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路面现状与发展
第一阶段
2005-2010年,实施千亿元建设工程和通达工程,农村公路 里程约200万km。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全面实现“油(水泥)路到村” 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 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
第二阶段
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 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
集料:级配、压碎值、吸水率、表面构造 混合料物理力学特性:抗压强度、抗压模量、劈裂强度达到要求,耐磨性较差。
2.8 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
加铺改造技术关键:抗反射裂缝
旧路面板合理破裂尺寸:80~100cm 应力吸收层抗裂措施
应 力 吸 收 层 混 合 料 Strata 、 Sampave 应力吸收层厚度2.0~3.0cm 加铺层总厚度10~12cm
路面—路面材料
路面
路面材料
路用沥青改性技术研究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研究 废旧橡胶粉用于筑路的技术研究 橡胶颗粒路面应用技术的研究 道路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研究 水泥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研究 柔性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路面应用研究
低噪音混凝土路面研究
桥面铺装材料与施工技术研究
路面—性能与维护
路面
性能与维护
工程配套和单位自 公路 253 项 筹5.56 亿元
36% 64%
财政预算安排 水路 53项 9.85亿元
“十五”期间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范围涵盖多个技术领域
支撑351个重点工程建设
2 路面技术研究领域
路面 材料 路面结构
农村 公路
路面性能 与维护
排水
路面—路面结构
路面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 路面强度控制参数研究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重载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公路半刚性基层损坏机理分析与结构适应性研究 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研究 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 西部地区合理路面厚度及路面结构型式研究
配合比设计方法
贫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材料组成及路用性能
贫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
2.4 柔性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路面
纤维混凝土
材料组成设计
设计原则:抗裂
聚丙烯纤维:0.15%~0.20%
物理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增加幅度较小 弯拉强度:纤维掺量0.2%,强度提高7~15%;掺量0.25%,强度提高10~20%。 疲劳性能:明显提高
发展混凝土路面有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高等级重交通道路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完善和补充 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性分析
复合式混凝土路面设计
混凝土路面的监测和评价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对策及修筑技术研究
混凝土路面使用品质及修筑技术
表面使用品质
施工技术
碾压混凝土路面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2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抗滑、低噪声混凝土路面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贫混凝土基层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 柔性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复合式路面设计与施工 旧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 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 混凝土路面断板分析及防治技术 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技术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技术
内容提要
1
我国公路发展
2
路面技术研究现状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进展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展望
一、我国公路发展
1.公路交通工作的重点
高速公路发展
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
农村公路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的需求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以及村道。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999年突破1万公里。 2002年突破2万公里。 2003年近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b)偏荷载疲劳试验(单位:cm,宽度10cm)
MTS疲劳试验
试验结果:应力吸收层、大粒 径沥青碎石优势明显。
MTS疲劳试验
2.9 混凝土路面断板分析及防治技术
路面断板破损原因
混凝土塑性状态特性
力学特性:抗拉强度、收缩率、收缩拉应力 配合比设计:塑性抗裂
路面结构
脱空状态下的结构分析:板角隅断裂准则、水体运动力学分析 脱空非破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板底薄弱层影响分析 超载分析
施工
工艺:
刷洗 人工,机械 养生 喷洒层 刷洗层 性能:构造深度≥1mm,降噪≥3dB(A)
□刻槽:纵向、斜向
2.2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
设计理论方法 力学模型:
纵向预应力、普通钢筋、温度应力、板底摩阻力
20节点空间等参元、编程分析板荷载应力(不同部位不同受力阶段),温度 应力 几何尺寸:板长90~210m,宽≯2车道,厚140~240mm 配筋:预压应力扣除基层摩阻力≥0.7MPa,≯4.0 MPa,确定预应力配筋 滑动层:防水材料、细粒材料、沥青材料,≯20mm 伸缩缝:钢梁型,毛勒型 锚固区:板端部加厚设锚具 后张法、二次张拉
断板修复技术
嵌缝料
板底灌浆材料 裂缝修补材料
2.10 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技术
路面损坏检测评价
承载力
剩余寿命预估
路面板局部损坏修补
薄层修补 裂缝修补
路面换板技术
预制拼装
现场浇筑
混凝土材料抗盐蚀技术
盐冻破坏试验方法 抗盐蚀混凝土设计
2.11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技术
村公路里程达370万km。
二、路面技术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投入8亿元人民币进
行公路科研,其中约30%用于路面研究。
我国政府为配合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实施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的研究,取得丰硕
成果。
1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十五”期间 完成投资 15.41 亿元 安排项目 306 项 参与单位 332 个 参与人员 1.2 万人
路面结构
纤维水泥混凝土面层 隔离层 基层
2.4 柔性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路面
聚合物混凝土
材料组成
聚合物:复配聚合物乳液 水泥种类:P.O42.5 聚灰比:10%~15% 抗压强度:20MPa~40MPa 弯拉强度: 10MPa~15MPa
聚合物混凝土面层 界面粘结防水层
物理力学性质
结构形式
应用
普通混凝土下面层 基层
路面 桥面铺装 隧道路面
2.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设计指标
极限状态:疲劳断裂、冲剪 纵向配筋率:
允许的裂缝间距(1.0~2.5m) 缝隙宽度(<1mm) 钢筋屈服强度
结构设计
板厚 同普通混凝土 配筋 0.6~0.8% 端墙 地锚梁,桩
有限元分析:
路面结构
施工:
2.3 贫混凝土基层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
贫混凝土
分类:按空隙率不同分为密实贫混凝土和多孔混凝土,前者简称贫混凝土。 贫混凝土:粗细级配集料与少量水泥(集料质量的7%~10%)和水拌和而成。 多孔混凝土:水泥、粗集料和水拌制而成,有时添加少量细集料。 经验公式法,试验法 7d抗压强度(7~10MPa)、28d弯拉强度(2~3MPa)、弹性模量(18~23GPa)、 疲劳特性、收缩性、抗冻性、抗冲刷性 材料组成设计指标:空隙率(20%~ 30%)、渗透系数(≥1.05cm/s )、7d抗压强度 (重交通3~5MPa,特重交通5~8MPa) 路用性能:排水性能、强度、弹性模量、疲劳特性、收缩性、抗冻性 应力分析,结构设计方法 碾压、振捣
材料组成设计
滑模:不塌边、不拉裂、无蜂窝麻面 水灰比:0.35~0.48 水泥用量:330~350Kg/m3 坍落度:3~6cm 宜加碱水剂、引水剂,可掺粉煤灰
160
里程/万公里
120 80 40 0 1975
县乡公路里程 等级公路里程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份
等外公路
四级公路 三级公路 二级及以上公路
农村公路等级结构
良好铺装 简易铺装 未铺装
农村公路
等级公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铺装状况有待改善提高
农村公路路面状况
公路建设规划 ——农村公路
2012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约9.6万公里。
万公里 5 4 3 2 1
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年份
3.农村公路发展
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8.54%和88.15%,初步形成 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
P
大尺度模拟试验
P
大粒径沥青碎石抗裂结构
混合料:开级配、空隙率 (15%~20%) 厚度:≥10cm 大尺寸模拟试验
沥青混凝土AC-13Ⅰ 水泥混凝土垫块 接缝
防裂夹层
沥青混凝土AC-13Ⅰ 水泥混凝土垫块 接缝
防裂夹层
水泥混凝土垫块
水泥混凝土垫块
橡胶垫层
橡胶垫层
钢板
模拟试验
(a)中荷载疲劳试验(单位:cm,宽度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