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 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 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仍然以 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于是社会上的 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 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艺术家中不 少人不但看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 一手段 • 摆在设计家面前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过分装 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令不 少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的来临。
尺的总面积。它与其说是“建筑”,毋宁说是一架供展览用
的“机器”,虽然当时人们对它的出现毁誉参半,但是,不 到半个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却充分证明了它的前瞻性和划时 代意义。
1851年英国国际博览会会场
“水晶宫”内景
“水晶宫”里的工业建筑技术展 区 1852年
展品中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形态,一方面,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 作的新产品,新工艺,由于没有相应的美的形态和装潢,而显得粗陋简单, 另一方面,各国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却以精巧的手艺和昂贵的材料体现出 艺术的魅力。
工艺美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 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进进 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 注重质 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 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 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 上十分的混乱。
“工艺美术”运动的起因 • 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因为工业画的批量生 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平面设计也在工业化 大量出版的前提下面临质量下降的局面,企图通 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洗去 借鉴,从日本装饰盒设计中找到改革的参考,来 重新提高设计的品位,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团体
1、世纪行会(1882 )。 2、艺术工作者行会(1884 )。 3、手工艺行会(1888 )。
这些团体的设计宗旨和风栺与莫釋斯很接近,都反对设 计上的权贵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栺, 反对机械工业化,吸 收东斱风栺,力图复关中世纪手工业传统和优雅、统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家具设计
• 莫里斯是一位复杂的人物,在政治上和设计上他是激进的, 但他又深深地迷恋传统,有时还体现出强烈的浪漫色彩。 他是一位积极的社会主义者,主张社会平等和反对压迫, 但在其晚年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的社会主义理 想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设计又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 贵,他所接受的设计委托多是豪华宫殿的室内装修设计。 • 威廉· 莫里斯,这位曾决心献身于追随上帝的工作却终以 艺术与设计作为毕生事业的英国人,于1896 年10月3日逝 世,享年62岁。由于当初他的这一选择,这个世界少了一 位也许不为人知的神职人员,却多了一位永远为后人所景 仰的现代设计的伟大的先行者。
对于这种现象,有三个人的评论影响 最为巨大。 约翰· 拉斯金,作为文艺评论家和作家, 他对展品及水晶宫的看法是持否定态 度的,他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 于艺术与技术的分离,因此,主张艺 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并从自然中寻找 设计的灵感和源泉,反对使用新材料、 新技术,要求忠实于传统的自然材料 的特点,反映材料的真实感。同时, 他还强调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反对精 英主义的设计。总之,拉斯金的观点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反对机器生产的主 要论点,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艺术与技 术结合的必要性和为大众服务的社会 要求。
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欧洲直到18世纪为止,依然处于农业经济时代。无论是 法国封建君主专制,还是奥匈帝国他们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处于封建时代。 这种贵族的中心文化与政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贵族的设计,不是大众能够享有的。但其建筑设计均体 现出知识分子的思考和为外界的交流两大特征,因而在空间 造型上,表现出以几何对称,象征性布局为特征;在装饰上, 讲究矫饰和繁琐,体现出明显的阶级特征。这方面的例子莫 过于以所谓巴罗克风格著称的法国路易十四凡尔赛宫。
主要人物为查尔斯•沃赛和巴里•斯各特。沃赛受莫里斯影响 又有所不同,其设计没有无道理 的崇古之风,而是比较简单朴实, 易于批量化生产。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服务大众的精神实 质。他 继承了莫里斯的风格,达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国工艺美 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园住宅。斯各特喜欢采用动 物和植物的纹样作为装饰动机,凸出的线条勾勒,颇为经典。代 表作有为赫斯大公设计的宫廷室内家具。
水晶宫-1851年国际博览会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
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会上展 出了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传统手工业产品)一万余件,会场便是著名 的“水晶宫”。 当时由于时间关系,博览会的主办者被迫接受了来自皇家园艺总 监约瑟夫· 派克斯顿(Joseph Paxton,1801-1865)的救急方案——由 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的花房式大厅。
古斯塔夫.斯蒂克里的家具设计
代表人物:
威廉· 莫里斯
约翰· 拉斯金 尔拉菲尔前派
威廉· 莫里斯
人物简介
威廉·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 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 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 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 设计的改革。博览会的建筑——“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 建筑的先声,而“水晶宫”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 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 市场生产的商品。莫里斯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 这件事对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 系。
图斯坎风格画
这一时期的建筑除了复兴古希腊和图斯坎的设计活动以 外,还充分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需要。如拿被仑 时代维格诺设计的玛德林教堂、帕尔格林设计的凯旋门等, 就是从古典罗马、希腊、埃及的设计风格当中吸收装饰特点, 竭力否定波旁王朝风格,可以说是一种利用设计达到政治象 征目的的典型例子。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本章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水晶宫博览会;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欧洲各国先后开展了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堪称人类历史上继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的第二次巨大变革。它不仅给人 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诸多变化,而且使人类为了生存、生活所开展的 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与传统相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 在人类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商品)的设计环境、条件、性质及方式等方面。 具体而言,主要有: 第一,生产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 式。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手工作坊下生产的个性化、少量化的状态有明显的 区别。它要求改变手工业作坊时代产品设计在造型功能、装饰等方面的随意性; 要求产品的设计必须适应机械化批量生产的要求与特点。 第二,传统类型的设计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以经验型为主 要特征的传统设计思维模式,面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的能源、新动力和新材 料的出现及日新月异,表现出无所适从,甚至不知所措。传统的木、铁材料被 各种水泥、优质钢和轻金属所代替以后,设计师们不但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 设计、制作中找到借鉴,而且还面临着对这些新材料性能、特征的重新认识与 把握。
法国路易十四凡尔赛宫
法国路易十四凡尔赛宫
法国路易十四凡尔赛宫
法国路易十四凡尔赛宫巴洛克风格
贵族的设计
18世纪末社会日益两极分化,欧洲出现 不少手工艺人联盟,资产阶级新思想蓬勃发 展,出现了伏尔泰、卢梭等一些资产阶级思 想家,他们提出了平等、博爱、自由等新的 资产阶级观点。 由此,建筑与设计开始反映这观点。早 期建筑探索主要是希望复兴古典的最精华部 分,代表设计师有:法国艾丁· 包利、克劳德 列道克斯等。他们发展出一种简单几何结构 形式,特别是图斯坎风格。
约瑟夫.伯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
帕克斯顿擅长用钢铁和玻璃来建造温室。他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建成了“水晶宫”玻 璃铁架结构的庞大外壳。“水晶宫”总面积为60万平方英尺;建筑物总长度达到563 m (1851ft),用以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为124.4 m。其外形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 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在整座建筑中,
又如1815年英国为纪念拿被仑战争胜利,由约翰· 纳什设计与 建造的皇宫是采用东方各种风格,特别是印度、中国传统风 格,混合莫名其妙的动机,而设计的一个巨大的宫殿建筑, 充分代表了英国这个资产阶级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 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 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 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 降的局面。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 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 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 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栺,讲 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 、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 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 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 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 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 否定工业化与 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 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 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 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 欧洲等地区。
第三,工业革命导致了设计与制作、销售的完全分离,这与传统手工业时代的 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甚至还是销售者和使用者迥然不同。 工业革命以后,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使设计从制造中分离出来,也与销售相脱 离,成为独立的行业和职业。设计的独立,对设计者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 它要求设计师必须在产品的生产、制作以前,对产品的功能性、造型、装饰艺术、 生产流程、材料的撷取,乃至销售状况等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预见。正因为如此, 所以设计者的设计所涉及到的知识、问题不断拓展,大大增多,设计逐步发展成 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四,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其产品的使用对象具有超国界、超地域 和超阶级性,要求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国家、民族和民众的要求,因此,其设计理 念要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之下,要求具有大众化的审美特点。这与手工业作坊生 产时代狭窄的设计视野观念和设计产品狭窄的使用群体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正因 为如此,所以产品的设计在其过程上,与传统设计相比,阶段性更加明确,阶段 性的内涵与目标也更加具体。 第五,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对新产品设计要求与传统设计的不适应, 一方面给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工业革命初期,产品的功 能性和大众的视觉审美要求受到了诸多限制。设计现状与代表社会进步的生产方 式的格格不入,使一部分传统的设计者、制作者束手无策,另一部分传统设计者 则试图改变自己的观念行为,适应新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