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发表时间:2014-06-20T10:11:31.0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4期作者:杨明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
杨明贺威湖北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4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心理健康诊所、心理咨询服务等一些为成人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层出不穷。
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室等,更令人欣慰的是,心理教育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疏导情感交流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而“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理论发展”(《走进新课程》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在教育教学中具体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问题也就摆到了重要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的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健康发展,那将对他以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此,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或者障碍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心理辅导,并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或轻微心理疾症进行诊断或矫治的过程。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是直接与学生的心理问题交锋的对象,在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形成过程中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点迷津,从而指正学生前进的航向。
作为班主任必须强化自己在心理疏导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将促进学生自我醒悟和学会自我心理护理作为自己的职责。
班上有一名女同学C,中考成绩585分,进入高中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作业无法按时完成,情绪异常激动,经调查,该同学晚上回家后还自己主动做一到两小时的作业后方才休息,而休息时又无法迅速进入睡眠状态,白天精神不振,效率低下,而且情绪焦躁、易怒,即使是星期天同父母一起上街,也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老是催促父母快点,说回家还要做作业等。
她父母反映以前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进入高中后心理变化这么大,实在是接受不了。
针对她的情况,我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社会适应能力。
得知C同学的情况后不久就要召开家长会,正好通过开家长会这条途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做到工作有的放矢,同时向家长介绍C同学在校表现,向家长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家长会上,我重点谈了关于学生进入高中后家长要做哪些工作,到底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状态是高中生的最佳学习状态等问题,并在家长会后,将其家长单独留下来,进一步取得了家长的配合。
这些工作,不仅了解了C同学在家里的表现,也使我在教育过程中找到了切入点,增强了做好C同学心理疏导工作的信心。
了解情况后,就是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她树立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针对C同学的实际问题,在班上有针对性地组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C同学及其他同学培养承受挫折、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并且把握好时机,趁热打铁,告诉她在今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和生活。
但是,没有过多久,她的情况有出现了变化,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她母亲在电话时焦急地谈到了她在家里表现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
寻找亮点,言语激励
我们知道,不论是哪类人,总是会有闪光点,关键是找准闪光点,使其觉得的确值得骄傲。
学生作为一个极具可塑性的个体,也必然也是如此。
其中考试结束后,因为考试成绩欠佳,她的情绪更加急燥,接到她母亲的电话后,我决定对其进行家访。
星期六的课间操结束后,我单独留下C同学,对她说:“C同学啊,我想到你家里去看看,欢迎我吗?”她马上说:“欢迎老师去我家里,我马上去跟我爸打电话!”下午,我在学校把准备说的几个问题再一次回话后,驱车来到她家,跟她的父母一道分析了她在学习上存在的误区及心理状态对她的学习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后段时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修正了作息时间,要求家长督促落实;她本人也迅速地作出了积极配合的反应,临行,我不经意地见墙上一幅题款为她本人的画,我问:“这幅画是你画的吗?”她说是的,并说以前曾经跟随老师练画画和写字。
我说:“画得不错啊!还练过字?”她说:“是的,我是当阳市首届“沮漳之星”书法比赛的一等奖。
”我说:“那你送老师一幅字吧!老师很喜欢你的字。
”于是她便写了一个条幅送给我了。
走的时候她父亲说:“今天是她上了高中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她都好长时间没有笑过了。
真是太谢谢您了。
”其实这个时候,第二个计划已经在我心中形成。
搭建舞台,增强信心
考试后不久,学校就要举行堆蓝体育艺术科技节,要挑选文艺节目,文艺委员找我商量出什么节目,我说:“你知道我们班有几个会唱会跳的?”她说不知道,我说:“那就来个琴韵书法吧!”她问演员都有谁,我说:“你不是会弹琴吗?演员就是你、C同学,我们来个古典的。
”就这样一台基本未经排练的文艺节目就定下了,然后我找来C,告诉她关于节目的事情,我告诉她:“自信点儿,要好好表现,你别担心,肯定成功!”那场表演十分精彩。
表演结束后她告诉我说:“今天感觉真好!”我说:“自信点儿,其实你在很多方面都是挺好的,只是一时还没有找到感觉罢了。
”从那以后,她比往常自信多了,笑容又经常浮现在她的脸上了。
及时交流,巩固效果
情感交流在这个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
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注意运用好“情感交流”这一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以丰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其实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
再次,利用好情感迁移功能,设法使
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的积极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即“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末考试,C同学的成绩依然不是十分理想,我担心她会回到以前的状态,就把她找了出来,详细地询问她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她想了想说:“我还是以前落下的东西没有完全赶起来。
”我说:“你可别灰心啊,还有机会,我相信你能行的!”她马上笑着回答:“您放心,老师,我现在知道我该怎么做了!谢谢您!”看到她的笑容,我明白,我先前所做的工作没有白做,她的那份自信与坦诚依然在脸上,我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
这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已经跃居年级前50名。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确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随时注重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增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信心的培养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比得上亲见自己的学生进步,感受到他们的成长的欢声笑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