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 《周礼秋官》(2000多年前):“剪氏掌除蠹物,以攻萦攻之, 以莽草熏之” • 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药物200多种。 • 东汉末年(约公元前220年):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 收载300多种药物。 • 《本草纲目》记载狼毒、百部、雷公藤、苦参、川楝、巴豆和 鱼藤根等杀虫植物。 • 后魏时代(约公元530-550年):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藜芦根 煮水洗治羊疥。
三、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种类
1、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2、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3、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1、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 植物毒素(phytotoxin) :植物产生的对有害 生物具有毒杀作的次生代谢产物。
包括:
• 植物源杀虫剂 • 植物源杀菌剂 • 植物源除草剂 • 植物内源激素
(1)植物源杀虫剂 • Ⅰ研究概况:
鱼藤酮对昆虫作用机理:
• 抑制细胞电子传递链,降低体内ATP水平,最终使害 虫得不到能量供应,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 • 抑制细胞中纺锤体微管的组装 • 影响丁二酸、甘露醇以及其他物质循环 • 穿透表皮层作用于体壁真皮细胞,引起真皮细胞病变,
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致使在蜕皮过程中旧表皮的代 谢和新表皮的沉积形成受到干扰,出现表皮中几丁质,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异常变化,造成旧表皮较厚韧, 新体壁薄软,虫体变畸致死。
鱼藤酮类化合物
• Takei等(1929)首先提出鱼藤酮分子式为
C23H22O6。
• 鱼藤类植物中先后分离鉴定了鱼藤酮、灰叶
素(tephrosin)、鱼藤素(deguelin)、灰叶酚
(toxicarol)等杀虫活性化合物 • 都具有与鱼藤酮类似的结构母核,通常称为 鱼藤酮类化合物。
鱼藤酮&鱼藤素
CH 3O CH 3O O
O O
O
O
O
O
O
OCH 3 OCH 3
鱼藤酮
鱼藤素
灰叶素&灰叶酚
O O OH O
O O
O
O OCH 3 OCH 3
OH
O OCH 3 OCH 3
灰叶素
灰叶酚
鱼藤酮作用方式&机理
A. 作用方式 • 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菜粉蝶幼虫
• 拒食作用:日本甲虫
•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某些鳞翅目害虫 • 熏杀作用 B. 作用机理 • 电子传递链呼吸抑制剂。主要作用于NADH脱氢酶 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上,且偏向于辅酶Q。
3、先导化合物模型 以新发现的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模型, 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筛选出性能比 天然活性物质更好的新农药,创造重大的商业价值。 除虫菊 乙烯 系列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乙烯利
沙蚕毒素
大蒜素 链霉菌产物
巴丹
抗菌素402 溴虫腈
白花除虫菊(19世纪40年代)
• 。
PDN30-94Biblioteka LS95695叶菜类蔬菜
小菜蛾
PD91105-2 LS981076
叶菜类蔬菜 十字花科蔬 菜
蚜虫等 菜粉蝶幼 虫
PD91105-3
LS97823 LS981047
2.5%鱼藤酮乳 油
7.5%鱼藤酮乳 油 25%水胺鱼藤 乳油
叶菜类害虫
叶菜类蔬菜 柑桔树
蚜虫等
蚜虫等 矢尖蚧
鱼藤酮
(2)内源性和降解性:
内源物,生物体的一部分,在自然界易于降解。 (3)多样性和复杂性:进化过程中逆境压力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导致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特点
(1) 相对低毒性 大多数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使 用中对人畜比较安全。 如鱼藤酮大鼠急性经口LD50 132mg/kg
•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高效,对稻曲 病有效,其它则防效很差,甚至根本无效。
(3)环境压力较小,对非靶标生物较安全 绝大多数为生物合成天然物质,环境中易于降解。 多数方式是非毒杀性,因而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对鸟类、兽 类、蚯蚓、害虫天敌及有益微生物影响较小。
(4) 缓效性 大多数作用缓慢 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不能及时控制危害。 (5) 前景广阔性 生物种类繁多,次生物质丰富, 微生物新菌种种类丰富,研究开发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 次生代谢物质:生物体分支代谢途径的最后产物 • 来源和性质与基础代谢产物不同,大多数不直接参与 维持产生者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的原始生化过程。
2、次生代谢物质特点
(1)防御性和选择性: 对多数昆虫或病原菌具有防御功能,一种(或一类)次 生代谢物只能防御某些种类的昆虫或病原菌,而不是 所有的昆虫和病原菌。
菜豆族 (Phaseolae)
豆薯属 (Pachyrhizus)
刀荚藤属 (Spatholobus) Calopogonium 乳豆属(Galactia) 交趾豆属 (Autheroporum)
胡枝子族 (Hedysareae)
合萌属 (Aeschynomene) 沙槐属 (Ormocarpum) 黄檀族 (Dalbergieae)
印楝素、川楝素
印楝种核提取物 中的含量最高
拒食活性最高
生长调节活 性最强
印楝素、川楝素
杀虫作用方式 最显著: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
胃毒、抑制呼吸和不育等多种活性
活性物质 以印楝素为主的80余种杀虫活性物质,可防治10目 400余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 作物 粮食、棉花、林木、花卉、瓜果、蔬菜、烟草、茶叶、 咖啡等作物。尚未使害虫对产生抗药性。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主要内容
一、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
二、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研究开发途径 三、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种类
一、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
• 1、 主要概念
•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 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 如:2.5%鱼藤酮乳油,20g 舞毒蛾性诱剂,15%井冈 霉素水溶粉剂等。
• 。
LS97433 LS95514 LS98799 LS98800 LS97621 LS991256 LS991257
D. 椒酰胺类化合物
我国商品化的鱼藤类杀虫剂
登记号 产品名称 1.3%鱼藤氰 乳油 7.5%鱼藤氰 乳油 2.5%鱼藤酮乳 油 1.3%鱼藤氰乳 油 登记作物 蔬菜 防治对象 蚜虫 有效成分 0.8%鱼藤酮 +0.5%氰戊菊酯 4%鱼藤酮 +3.5%氰戊菊酯 鱼藤酮 0.8%鱼藤酮 +0.5%氰戊菊酯 生产厂商 广东省德庆县西江 植保化工厂 广东省德庆县西江 植保化工厂 广东省广州农药厂 广东省丰顺县农药 厂鱼藤精分厂
鱼藤属(Derris)
孔雀豆族 (Adenanthereae)
榼藤子属 (Entada)
梭果属 (Lonchocarpus)
Piscidia
非洲山毛豆
鱼藤&鱼藤酮
鱼藤
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杀虫谱广,可防治
800多种害虫,对蚜虫、菜粉蝶、桑毛虫、二
十八星瓢虫和柑桔红蜘蛛等害虫防效优良。
鱼藤酮 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虫活性的物质。
(2) 防治谱较窄,选择性明显
• 田间喷洒印楝制剂,并不影响果蝇寄生蜂羽化,羽化 的寄生蜂能正常交配,寻找新的果蝇寄主。 • 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IPM方案的实施。 • 印楝素:鳞翅目最敏感,低于1-50mg/kg拒食效果好 • 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相对不敏感,100-600
mg/kg的浓度才可能拒食率100%。
有些毒性较高,但其活性很高,制剂有效成分含量很 低,因而在使用中对人畜仍然很安全。
如Avermectins大鼠经口LD50仅10.06mg/kg,急性经 皮LD50大于380mg/kg,但1.8%爱力螨克(阿维菌素)EC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50mg/kg,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 2000mg/kg。
• 天津胜利植物农药厂0.88%双素碱(茴蒿素+百部碱)水 剂可用于防治大白菜蚜虫,是较早获得国家农业部登 记的植物源杀虫剂品种之一。
• b. 托品烷类 • 莨菪(lang dong浪当)碱、阿托品。 • 茄科植物天仙子:莨菪碱和阿托品(即消旋莨菪碱)。 • 颠茄:含阿托品和东莨菪碱。 • 茄科植物洋金花和曼陀罗:均含有这几种生物碱。
从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tygroscopicus)工业发酵提取井冈霉素制成制剂
2、半合成改造
• 活性次生代谢物如活性较低,光稳定性差,或对哺乳 动物毒性大等原因而无法将其直接开发成天然产物农 药品种,则可将其作为起始原料,经结构修饰人工半 合成,筛选出性能优异,具有商业意义的新农药。 • 如:阿维菌素(Avermectins),对螨类高效,围绕其 人工合成研究,在B1组分22和23碳位不饱和双键选择 还原,开发成功伊维菌素(lvermectins),更适于防 治家畜寄生虫。 • 在阿维菌素B1基础上人工合成的4″-表-甲胺基-4′脱氧阿维菌素B1对亚热带粘虫的毒力提高1500倍。
• • • • 藜芦——古罗马人——鼠类和害虫 红花除虫菊——古波斯——杀虫 烟草——16世纪中叶——杀虫 白花除虫菊——19世纪40年代——杀虫
•
19世纪中期,烟草、鱼藤、除虫菊三种农药作为世 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 印楝——20世纪80年代——美国——Margosan-O
我国是使用杀虫植物最早的国家
生物碱类-烟碱
烟碱 氯吡啶甲基 吡虫啉类新烟碱类杀虫剂
Cl N
CH 2
N NH
O
N NO 2
S Cl N N
N+ N N O
OCH 3
B. 萜类-印楝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