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级低编号:Vcom-1.0-test001
V-COM 企业融合通讯平台
话务转发呼叫压力测试报告
绿源(厦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2009 年01 月10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V-Com 企业融合通讯平台1.0 版本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检测系统是否达到产品设计阶段所预期的技术指标。
本文档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 测试目标
V-Com(企业融合通讯平台)1.0 版本是由绿源(厦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软硬件研发部根据企业市场实际需求开发的新一代 V-com 企业融合通讯平台产品。
为了检测V-com系统在处理从IP到TDM网络间话务转接性能;E1硬件接口卡及驱动稳定性;E1信令处理、sip信令处理及兼容性;一对一通话支持路数;不同编解码的性能影响
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
wireshark-setup-1.0.1 抓包软件
X-Lite_Win32_1011s_41150 软终端
WinSIP.V2.4.7 呼叫发起和接收端
CISCO AS5300 4E1中继网关
Welltch proxy 6500 第三方SIP proxy
V-COM 1.0 企业融合通讯平台
硬件环境:
主板 asus P5KPL-AM CPU: Core(TM)2 Duo Processor E7200 , 4 G MEM 物理机
VC-E1/T1 1个E1接口
1.3 话务转发测试模型简介
构架原理:V-Com1.0 是基于B/S 结构架构的新一代融合通讯平台,同时融合多种通讯手段;测试模型实现了多平台多网络多并发呼叫的目的。
通过Cisco as5300 E1接口背靠背方式与V-COM E1卡连接,模拟TDM网络;通过V-COM 向第三方welltech的SIP Proxy注册,模拟SIP信令跨平台呼叫;通过welltech和V-COM分别与Cisco as5300以IP方式互连,实现呼叫流程跨平台跨网络并形成信令环,方便检测V-COM SIP信令流 E1物理接口及E1信令、V-COM并发呼叫数、语音编码等相关需要检测对象。
通过二台安装winsip的普通PC机就可完成测试流程,通过X-Lite及wiresharek非常方便监控呼叫与呼叫信令流。
1.4 参考资料
本文档参考了V-com 企业融合通信平台1.0 版本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用例。
2 测试概要
本测试报告内容只涉及V-Com(企业融合通信平台)1.0 版本话务转发压力模型测试的内容。
本次测试由绿源(厦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组织,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跟V-COM相关的设置均为V-COM用户级设定,cisco5300 welltech相关设置仅辅助实现本测试模型。
测试结果真实可靠。
测试程序工作原理
1、测试实现目的:让下图中welltech上的二部软电话A和B通过预先设定的呼叫环路互通,并通过拨叫不同前缀,实现vcom在呼叫流程中分别模拟上车/下车网关角色。
2.1、cisco5300上E1用 back to back方式与V-com上的E1互连,①当cisco5300收到E1接口上以9003开头的呼叫时,直接指向welltechSIP Proxy;②当收到从IP侧上以9001开头的呼叫时,从5300上的E1接口送给VCOM
2.2、V-COM(asterisk)通过VoIP trunk中继以SIP方式向Welltech注册,①当V-COM接到从cisco5300的E1线送过来的呼叫时,先通过ZAP入中继将被叫号码作规则变化,然后此被叫再通过V-COM内部规则匹配后通过与Welltech之间SIP Trunk发起呼叫,最后呼通软电话B,模拟VCOM上车呼叫流程②当welltech将呼叫通过voip trunk直接送入vcom,vco通过入中继将呼叫作号码规则变化后,再通过vcom内部规则匹配后通过与
cisco5300直连的E1中继送入as5300,as5300再将呼叫转发至welltech,最后呼通软电话B,模拟VCOM下车呼叫流程
3、V-COM侧E1 跟cisco5300上的E1 back to back方式连接,其中VCOM侧E1信令为user角色、从时钟、帧格式为CRC4,cisco5300侧E1信令为network角色、主时钟帧格式为CRC4
附注:cisco5300更改时钟格式后,一定要重启设备设置才生效。
测试流程图:
3 测试结果及结论
3.1 测试结果
E1卡部分:
物理接口卡:存在兼容性问题,在部分工控机上无法开机;在上述测试硬件上工作稳定。
drivers部分:工作正常
E1信令部分:可选择user或者network角色,帧格式指定为CRC4,与cisco as5300互联时只能用从时钟源
E1转IP语音编码硬件仅支持G711 u或a 通过v-com编码转换后可支持G711u G711a G723 G729 GSM iLBC,通过V-COM转换在测试硬件环境下,对通话音质及系统性能影响较小。
跨网络信令部分:
当V-COM分别作上车/下车呼叫时,SIP信令均工作正常;通过TDM网络过来的呼叫,通过SIP信令送给第三方平台被叫时,在包括计费信令主被叫挂断信令等方面均工作正常
并发呼叫部分:
主被叫均由winsip充当,并且均在welltech第三方平台,
winsip设定参数为:
每5秒发起一通呼叫,接收方振铃3秒后接通呼叫,codec双方指定G729
测试模型中的上车呼叫可30并发全部正常包括主、被叫挂断测试;在29通并发建立情况下,
通过x-lite人工建立最后一通呼叫并指定G729编码时,音质清晰
测试模型中的下车呼叫30路并发只能70%正常接通,但在除去welltech平台后,作相同呼叫流程测试,并发测试结果全部正常,主被叫挂断测试正常;分析跟第三方平台在SIP信令上存在兼容性方面问题。
稳定性方面测试:
在上述并发测试流程,通过winsip接通30路并发呼叫,并送模拟通话语音包,系统能保持通话连续12小时不断线,主被叫挂断测试正常。
E1板卡及驱动方面,连续7天开机做E1信令测试均工作正常
V-COM系统连续7天及终端注册测试均工作正常。
测试结论
一共发送并接收 3000通模拟呼叫,除去平台兼容性问题外,无呼叫失败的情况发生;测试模型方便布置且灵活的拨测机制(从cisco as5300、vcom、welltech三点都可发起或接收呼叫),简单易操作性,且利用普通PC可实现长时间呼叫测试及稳定性测试,也就是说整个话务转接测试模型是稳定的,测试目的达到且比较理想,与设计阶段预测的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