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0: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0: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

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

通过对水资源丰歉衡量标准引出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且侧重以“水资源”作为一个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措施入手,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
1.学生能够从广义和狭义(尤其是狭义)两个角度解释水资源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归纳、总结并记住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能力方面:
1.能够阅读各种图表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3.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地理信息(尤其是网上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通过我国水情的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通过为中国及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努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难点: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那么粮食生产需要哪些条件?(土地、阳光、水等)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我们称之为“自然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以其中的水资源为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讲述新课: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而且,我们这个星球被称“水的星球”,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不是。

)请说说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提问几个学生,轻松谈论对水资源的理解,浅显的问题较易让他们进入地理课堂中,为启发、引导他们深入研讨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归纳: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看下图:
提问: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承转:那么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书。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如下问题:
⑴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贫乏。

⑵从世界范围看:大洲而言,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州最少;国
家而言,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⑶从我国看:时空分布不均。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夏秋降水多,资源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贫乏。

过度:从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得出水资源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第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第二,水资源分布规律受气候分布的影响;第三,水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承转: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课本介绍了“水资源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质量会影响经济活动效益”,同学们能否举一反三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与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学生回答完后,出示下表: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讨论:除水资源外,其它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是否也有这样的影响?(有)
承转: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是不同的。

读67页图3.11“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回答:
(1)2000多年前,罗马人用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近哪里发展?(沿河湖地区)
(2)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哪些水体发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有什么变化?农业生产分布向哪里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变大;有丰富地下水的地区)(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使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哪里?(水资源缺乏但又靠近海岸的地区)
(4)人类利用其它的自然资源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小结: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主要是靠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生产在没有自然资源的地区同样得到发展。

课堂讨论:68页活动题,我国西北地区与以色列比较,有哪些要借鉴的经验?
承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现状
(1)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求量增长速度
案例2 咸海的忧虑
(2)浪费与水污染严重
承接:面对水资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只有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才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为此人们主要采取了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2.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开源:
(2)节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就其中的某些措施,例如举以色列,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等例子,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总结:从本节课可知,自然资源主要从数量、质量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经济活动从靠近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向远离自然资源的地区发展,也使自然
资源数量由“少”变“多”,从而大大拓展人类生成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