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的受力及其分析

物体的受力及其分析

23
2.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 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其所有分力对同一 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即:
Mo (FR ) Mo (F1) Mo (F2) ... Mo (Fn ) Mo (Fi )
可用于力臂不易求得的场合。
• 力对点之矩的求法
方法1:用力矩的定义式,即力和力臂的乘积求力矩。
(3)力是矢量——有向线段
F
F :表示矢量 F:表示标量
(4)力的单位:牛顿(N)、千牛(KN)、公斤力(Kgf)
换算:
1 KN = 1000 N
1 Kgf = 9.8 N 5
(5)力的两种形式
集中力(载荷) 分布力(载荷)
6
1)集中载荷:接触面积很小,忽略成一点。 注意:实际并不存在,只是简化的理想模型。
G 图1-2钢架
• 能否确定A处是否受力?请 B 思考杆BC所受力是否与重物
的重量有关?
3
第一节 静力分析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1)定义: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作用效果
使物体形状改变(内效应) 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改变(外效应)
变形效应(弹性体)
运动效应(刚性体)
4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线)。
F 合力大小:
(
R
Fx )2 (

Fy )2
合力方向:
tan
Fy Fx

F
x、
F
的正负确定
y
19
例:试用解析法求图中吊钩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解:建立坐标系。
F FRx
x F1x F2x F3x 732 0 2000cos30 1000N
F FRy
y F1y F2y F3y 0 732 2000sin 30 1732N
2.投影的应用
(1)已知力求投影 例:求图示各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已知F1=F2=F4==100N,
F3=F5=150N,F6=200N。
16
2.投影的应用
(1)已知力求投影
(2)已知投影求力
大小:
F F F 2 2
x
y
方向:tan F y及Fx、Fy正负确定。 Fx
17
3.合力投影定理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力臂d。需要注意的是,力臂d是矩
心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必须垂直于力的作用线。
方法2:运用合力矩定理求力矩。 在工程实际中,有时力臂的几何关系较复杂,不易确定时,
可将作用力正交分解为两个分力,然后应用合力矩定理求原24力
例:如图所示,构件OBC的O端为铰链支座约束,力F作用于C点,
合力在某一轴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F FRx F1x F2x ... Fnx
x
F
FRy
F1 y
F2 y
... Fny
y
18
4.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平面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的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及其分析
【知识目标】明确力、刚体、平衡、力矩、力 偶及约束等基本概念,掌握平面力系平衡的条 件及其平衡方程应用
【能力目标】能分析简单物体的受力,能利用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力的大小。
【观察与思考】
• 重物为什么不落下?当将弹 簧剪断后,重物为什么要下 落?
2
【观察与思考】
C A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7
2)分布载荷:连续分布在较大面积或体积上的载荷
桥面板作用在钢梁的力
载荷密度q:每单位长度上承受的载荷. N/m
a
均布载荷:均匀分布在较大面积上的载荷 。 即q=常数。
均布载荷的合力: 大小:Q=qa 作用点:在中点。 方向:同q。
Q
q
a
a
8
2.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 状态。
F Fx 2 Fy 2 2000 N
tan Fy 3,故 60 Fx
合力在第三象限,与x轴所夹锐角为60°,且过汇交点。 20
四、力矩与力偶
(一)力矩
1.力矩的概念
力对物体的运动效应包括
物体的移动
转动效应
力对物体的转动效 应用力矩来度量。
21
力矩: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的度量。力矩是一个代数量。 大小:取决于力F的大小与力臂h的乘积。 矩心;产生转动的中心点
使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F1 F2
10
二力体(二力构件):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 的刚体叫二力体。
二力杆
二力构件的受力特征:两力必须通过两个力作用点的连 线,且等值、反向。
11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3.刚体与变形体
刚体:在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物体,理想模型静力分 析的研究对象是刚体和刚体组。
变形体:在力的作用下考虑变形的物体

轴向拉伸和压缩
本 变
剪切

扭转
形 式
弯曲
9
二、力的基本性质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 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臂h:矩心到力的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 逆时针转:“+” 判断:设想矩心为固定转轴,考查F 顺时针转:“-” 单独作用时的转动方向(举例)。
22
力对点之矩用MO(F)来表示,即 :
M O F Fd
单位: 牛顿.米[N.m]或千牛.米[kN.m]
讨论:① 力作用线通过矩心时,.Mo(F)=0 ② 力沿作用线滑移时,力矩不变。
[例] 吊灯
14
三、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投影的概念
定义: 力在轴上投影为代数量
大小计算: Fx=Fcosα Fy=Fsinα α为力F与x轴所成锐角
正负规定: 力沿坐标轴的分力
指向与坐标轴正向一致,投影为正 ,相反为负(或由制图投影概念分 析,力矢量的箭头一起投影)
投影和分力关系: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15
因此,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三要素为:大小, 方向,作用线
12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 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 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R F1 F2
13
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该两物体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