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方法

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方法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
25oC,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有害裂
缝。
墙身混凝土浇筑完 12h 后
开始,至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一起拆模为止。在此期
间专门派工人负责对墙身两侧
木模浇水养护,使内外模板始终
处于湿润状态及模板对墙身混
凝土始终处于“夹紧”状态。利用
图 5 覆盖养生
模板对混凝土的摩阻力,减小混 凝土的收缩应力,以达到减少和
社,2006:11-15.
!!!!!!!!!!!!!!!!!!!!!!!!!!!!!!!!!!!!!!!
(上接 202 页)
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施工、监
不到,路堤压实度极不均匀;6)不同岩性的石料不得混填,必须分层或分 理、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有的虽然不涉及到结构的安全问题,但也不能
1)桩身本身的质量问题。主要成因有预制桩生产过程中材料、胎膜、 生产工艺、养护龄期等控制不严导致桩身强度不够、桩身几何尺寸偏差 大等质量问题,装卸、运输、堆放不当造成桩身裂缝等缺陷,在施工前又 未能及时发现。
2)接桩质量问题。主要成因有接桩材料不合格、接桩方法不当。 3)桩身垂直度问题。产生原因有:施工中垂直度控制不到位,布桩密 度、打桩路线、持力层层面坡度不合理,地面超载,基坑开挖,相邻工程挤 土桩施工。 4)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采用的锤重锤垫不当,过多地重锤打击, 停歇时间长或出现复杂的地质现象,都会导致预制桩出现缺陷。 5)“上浮吊脚”造成的承载力不足问题。在深厚软土地区,已打入的 桩,在施工其相邻桩基时,往往会发生整桩“上浮”、桩端离开持力层的现 象,从而影响桩基承载力。 2 桩基质量检测方法 桩基础能否既经济又安全通过桩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深层土体中, 关键在于桩身的质量好坏和承载力大小。为此,桩基检测应包括两个部 分:检查桩身是否存在缺陷及位置;检测桩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目前桩基检测方法主要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 波透射法。由于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使用设备的不同,它们的适用性 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下就各种桩基质量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 行详细探讨,并针对工程中主要应用桩型提出相适应的检测方法。 2.1 主要桩型质量检测方法的选取 不同的桩型由于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有着其各 自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为此,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1)钻孔灌注桩:采用高应变法检测比较有效,如果条件允许,可进一 步采用静载试验或钻芯法进行验校。对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可采用钻 芯法配合低应变波或声波透射法检测。 2)沉管灌注桩: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十分有效,同时使用 静载试验检测单桩承载力;冲击力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采用高应变法同 时检测其完整性和承载力情况。 3)打入式预制桩: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进行预制桩检测比较适合, 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不宜选取。 2.2 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2.2.1 静载试验 桩基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逐步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 推力,观测桩顶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 法。其优点是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直观、可靠,并可作为评
2.2.2 钻芯法
适用工程桩的阻抗远大于桩周土的阻抗的情况;对组合桩、异型桩、薄
钻芯法是指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 壁钢管桩不太适用。
渣厚度,判定和鉴别桩底岩土性状的方法。具有直观、定量等优点,在一 2.2.5 声波透射法
定条件下,可作为桩身完整性判定依据。缺点是钻孔少时,可能会以偏概
(上接 241 页)
通过波动理论判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方法。其优点
价动测结果准确与否的依据;缺点是试验时间长、费用高、抽检数量有 是检测速度较快、设备简单、能同时获得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信息。缺
限、受现场环境影响较大、在深基坑内难以作业。
点是理论上采用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分析存在欠缺, 和实际难以相符;只
建筑·规划·设计
民营科技 2010 年第 7 期
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方法
覃键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桩基础的质量事故成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合适的桩基检测方法。 关键词:桩基;检测;方法
1 造成桩基常见质量事故的几点原因 一般来说,桩基出现质量事故,主要是因为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
(下转 201 页)
MYKJ 241
市政与路桥
民营科技 2010 年第 7 期
筑厚度不超过 500mm。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 4.4 测温数据管理。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温度-时间曲线(见图 6)。
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见图 4)。
3.2.3.2 养护措施
养护是混凝土裂缝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
段填筑。
当作是小事而忽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合理的工艺,充分发挥各级质
3.2.2 压实
量保证体系的作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质量达标是毫无问题的。
1)要使用工作质量 12t 以上激振力大于 30 t 的压路机进行碾压;2) 碾压应采用慢速:2km/h~4km/h,采用低频、强功率、大振幅碾压至没有轮 迹时为止;3)有明显空洞、空隙的地方,应随时补充细料后再进行碾压; 4)碾压应与路线方向平行,即纵向反复碾压,在路堤边缘 2m 范围内,可 弱档压实;5)碾压后石块不得有松动,如有松动可用适当粒径石块嵌实
护,混凝土中水分过早的蒸发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缝。
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不透水塑料薄膜、麻袋、草帘、黑塑料布四层
覆盖(见图 5)。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2.5KPa 后,将模板松开,对混凝土进行
淹养。在养护保温期间持续补充水分,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小于 25oC,混
凝土降温速率小于 1.5oC /d 及
混入混凝土中。 断桩成因: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慎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由于堵
管、停电等原因而采用拔管措施,或者软土层中流砂挤入钢筋笼内,都会 形成断裂面。
离析成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初灌量过小,导管进水,导管埋 深不足,在混凝土初凝前地下水位变化等,造成桩身局部断面混凝土胶 结不良、离析。
孔底沉渣成因:施工中未按有关规范要求清孔,清孔后未及时浇注 混凝土,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混凝土初灌量太小,混凝土浇注前出现 坍孔,这些现象都会造成孔底沉渣超标。 1.3 打入式预制桩常见质量事故原因
图 6 混凝土温度-时间曲线 从温度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混凝土在浇筑完后的 12h 内温度上升较 快,在 72h 后混凝土温度达到峰值。混凝土降温过程平稳,内外温差小于 25oC,均在温控要求数值内,且没有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由此可见,采 用覆盖四层混凝土养护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为防止因大体积、长节段和大跨度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出现有害裂 纹,通过在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养护措施及混凝土表面抗拉方面进 行了研究和控制,使框架桥未出现任何裂纹,为以后其他的长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提供了经验。
中存在问题,或者桩基础工程完成后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桩基础受损 或者破坏。造成桩基质量事故的几点原因:
勘察工作中的问题: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建议的桩基设计参数不准确。
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桩基础选型不当,设计参数选取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材料选取不当或质量不满足要求,施工方法、施 工工序不合理,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质量检测方法欠佳,以及人为和自然 因素。 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周边地区基坑开挖、地面大面积堆载、重型 机械行进、相邻工程挤土桩施工等。 当然,除了上述桩基质量事故成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会给桩身造成 一定损害,在此不一一列举。下面重点讨论几种常见的桩型所存在的一 般性质量问题及其成因。 1.1 沉管灌注桩常见质量事故原因 沉管灌注桩为挤土型桩, 桩径一般为 Φ377 、Φ426 A′377、A′426 , 桩长 20m 左右。沉管桩有振动、静压等施工方法,由于沉管灌注桩截面 尺寸的特点,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施工中都易产生以下质量问题: 1)缩径、夹泥、离析。主要原因如下:①土的性状原因。在软土中沉 桩时,土受到强制扰动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桩管拔出后挤向刚浇注的 混凝土,使桩身局部缩径或夹泥。在软硬土层交界处,也极易发生缩径现 象。②拔管速度过快。施工中不按有关规范要求操作,拔管速度过快,造 成管内混凝土高度过低,使得混凝土的排挤力小于地层的侧压力,从而 造成缩径夹泥。③管内混凝土量少。管内混凝土应保持 2m 左右高程,并 高于地下水位 1. 0~1. 5m 或不低于地面高程, 否则管外土体挤入会造 成缩径夹泥。④混凝土质量差。坍落度小、和易性差,拔管时管壁对混凝 土产生的摩阻力造成缩径离析。⑤桩间距过小,邻近桩施工时的挤压可 能造成缩径。 2)断桩。造成断桩的原因与缩径基本相同,但断桩对承载力的影响 明显大于缩径。 3)吊脚桩。桩底混凝土架空,泥砂在桩底部形成薄弱层。造成的原 因一般有:沉管时桩尖破坏;活瓣桩尖被周围土体包围打不开;混凝土级 配不合理、和易性差,在拔管时,混凝土拒落,造成桩尖下没有混凝土或 量少。 1.2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事故成原因 钻孔灌注桩施工包括泥浆护壁、水下成孔、水下下笼、清孔、水下混 凝土灌注等工序,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不完善,都会导致桩身质 量出现缺陷。 常见的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如下: 1)钻孔倾斜。钻机钻进的过程中,由于垂直度把握不准确或者遇到 孤石等地下障碍物,使得钻杆偏斜,从而导致桩发生倾斜。 2)坍孔,从而造成断桩、沉渣、孔径突变等缺陷。导致坍孔的主要原 因有:泥浆质量差、护筒内无足够压力水头等导致护壁不力;钻进速度过 快;操作时施工工具、钢筋笼碰撞孔壁;土质条件较差,比较疏松。 3)桩身缩径、夹泥、断桩、离析。 缩径成因:钢筋笼设计太密,混凝土级配和流动性差造成桩身某些 断面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地下承压水对桩周混凝土侵蚀。 夹泥成因: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出现坍孔和内挤,坍落和挤入的土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