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
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的课件分为:华人移居东南亚简史、印尼的华文教育、新式华文教育的诞生、发展和衰落(1901——1966)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华人移居东南亚简史讲述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战争、贸易、交通、谋生等导致华人向东南亚一带迁徙定居。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华侨继续前往东南亚,华侨人数的增加和华侨经济的发展,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部分印尼的华文教育,中印两国,由于地缘的关系,中印两国人民自古就有友好往来的历史。

印尼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华人的国家,印尼的华文教育有过蓬勃发展和令人羡慕的时代,但也曾历尽坎坷,陷入过万劫不复的黑暗时期。

第三部分就讲述了近代华文教育的发展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保皇派和共和派都派人到印尼开展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1900年,巴城华人成立了中华会馆,至诞生便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地中华会馆纷纷开办新式学校。

1908年,荷兰殖民政府为了争夺生源,开始开办荷华学校并迫害华文教师。

1929——1930年,有25所学校的33明教师被以各种理由驱逐出境、拘留或停职,给华文教学造成了极大困难。

1946——1966年,大部分华侨学校过分强调中国民族主义,导致了后来印尼更加激烈的排华情绪和排华事件。

排华事件之后,又有一批学校被取缔,华校逐步走向衰落。

到1966年,终于被悉数取缔,华侨学校从此在印尼国土上消失。

1990年中印复交后,印尼政府开始逐步放宽了抑制华文的政策。

政府不再禁止华裔学生到中国学习华文。

1994年,允许旅游部门开办华语补习班,1995年,允许华裔开办华语辅导中心或补习班;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中文系。

近年来,印尼的汉语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当前印尼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合格的华文教师缺乏,二是教材问题,三是生源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