下。

这是和正气相争的部位,是在少阳经的部位。

邪入少阳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呢?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正是寒邪伤少阳经的表现。

所以我上次课在解释往来寒热的时候,我说往来寒热是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既然有恶寒的这个症状,它一定有寒邪的存在,有寒伤阳气、温煦失司的因素,它才可以恶寒。

而对于少阳病寒邪在经的这种情况来说,当然寒在经、正邪相争,寒邪占优势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寒,当少阳阳气蓄积力量,奋起抗邪,阳气占优势的时候,就不恶寒而发热。

正气时进时退,所以临床表现就是寒来热往、热来寒往。

所谓“休作有时”就是有时候发作,有时候不发作,期间可以有一定的间歇,这正是寒邪在经的一种表现。

“嘿嘿不欲饮食”我们在96条已经谈到过了,“嘿嘿”是胆腑受邪、少阳气郁、情志不爽的一种表现。

因此病人主诉,心中不痛快,高兴不起来。

医生看到病人的表情,精神忧郁、沉默寡言,这就是“嘿嘿”的意思。

“不欲饮食”我们上次课也说过,指少阳气郁、胃气不和的表现,没有食欲。

13 . 45,下面的“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是解释少阳喜呕的病机。

所谓藏府相连是指,肝和胆一脏一腑相连,脾和胃一脏一腑相连;所谓“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这个下,这个高,不是指的解剖学的部位,而是指的,在五行相克的次序中,克我者为高,我克者为下。

木和土的关系,木为高,土为下,因为是木克土。

肝胆相连,肝胆木脏有病,它必然影响到脾胃这样的土脏,这就叫“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直接地说,少阳胆腑郁热,最容易影响胃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使呕也”。

15.15,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胆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就容易出现呕吐。

上述的证候,已经提示了,这是少阳经腑受邪,而枢机不利,所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如果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少阳邪气已经解除了,结果仍然有口渴,这说明,有一部分少阳的邪气,已经传入阳明,阳明热盛伤津,就出现了口渴,对阳明热盛伤津的口渴,怎么治疗呢?那就按照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去治疗,这就叫以法治之。

这又提示了少阳之邪可以传阳明。

16.17,所以我们在讲《伤寒论》整个的总论的时候,我们谈到六经病的传经,提到少阳可以传阳明,少阳可以传太阴,这都是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的。

16.35,下面我们看讲义140页,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讲的,仍然是《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

不过这一条,少阳病的成因,不是直接感受外邪,也不是太阳病误治而导致邪传少阳。

是太阳之邪自然传入少阳。

“本”就是原来,原来是太阳病,太阳病没有解除,“转入少阳者”,没有经过误治,自然内传少阳。

传入少阳以后出现的临床症状“胁下硬满”,这是邪在少阳经,少阳经气不利的表现。

17.50,“干呕”和96条所说的“心烦喜呕”的喜呕病机的一样的,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至于“不能食”和96条的“嘿嘿不欲饮食”的病机也是一样的,都是胆气内郁、胃气失和。

“干呕不能食”是胆腑有热,“往来寒热”,是寒邪在少阳经。

这里所列的三个症状,胁下硬满、往来寒热是邪在经,干呕不能食提示了邪在腑,又是经腑同病的特征。

“尚未吐下”,如果没有经过误治的话,“脉沉紧”,我们学这一条,就要特别注意,少阳的主脉还可以是沉,沉也主气郁,紧是什么意思呢?紧和弦脉不大好区别,紧脉是血管紧张度增高,弦脉也是血管紧张度增高,所以这里的沉紧实际上就是沉弦。

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气郁是个新病,新得的病,脉常常是以弦为主,而不是以沉为主;如果是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常常是沉。

因为气郁在体内而不能向体表疏泄,脉常常表现了沉弦,你摸到这样的脉,一看他的面色,是一种苍黄,没有光泽的,他的手经常是凉的,你把手搭在他有脉上,你会感觉到他的手寒气逼人。

那么他必然常常有心烦,常常有急躁,常常许多事情不顺心,容易紧张、容易焦虑。

所以你见到这样的沉脉,就提示他的气郁,时间已经比较长了。

弦也是气郁,也是肝郁、胆郁,沉也是气郁。

20.25,有许多年青人来找我,让我用中药给她美容,我说我不会美容。

她说我们单位的谁谁谁,她过去的脸色苍黄苍黄的,你给她吃了一段药以后,现在脸色可好看了,所以都说你会美容。

我说我不记得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用中药给人美过容,你什么时候把她叫来,我看看我到底给她用的什么方子。

后来她带着这个病人一块来了,是北城的百货公司的年青的售货员,我一看她的病历,她过去就是心烦、失眠、焦虑紧张、手脚冰凉,睡到后半夜,膝盖以下还是凉的,容易激惹,脉是沉的。

我就是用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合方,再配合《二陈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手脚转暖了,心里头不烦了。

她现在觉得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足以引起她着急生气了,她心态就发生了一种变化,能够放松了,不焦虑了,不紧张了,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她手脚不凉,面部的血液循环也改善了。

所以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她就跟别人说,哎,你看我原来脸色多难看,现在吃了郝大夫的药以后,我现在的脸色多红润。

所以她们这一大帮售货员,都要找我来美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