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方言研究报告

陕西方言研究报告

陕西方言词调查身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曾为自己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而自豪,耳濡目染,陕西方言粗旷豪迈,倍感亲切。

历史上,陕西方言曾作为官方通用语被长期推广和普及,其内容博大精深。

相传汉字为文字处补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陕西方言划分更是细致,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

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

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乡,母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

炎帝语言与炎黄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近似,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

由于我家在关中一带,所以我将着重介绍陕西关中的方言,比如许多独特读音的字,与许多词语。

众多陕西方言中的字词都有其历史依据,古今诸多名著中大量运用陕西方言充分的表达了话语的准确性。

关中方言的许多词都蕴含着我国古代的文化、制度等。

首先介绍一些方言的词语:举些例子,一、两个陕西人在外地碰面会激动地说“咱俩是乡党”这样的话在别人看来定不理解,其实“乡党”就是老乡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乡党方言来历。

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

“乡”和“党”。

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

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的人,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的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下来了,泛指居住地距离相对较亲的人。

目前,用“乡党”几乎成了陕西人的专利。

往往有人称陕西人是“陕西乡党”。

二、“屋里人”。

关中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

如:“你屋里人这几天咋没见?”“俺屋里人这几天熬娘家去咧!”把妇女叫“屋里人”,其渊源虽无法考证,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分工、“男耕女织”的出现有关。

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在家中纺线织布,内外分明,各执其事。

久而久之,关中大地上便出现了把男人叫做“外头人”、把女的叫“屋里人”的称谓。

三、“二百五”:在关中农村,人们把那些蛮干胡扑的人讽刺为“二百五”他的来历说法比较多。

但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来自赌具牌九,牌九上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两牌加在一起是十个点,称“毙十”他在牌九中是最小的点,什么牌都能管住它,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来形容那些莽撞、傻气、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

“二百五”是“二板五”的谐音。

还有一个我家特有的方言,我家在澄城县,四、“倭也”,是我们澄城一带人日常说的一个特有的方言词语,含义较多。

如:1、指人漂亮、娇美。

“你看这女娃多倭也!”2、指事情做的妥当,让人满意。

如“那人心细,活做的也倭也,没啥弹嫌的。

”3、指屋舍整洁入眼。

如“你娃把屋子收拾的倭也!”外地人对这个似乎土气的词语多不理解。

但考其渊源,也较悠久,宋带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

”既是“平顺的样子。

”其意思与关中方言的“也”大致相同。

只是关中人在方谈里因有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意的现象。

实际上仍是《文韵》中所说的“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我们再说一些陕西方言中单个字的特殊用法:一、“谝”是陕西话的一大特色,也是古汉语的一大遗存。

陕西周边及西北大部的人把说话都叫“谝”普通话音piǎn,方言音piàn。

《周书•秦誓》:“惟截截善谝言。

”孔颖达注:“截截,犹察察,明辩便巧之意。

”谝、辩、便是《论语》、《周语》、《史记》用三个字不同的字,音义相同,与语言相关的“谝”比较切合实义。

说“能谝到一块儿”,就是指能说到一起。

“有空来谝”有时间来聊天。

陕西人说的:“谝闲传”,就是聊天。

闲,古语和方言音读韩。

闲传,就是闲余时间说的无关紧要的话。

二、“尻”,古代指屁股。

《说文》:“尻,臀也。

”清代文学家段玉裁注:“尻,今俗云勾子是也。

析言是二,统言是一。

”意思是说,尻和臀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相同。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薄绎之间谓臀曰尻子,四川亦谓臀日尻子,音俏侈(念耻)如钩,九声之转也。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尻”当是其本字。

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尻”字的考音念重了,就变成了钩字音了。

“尻子客”意阳奉阴违的人。

“尖尻子”意坐不住爱动的人。

三、“酿”音niang方言音rang。

这种生产用语,在生活中比喻人或事。

“酿人”,就是给人加以不实之词讽刺挖苦。

把一个科员喊作“科长”,听者说:“酿人干什么!”或直接说成“酿制人做啥”酿制读嚷知。

谝和酿充分体现出用词的准确性。

四、眼:好看叫顺眼,麻叫麻眼(又叫麻达),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嫉妒人叫害红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

五、手: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

六、气:关中人常把生气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办事漂亮叫美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尚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七、用数字形容:“二”对懒汉无赖常通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癞子、二毛子。

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常用:二蛋子、二愣子、二杆子、二糊子、二货子、二八卦子等。

八、用名词“太”或“太太”形容:称心如意叫燎的太,不讲道理叫蛮的太,穿戴时髦叫洋的太,做事狂妄叫张的太,官运享通叫红的太,巴结献媚叫轻的太,多才多艺叫能的太,调皮捣蛋叫瞎(哈)的太,寡言无语叫瓷的太。

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的太太,我这蒜苗嫩的太太。

九、“燎”字谈:关中一带称啥好,常说“燎”。

“燎得太”最早甲骨文就有。

后引用为美好.畅快,说女孩美貌聪明加“女”字旁,说火光大加“火”字旁。

“燎”说人美是很早的,《诗经.阵风.月出》:“佼人燎兮”即美人多漂亮啊。

后来这个字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

西汉时杨雄写《方言》中说“燎就是好。

我国青海一带也把好说燎。

可见说“燎”的不限于陕西,今天在山东、江苏一些地方也这样说。

乡党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

“乡”和“党”。

都是中国古代的民户编制。

据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的人,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的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下来了。

“屋里人”趣说关中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

如:“你屋里人这几天咋没见?”“俺屋里人这几天熬娘家去咧!”把妇女叫“屋里人”,其渊源虽无法考证,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分工、“男耕女织”的出现有关。

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在家中纺线织布,内外分明,各执其事。

久而久之,关中大地上便出现了把男人叫做“外头人”、把女的叫“屋里人”的称谓。

“屋里人”一词,早巳进入大雅之作。

以《红楼梦》为例,其九十回有:薛蝌想:“……然而到底是哥哥的屋里人”,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

”以上引例中的“屋里人”,含义与关中方言里指的已婚妇女的含义大致相近。

“二百五”趣谈在关中农村,人们把那些蛮干胡扑的人讽称为“二百五”。

“二百五”是个数字,怎么能形容人呢?它的由来说法比较多,下边介绍两种:一是来自赌具牌九。

牌九上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

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10个点,在玩牌九时称为“毙十”,这毙十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什么牌都能管住它。

所以,人们就用二板和么五简称“二板五”来形容那些莽撞、傻气、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

“二百五”是“二板五”的转音。

二是来源于一则历史故事。

传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杀了。

齐王发誓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又抓不到杀人犯,于是便想出条妙计:在城门上张榜说苏秦是内奸,杀掉他是为国除了大害,应应当赏黄金千两,请除奸者速来领赏。

榜文贴出后,有四个人声称杀了苏秦。

齐王笑着说:“黄金千两,冒充者杀,你们可不能冒充呀!”四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

齐王说:“那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人每人分多少?”四人同声说:“一人二百五”。

齐王勃然大怒,拍案大叫:“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二百五”由此而来。

“尻子”与“沟子”的释谈人、猪、牛等的屁股,关中土话叫沟子。

这个指屁股的字,有人写作“尻”,也有人写作“沟”。

“尻”,意思指的是臀部,也就是屁股。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薄绎之间谓臀曰尻子,四川亦谓臀日尻子,音俏侈(念耻)如钩,九声之转也。

”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尻”字的考音念重了,就变成了钩字音了。

其实是个多义字,当肛门讲,还指男子对女子的性行为。

关中人“尻子蹲”,意跌倒了。

“尻子客”意阳奉阴违的人。

“尖尻子”意坐不住爱动的人。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得很明白:“尻,今俗云沟子是也,今俗云屁股是也。

拆言是二,统言是一。

”就是说,尻、沟子、臀、屁股都讲的是一回事。

清代在北京,接生婆给新生儿“洗三天”的口歌中有“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

可见,沟子指屁股不是新造出来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屁股讲时,写成尻子、沟子都对,不过念起来,沟子更顺当一些。

“嫽”字谈“嫽”,关中一带,称道啥好,常说“嫽”,“嫽得太”。

嫽是古字,最早甲骨文就有嫽,后引用为美好、畅快。

说女孩美貌、聪明,加女字旁。

说火光大加火字旁。

“嫽”状人美是很早的,《诗经·阵风、月出》:佼人嫽兮,即美人多漂亮啊。

后来这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

西汉时杨雄写的《方言》说嫽,就是好。

中国青海一带也把好叫嫽,可见说“嫽”的不限于陕西。

今天的山东、江苏一些地区当时也这样说。

“倭也”趣谈倭也,这是关中,特别是富平一带人日常爱说的一个方言词语。

细究起来,它的含义很多,现列举几个大家一起研究。

(一)指人漂亮,娇美。

如:“你看伢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二)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

如:“那人心细,活做的倭也,没啥弹嫌的”!(三)指屋舍整洁入眼。

如“你伢娃把屋子拾掇得多倭也!”秦人村语话乡音朋友们在一起聊侃时,诙谐幽默的词语扫去了一天的疲敝和忧郁的心情。

偶尔冒了出来的几句乡音又增添了几分亲情,尤其梦的关中梦话使他经常成了调侃的对象,取乐的中心。

可简捷明确的村语也时不时的使外地朋友摸不着了头脑。

有远方的朋友听不懂那些土的掉渣的村语,时不时要嘴去翻译,嘴虽然也乐意效劳,可也劝朋友‘靠人不如靠自己’。

为了方便远方朋友们更了解秦人的语言文化,也为了减少频繁嘴的压力。

现把一些经常用语简录如下,供参考。

也希望掌握更多乡音的朋友添加。

陕西各县来历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

(陕西人必备)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