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经典战役

抗日战争经典战役


经过
• • • 部署计划 1937年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在 干部会议上,作出初步计划。24日,友 军第2战前115师干部动员会 集团军、第6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 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 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 出击。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 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343 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 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 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 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 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 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 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 面开始。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人又投入到了抗日战 争之中[4] 。卢沟桥事变后,日 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叫嚣“三个月 内灭亡中国”。华北日军在侵占 了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等 地之后,气势汹汹地一面沿津浦、 平汉两条铁路节节南下,一面兵 分两路进逼山西。驻扎华北的八 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日军大举进 攻下,迅速土崩瓦解,纷纷逃窜, 真是“闻风四十里,枪响一百 三”,使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
抗日战争经典战役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 背景…………………………………………………1. • 经过…………………………………………………2. • 结果…………………………………………………3. • 代表人物……………………………………………4.
• 意义…………………………………………………5.
背景
经过
• 九月下旬,同蒲铁路吃紧,日军察知 雁门关国军工事坚强,于是集中力量 专攻平型关。当时,山西属于阎锡山 的第二战区,国军在晋北内长城一线 组织了大规模的平型关战役。日军主 力由涞源,另一部由广灵攻向灵邱之 时,国军向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 线集结,目的与日军决战。中国第二 战区第6集团军、第7集团军退守内长 城的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一线, 保卫山西腹地(参见太原会战),除 此,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共第18 集团军115师编入阎锡山所属第二战区 急行军至晋北协同防守内长城一线。 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 团攻占灵丘。22日,攻占平型关西北 的“东跑 第18集团军作战图池”制 高点。坂垣第五师团21旅在团城口与 第十的战斗 • 第5师团攻占河北省阳原、蔚县、后,攻向山西浑源、 灵丘,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与察哈尔派遣兵团进行战役 协同,歼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打通晋北,从右翼迂回,与华 北方面军主力协同,击败平汉铁路沿线的中国第一战区主力。 日军在平汉线北段的进展,是与平绥线互相策应的。目的是想 取石家庄攻娘子关,冀希与同蒲路南下的日军会合,再攻山西 的心脏太原。山西是华北的军事生命线,山西一旦到手,华北 就安处一隅,所以平汉和晋北的战争,在时间上互相呼应。中 国国民革命军全力抵抗,但是兵员损失惨重。 • 九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被中国第17军截留在蔚县和平 型关间,仅有一部分日军经过涞源向保定迂回。第 17军在蔚县、 广灵、灵邱一带抵抗日军后,就和从石家庄调来的第13军团第 15军会合,退守平型关和团城口。

结果
• • 平型今日平型关 战历时一个月作战计划全线撤退关之, 战场绵延数百里,中国军队投入兵力10 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 次。据日本军方显然缩小了的资料记载, 日军死伤8562人。中国军队伤亡尚无确 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该次 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 标及战役目标。据此可断,平型关之战 是一中等规模的战役,忽视它作为战役 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 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 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 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 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 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 成为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结果
•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 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 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到与八路军总 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 战计划;从高桂滋、陈长捷军在平型 关正面布阵迎敌,到115师抓住友军 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 从团城口程继贤全团殉国予敌重创, 减轻115师压力,到115师派部队迎接 郭宗汾军,使之免遭围歼;从阎锡山 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 到115师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 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 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 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 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 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代表人物
林彪
意义
• 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 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 国,意义深远。 • 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振奋了全 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由于此次战斗伤亡也较大, 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