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03 尿液化学检查(下)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03 尿液化学检查(下)


十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 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相 对分子质量为47 000。受精卵着床后不久滋养细胞就 开始产生hCG。妊娠1周后血液hCG为5~50IU/L,尿 液hCG>25IU/L,至妊娠第8~10周时达到峰值(50 000~100 000IU/L),持续1~2周后迅速减低,以后 逐渐下降并以1/5~1/10的峰值水平维持至分娩。分娩 后若无胎盘残留,产后2周内消失 。
九、白细胞酯酶 【检测原理】中性粒细胞酯酶法:中性粒细 胞胞质中含有特异性酯酶,能使试带中吲哚酚酯 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形成紫红色缩合物, 其呈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 【方法学评价】白细胞酯酶检测的方法学评 价见表5-22-2。 【质量保证】白细胞酯酶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 5-22-3。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肾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尿液中以淋巴 细胞为主,白细胞酯酶呈阴性。此时,应 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十、维生素C
【检测原理】还原法。呈色反应由绿色或深蓝 色至粉红色变化,其呈色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成正 比。
【方法学评价】维生素C检测的方法学评价见 表5-23-1。
【质量保证】尿胆原检测的质量保证 见表5-19-3。
【临床意义】尿胆原已成为尿液分析 仪试带法组合检验项目之一。胆红素、尿 胆原等检查有助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5-20)。
七、血红蛋白
健康人血浆中大约有50mg/L游离血红蛋白 (Hb),但尿液中无游离Hb。当发生血管内溶血 时,大量Hb释放入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若Hb 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Hb可经肾 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可随尿液排 出,即为血红蛋白尿。因此,溶血时是否出现血红 蛋白尿取决于3个因素:血浆内游离的Hb、结合珠 蛋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检测原理】 1. 单克隆免疫胶体金法 2. 其他方法 检测hCG的方法还有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微 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MCLIA)、放射免疫法和检 孕卡法等。 【方法学评价】尿液hCG检测的方法学评价见表 5-24。 【质量保证】尿液hCG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5-241。
六、尿胆原和尿胆素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 作用下,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为中胆素 原、尿胆原、粪胆素原等,从粪便中排出为粪胆原。 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大部分经肝脏(肠肝循环) 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小部分尿胆原则从肾 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为尿胆原。无色尿胆原经空气 氧化及光照后成黄色的尿胆素。
【参考区间】定量:<25IU/L。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1.诊断早期妊娠 2.诊断异位妊娠 3.诊断流产 4.辅助诊断滋养细胞疾病 5.肿瘤标志物
【质量保证】维生素C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523-2。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22.8%的常规尿液标本可以检测出 维生素C。维生素C水平与外源性摄入量有极大相关性。 维生素C浓度增高可对隐血/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 糖、亚硝酸盐试带反应产生严重的干扰(表5-23)。 检测维生素C并非用于维生素C的定量,而是用于 判断试带法其他检测项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受到维 生素C的影响,以对阴性结果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正常胆红素代谢
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阻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检测度和特异性 尿胆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 特异性见表5-19-2。 2.干扰因素 (1)醛反应法:醛反应法的干扰因素见表5-19。 (2)偶氮法:当尿液标本中甲醛浓度为2000mg/L 或亚硝酸盐50mg/L以上,其灵敏度下降。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过氧化物酶法。常用的色素原有邻联 甲苯胺、氨基比林和四甲基联苯胺TMB)等。
2.化学法 与试带法反应原理一致。常用方法有 邻联甲苯胺法、氨基比林(匹拉米洞)法等。
3.免疫法 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测定原理。
【方法学评价】尿液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学评 价见表5-21-1。
【质量保证】尿液血红蛋白检测的质量保证见 表5-21-2。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尿液出现Hb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 之一。因此,尿液Hb测定有助于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的诊断。常见血管内溶血的因素与疾病见表5-21。
八、亚硝酸盐 尿液亚硝酸盐(NIT)主要来自病原菌对硝酸盐的还原反 应,其次来源于体内的一氧化氮(NO)。体液中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等使精氨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NO,而NO极 易在体内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检测原理】Griess法。尿液中含有来源于食物或蛋白质 代谢产生的硝酸盐,如果感染了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具有硝酸盐 还原酶的细菌时,则可将硝酸盐还原为NIT。尿液NIT先与对 氨基苯磺胺(或对氨基苯砷酸)形成重氮盐,再与3-羟基-1,2, 3,4-四氢苯并喹啉(或N-1-萘基乙二胺)结合形成红色偶氮化 合物,其颜色深浅与NIT含量成正比。
【方法学评价】尿液NIT阳性检出率取决于3个 条件:
①尿液中的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盐还原酶 ②尿液在膀胱内是否停留足够长的时间(4h) ③尿液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 Griess法的灵敏度为0.3~0.6 mg/L。亚硝酸盐 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见表5-22。
【质量保证】亚硝酸盐检测质量保证见表5-22-1。 【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目前,亚硝酸盐作为尿液化学检查组合 项目之一,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检。与大肠埃希菌 感染的相关性高,阳性结果常表示有细菌存在,但阳性程 度不与细菌数量成正比。单一检测NIT的影响因素较多,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阳性结果也不能完全肯定 为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解释结果时可与白细胞酯酶、尿 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尿细菌培养法为 确证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