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的启示

引言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形成了多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把马克思的众多著作结合现当代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分析。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一)消费异化的提出马尔库塞是较早提出“消费异化”问题的研究学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是一种“单向度”的社会,这种异化来源于个人与社会的技术。

社会中的个人被他的“虚假需求”所支配,而社会逐渐进步的技术却满足了个人的这种需求,其实,这样的个人只是被社会控制了而已。

弗伊德主义学派的弗洛姆和存在主义学派的勒斐伏尔,他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和批判,也是不得不置身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提出来的。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莱易斯认为,往往只根据人的消费活动来确定人的幸福,这恰恰是当代异化的特征。

所谓“异化消费”,指的是人类用活的商品的办法去补偿其令人厌烦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往往是报酬不足的劳动生活。

这种异化消费,是因为高度协调和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使人感到缺乏的自我表现,于是就陷入商品的消费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实现其创造性。

(二)当代社会消费与需求的扭曲现象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当今社会,有些人把满足、快乐同消费等同起来。

这种消费并不是基于人的真正的需求,它与人的真正需求是不能等同的,它逐渐演变成一种为了消费而不知怎么的就不得不而且确实消费了的一种病态消费循环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的消费不仅导致了人的生活的结构性错位,而且最严重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

更加具有认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自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得到了众多理论家在现实生活考察中的关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异化消费越来越敏感,对于这一理论开始变得重视,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也迫使人们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当代社会物欲膨胀的演变(一)物欲膨胀时代的到来在当今世界,人们一谈到“异化”二字,首先就想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存在的,很多人误以为“异化消费”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实际上,异化消费不仅仅是资本主责任编辑:张倩童培(198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院2010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

义的独有产物,它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开始存在。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目前社会与其说是在遭受着缺乏钱的痛苦,不如说是在遭受着大肆挥霍浪费钱的痛苦。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忙碌的双手不再停下来,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没有规律,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一切都变得像是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了一般。

人们的这种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像枷锁一样套牢了人的一生。

过度的消费使人们在物质上获得了短暂的满足,这种收获的幸福其实也是一种在金钱的刺激下获得的幸福,对金钱带来的这种幸福使其内心物欲极度膨胀,步入了异化消费的时代。

(二)从物欲膨胀到拜金主义的盛行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人的解放、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来看,现代发达社会中的人一方面获得了物质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却在人性上迷失甚至丧失了自我。

勒斐伏尔、马尔库塞、弗洛姆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人们逐渐成为了商品的奴隶,他们被动接受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强迫性的需求,人们在广告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情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之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这种极大的物欲膨胀使得拜金主义呈现出扩散之势。

西方社会现在已经度过了现代化进程,对于财富的效用以及敏感程度已经递减,西方的很多人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价值观,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人们对于财富积累的观念相对比较冷淡。

当然,其中也不乏许多富豪阶层,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购置豪宅享受奢华的生活。

不过,中国短时间内经济的崛起必然要求经历一个从贫到富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会逐渐狂热起来。

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比较低,由于近几年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会重视金钱的力量,更加重视财富的积累。

正确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让人们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基础和前提。

有些人视金钱为万能,往往意味金钱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的幸福感,这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三、启示(一)关于消费与人生价值观的反思马尔库塞认为,人们每天被商家推出的各种广告刺激了消费欲望,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需求,认同商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了:不是商品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生产,而是人为了消费商品而存在,人逐渐成为了商品的奴隶。

如今社会上的童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摘要]马克思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问题。

本文以“异化消费”理论为线索,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解决当代社会消费问题的研究,从而反省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问题,对于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消费异化 物欲膨胀 拜金主义[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1-02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物欲膨胀和拜金主义的启示(转110页)(二)增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我国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细节决定成败,环节决定质量。

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

首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而学位论文的选题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中最关键的一环。

导师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授之以渔,使其学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杜绝了因问题意识模糊,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欠缺,而不得不采用学术失范行为。

其次,做好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

在学位论文研究中,研究生可能会因研究方法、观察视角、学科知识的融合等原因产生困惑,这时学科组应组织导师对其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管理,跟踪学生学术思想成熟的轨迹,一旦发现学生有学术失范现象和行为可以进行及时扭正和制止,让学生懂得学位的获得是建立在日常理论积累和研究创新之上的。

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别的不断增多,使得部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数额也相应加大,导师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师姐带师妹”“师兄带师弟”的形式,有的甚至是“放任式培养模式”,因此用抄袭和剽窃来蒙混过关就是必然的选择。

[6]因此,导师自身道德修养和科研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及创新能力。

导师应充分认识自身在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导师在对学生学术失范负责制,加强其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指导的学生如出现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不但研究生不授予学位,还要取消其导师资格。

(三)加强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在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上除了要关注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外,还要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

加大治理力度,对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坚持“零容忍”,提高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处罚成本。

在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7]依据不同的违规行为给予惩罚,如降级、取消学分、撤消学位等,并录入个人终生诚信档案。

另外,培养单位可以同步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学生实施外部干预,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进行论文检测。

当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已成功引进该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重合率检测,使其在研究生群体行为心理中形成有效的震慑约束力。

【参考文献】[1]中国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一览(1978-2012)_百度文库.2012年01月26日.[2]魏琴,蒋德璋.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7(1):128-132.[3]杜瑛,刘念,冯小明.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25-27.[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98.[5]阎光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动因与防范机制分析[J].高教教育研究,2009(2):10-16.[6]黎歌.试论从源头杜绝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25-27.[7]朱彬,刘英辉,刘念.学术不端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8-30.(上接111页)一些人把追求外在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当做生活的全部内容,这对于年轻人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要警惕物欲膨胀而引发的拜金主义思潮。

要培养年轻人正确的金钱观和功利观,学校的思想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但是,又要从内在、个人方面自行实践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消费异化论所演出的一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二)马克思关于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结合。

我们不能说物质条件优越就会一定幸福;物质条件不优越,就一定不幸福。

凡是正当、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当得到尊重。

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一部分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

”合理控制欲望的同时有利于幸福的实现。

对待“消费异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四、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化消费观发人深省,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选择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模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节约意识,鼓励消费者进行适度消费。

过度、畸形、异化的消费行为,其深层原因在于消费者对自身价值的错误定位,以及对自身需求的误解。

面对异化消费的现实,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这种不理性的消费方式,或者抑制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但是可以从价值观上引导更多的人,因为经济的发展根本离不开消费和需求。

【参考文献】[1]周林.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6期.[2]夏永梅.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第2期.[3]徐璐.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276,283.[4]蔡陈聪.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2009,第6期.[5]石雪,董娅.西方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