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码:Z219254
总学分:3.5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单位:理学院
大纲制定者:刘效勇大纲审定者:审定日期:
课程简介:
《电工学》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电子电路基础》等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电工学》课程是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也是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内容丰富。
学习过程中尽量通过各种资源和渠道(如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利用网络等)和其它学科联系,广泛了解现代物理学的新理论新成就。
同时应把握好电工学和电磁学之间的衔接和分工,与中学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2.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下述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学事业发展的概况,开展有关电工方面的科技活动,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电机、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重点掌握复杂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 绪论
1 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
1.1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1.2元件的特性方程
1.3基尔霍夫定律
1.4结点分析法
1.5回路分析法
1.7 有互感的网络
1.8 二端网络的功率
2 网络的正弦稳态分析
2.1引言
2.2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2.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2.4无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5复阻抗有源元件特性方程的相量形式
2.6复导纳
2.7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方法
2.9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2.10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3 简化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定理
3.1叠加原理
3.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3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4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4.1受控源
4.2受控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受控源电路的简化分析
5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5.1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2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法
5.3三相负载的连接法
5.4三相负载的功率
7 变压器
7.1变压器的用途、分类和基本结构
7.2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7.3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7.6三相变压器
8 异步电动机
8.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8.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8.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常识
8.6单相异步电动机
10 直流电动机
10.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10.3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0.4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
11 低压控制电器与控制电路
11.1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1.2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电路
13 安全用电
13.1触电
13.2保护接地
13.3保护接零
13.4空气开关和漏电开关
五、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电磁学、高等数学
2、适用专业类别:应用物理学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郭木森. 电工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秦增煌.电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 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70%。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