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1.天赋人权与统治者的关系我既已注意到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以自由,我进而证明此自由权可以、并且应当,交给国家与行政当局而无危险。
否则,事实上,和平就要受到威胁,社会也蒙其害。
为证明我的论点,我从个人的天赋的权利出发,个人的天赋权利是与个人的欲望和力量同其广大的。
我尚有一出发点,即任何人不应别人让他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是他自己的自由权的监护人,我指出我们只能把此等权利转交给我们所委托保护我们的人,他们除了有保护我们的义务外,还有安排我们的生活的权利。
所以我就推断,统治者所享有的权利只能以他的权利之大小为限。
他们是正义与自由的唯一的监护人。
凡有事端人民都应遵统治者的命令而行,话虽如此,既是人都不能完全放弃他自卫的能力以自毁,我断言人的天然所赋予的权利都不能绝对为人所剥夺,而人民由于默认或公约,保留几许权利,此诸权利若被剥夺,必大有害于国家。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解读】斯宾诺莎是犹太裔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1670年,他以匿名的形式出版了《神学政治论》一书。
该书运用科学的、历史的方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批判了并重新解释了基督教的最重要经典《圣经》,驳倒了基督教神学家对《圣经》的各种歪曲和捏造,从而摧毁了教会统治的理论基础。
这条材料选自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一书,讨论了天赋人权与统治者的关系,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观。
天赋人权观是启蒙思想家手中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斯宾诺莎就充分地运用这个武器向封建势力发起了挑战。
我们从这条材料中可以得知:①在他看来,个人有被天意赋予的自由权,并且是自己的自由权的监护人。
②个人应当将自己的自由权交给被委托人,被委托人因此而有保护人们的自由权的职责。
③统治者是社会正义与个人自由的唯一的监护人。
④个人的天赋权利不能绝对为人所剥夺。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斯宾诺莎认为天赋人权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自由权是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保护个人的天赋人权则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②他强调个人的天赋人权,否定了上帝通人性和灵魂永生的神学思想,从而批判了维护专制主义的“君权神圣”或“君权神授”理论。
2.论民主政体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
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
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
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
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解读】《神学政治论》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之一。
17世纪,荷兰已经在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
但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没落的封建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作者在本书中把斗争的矛头勇敢地、直接地指向了封建基督教会。
这条材料选自《神学政治论》,主要介绍了斯宾诺莎对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从这条材料中可以看出:①斯宾诺莎认为民主政体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既然个人把自己的权力让渡(交给)国家,那么他就要服从国家的统治权。
②在民主政体下,个人只是把天赋之权让渡一个社会的大多数,而每个社会成员大家都是平等的。
③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政体。
④资产阶级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④斯宾诺莎提倡天赋人权的学说、社会契约说、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论证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基本主张。
洛克的权利分立思想1.论自然状态为了正确地了解政治权力,并追溯它的起源,我们必须考察人类原来自然地处在什么状态。
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这也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极为明显,同种和同等的人们既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英国〕洛克著《政府论》【解读】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论家,他于1689年出版了《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即《政府论》。
在这部政治思想论著中,作者不仅使他的研究领域从哲学转移到了政治,而且从理论上为17世纪英国革命作了最有力的辩护。
这条材料选自《政府论》下篇,主要介绍了洛克的自然状态思想,这可以加深我们对洛克启蒙思想的理解。
虽然洛克也像其他启蒙学者一样,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之中,但是,如斯宾诺莎等人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一个不安定的和不可忍受的状态,而洛克却把它看成是一个有自由、有平等和有自己财产的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条材料中得到这样一些信息:①洛克认为,人类历史上的“自然状态”是理解政治权力起源的历史起点。
②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无限的自由平等权及私有财产权,他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和人身。
③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平等状态,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力。
④在自然法即理性的支配下,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都受到应有的保护。
透过这条材料,我们还可以得知:①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受自由与平等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必须受到自然法的支配。
②自然法以理性为基础,它赋予人类以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获得财产和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它们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权利。
2.论政治社会的起源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并不损及其余的人的自由,后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的自由。
当某些人这样地同意建立一个共同体或政府时,他们因此就立刻结合起来并组成一个国家,那里的大多数人享有替其余的人作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利。
凡是脱离自然状态而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人们,必须被认为他们把联合成共同体这一目的所必需的一切权力都交给这个共同体的大多数,除非他们明白地议定交给大于大多数的任何人数。
只要一致同意联合成为一个政治社会,这一点就能办到,而这种同意,是完全可以作为加入或建立一个国家的个人之间现存的或应该存在的合约的。
因此,开始组织并实际组织成任何政治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
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曾或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
──〔英国〕洛克著《政府论》【解读】启蒙思想家洛克的主要论著《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一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力于驳斥保皇派菲尔麦(?—1653)鼓吹“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论点,下篇则重点阐述了作者本人关于议会制度的政治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二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应当是议会具有最高主权的制度。
这条材料选自《政府论》下篇,主要介绍了洛克关于政治社会起源的理论。
按照洛克的理论,人类起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与独立。
为了保障他们的财产和维持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人们自愿地联合成一个共同体。
在国家这种共同体中,人们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所拥有的自由,而大多数人享有替其余的人作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利。
因此,世界上任何的合法政府都是、而且应当是在志愿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①自然状态是人类的最初阶段,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享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权利。
②国家作为一种志愿结合的人们的共同体,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的结果。
③任何违背大多数意志的强权政治,都剥夺了享有自由权利的人们的自由意志。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①洛克的政治社会起源论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保护天赋人权和私有财产,二是建立议会民主制度。
②洛克的政治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1.论社会契约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
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然而,人类既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动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协作。
这种力量的总和,只有由许多人的汇合才能产生;但是,既然每个人的力量和自由是他生存的主要手段,他又如何能致身于力量的总和,而同时既不至于妨害自己,又不至于忽略对自己所应有的关怀呢?这一困难,就我的主题而言,可以表述为下列的词句:“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法国〕卢梭著《社会契约论》【解读】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是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作家和作曲家。
他出身贫寒,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至深,而对那个黑暗的专制社会极度憎恶。
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了富于革命性的宪政理论,核心内容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共和和主张人民主权,反映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治思想。
这条材料涉及他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用以解释国家起源和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之一。
就自然状态而论,除了自然法以外,人们的行为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支配,大家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
然而,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着种种弊端,人们便自由地、平等地订立契约,以求通过彼此结合的形式,改变其生存方式,达到从自然状态下摆脱出来的目的。
这种自由结合的契约形成便形成国家,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新的手段。
在国家状态下,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们依然享有自由,因为他们只是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让渡给整个社会,而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