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介绍
39
五、雷达的分类
➢按信号波形分
✓连续波雷达 ✓脉冲波雷达
• 高重复频率 • 中重复频率 • 低重复频率
✓脉冲压缩雷达
40
五、雷达的分类
➢按体制和原理分
✓单基地雷达、双基地雷达 ✓主动雷达、被动雷达 ✓单脉冲雷达 ✓相控阵雷达 ✓二次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
41
五、雷达的分类
➢按工作频率分
9
二、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的比较
雷达与无线电通信的共同点: ➢二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涉及到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 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学科; ➢电子系统大部分相似,都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等。
总体来说,雷达系统比通信系统要复杂得多;雷达对 信息获取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雷达的信号形式更 多,更复杂,信号处理更复杂。
主要用途 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
地波和天波。主要沿地球表面绕射传播和 调幅(AM)无线电广播 电报 通信 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短波 HF
3MHz~30MHz
100m~10m
天波。主要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其次是沿 着地球表面传播
超短波 30MHz~300MHz (米波VHF 甚高频)
10m~1m
主要在自由空间作直线传播,其次是沿着 调频(AM)无线电广播 电报 通信 地球表面传播和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2)不适合大面积搜索 3) 制作精度高,可靠性不高
应用:目标探测和监视 、火控和跟踪 、导引头和导弹末制导 、
外层空间
37
四、雷达的应用
16、激光雷达 优点:◆频率高(比微波高3~4个数量级)。多普勒频率高,对抗电子干扰、
反隐身,高精度测距(cm)◆能量高度集中,无副瓣
缺点: ◆激光的大气传输效应(大气悬浮粒子对于光能的吸收和散射)限制了
millimeter
特点
电离层反射 天线尺寸大 电离层折射传播
大天线 中等尺寸天线 中等测量精度
小天线 精密测量 非常小的天线 高的测量精度
有大气和降雨损耗 严重的大气和降雨损耗
应用
超视距雷达 搜索雷达
搜索雷达 多功能雷达
跟踪雷达 机载雷达 短程雷达 精密制导雷达
空—空雷达
43
44
17
三、雷达的发展析空中商用电台、电视的频率和信号特征及其他信号的 波动状态来侦测隐形飞机。
18
四、雷达的应用
1、远程预警雷达
弹道导弹防御, 探测洲际导弹, 和绕地球的卫星 420-450兆赫(UHF) 探测距离4800~5550km 高32m,2000个阵元
9、测速雷达
31
四、雷达的应用
10、气象雷达
32
四、雷达的应用
11、空中管制雷达
33
四、雷达的应用
12、合成孔径雷达
34
四、雷达的应用
13、宇航应用
35
四、雷达的应用
14、其它 ➢测高雷达 ➢雷达引信 ➢探地雷达 ➢防撞雷达
36
四、雷达的应用
15、毫米波雷达 优点:1)波束窄,增益高 2)分辨率高 3)体积小,重量轻 缺点:1)受大气传播衰减严重,作用距离<30km
•50年代,大功率的速调管开始应用于雷达,发射功率比磁控 管大两个数量级。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视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 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 可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4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60年代,电扫描相控阵天线。美国AN/SPS-33防空相控阵雷 达工作于S波段(2G~4GHz,10cm),方位机械扫描,仰角 电扫描。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 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60年代,NRL美国海军实验室研制成探测距离在3700km以 上的“麦德雷”高频超视距雷达,首先证明了超视距雷达探 测飞机,弹道导弹和舰艇的能力,还能确定海面状况和海洋 上空风情的能力。
美国 “铺路爪”
19
四、雷达的应用
预 警 飞 机
预警机探测距离远、 低空探测能力强、
机动范围大 探测精度高、使用灵便
20
四、雷达的应用
哈工大高频地波 超视距雷达
21
四、雷达的应用
2、警戒雷达(防空)
作用距离>400km 分辨力要求不高
方位360o L波段(1~2G)
22
四、雷达的应用
3、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
Letter designation Frequency (GHz) New band designation (GHz)
HF VHF UHF L-band S-band C-band X-band Ku-band K-band Ka-band MMW
0.003 - 0.03 (100m~10m) 0.03 - 0.3 (10m~1m) 0.3 - 1.0 (1m~30cm) 1.0 - 2.0 2.0 - 4.0 (10cm) 4.0 - 8.0 (5cm) 8.0 - 12.5 (3cm) 12.5 - 18.0 18.0 - 26.5 (1cm) 26.5 - 40.0 Normally >40.0
微波
300MHz~ 300GHz
1m~1mm
在自由空间作直线传播
电视、雷达、导航
6
7
一、雷达的任务
➢目标距离的测量 ➢目标方位和仰角的测量 ➢相对速度的测量 ➢目标尺寸和形状的测量 ➢目标形状的对称性 ➢目标的粗糙度和介电特性
8
二、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的比较
✓所用的电磁波频率不同:一般来说雷达所用频率更高 ✓目的不同:无线电通信的目的是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输,雷达 的目的是通过接收目标的反射信号确定目标的属性(空间位置、 速度、类型等) ✓天线形式不同:无线电通信一般通过全向天线完成;雷达为了 完成目标定位和提高作用距离,天线的方向性很强 ✓侧重点不同:无线电通信主要考虑的是传输信道的容量、传输 信号的保密性和如何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雷达主要 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地发现更远的目标,如何从目标回波中获取 更多、更准确的目标信息。
16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80年代,相控阵雷达大量应用于战术雷达。这个时期,出现美 国陆军的“爱国者”,海军“宙斯盾”和空军的B-1B系统。 •空间监视雷达,“铺路爪”全固态大型相控阵雷达是一个重大 发展。
•90年代,海湾战争的刺激,雷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雷达的 观察隐身目标能力,在反辐射弹(ARM)与电子战(EW)条件 下的生存能力和有效性提出高要求。对雷达测量目标特征参数, 目标分类,目标识别提出更强烈的要求。 •双/多基地雷达与雷达组网技术,与无源雷达及其他的传感器综 合,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当今雷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922年,马可尼在美国电器及 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发表演说,讲 题是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波雷 达。
12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首次成功进行无线电测距试验,利用无 线电回波测定电离层的高度。
•1930年NRL的汉兰德采用连续波雷达探测到了飞机。
•1938年美国无线电(RCA)研制出第一部使用的XAF舰载雷 达,安装在美国“纽约”战舰,对海面舰船探测距离为20km, 对飞机为160km.
15
三、雷达的发展历史
•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在70年代得到新 的发展。 •70年代中期,合成孔径雷达的计算机成像。装在卫星的合成孔 径雷达获得分辨率25×25m的雷达图像,1cm波段的机载合成 孔径雷达可以达到0.09m2的分辨率。 •70年代越南战争后期,出现用甚高频(VHF)雷达探测地下坑 道。 •空间应用方面,雷达用来帮助“阿波罗”飞船在月球着陆,在 卫星方面被用作高度计,测量地球及其表面的不平度。 •70年代,“丹麦眼镜蛇”雷达是一部又代表性的大型高分辨率 相控阵雷达,美国将该雷达用于观测,跟踪苏联勘查加半岛下 靶场上空的多个再入弹道导弹的弹头。
电子系统
——雷达系统
第一讲 介绍
“活雷达”-蝙蝠
2
雷达
RADAR ——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3
原理
4
电磁波谱
5
电磁波
波段
频段
长波/地波 100kHz~ 300kHz
中波
300kHz~ 3MHz
波长 3000m~ 1000m
1000m~ 100m
传播方式 地波。主要沿地球表面绕射传播
A A<0.25; B>0.25 B<0.5; C>0.5
D E<3.0; F>3.0 G<6.0; H>6.0 I<10.0; J>10.0
J J<20.0; K>20.0
K L<60.0; M>60.0
42
五、雷达的分类
频带
HF VHF, UHF
UHF, L S, C
X, Ku, K
Ku, K, Ka
近地应用时的作用距离 ◆极窄的波束使得对于运动目标的搜索和捕获比较困难, 通常需要靠其他手段来引导。
应用:飞行器空间交会测量 ,目标精密跟踪,瞄准,直升机防撞告警 ,化学
战剂和局部风场测量 ,水下目标探测 (蓝绿激光0.5um可探测深达百米的目标)
38
五、雷达的分类 ➢按安装位置分
✓地面雷达 ✓机载雷达 ✓天基雷达 ✓舰载雷达
能对多批次目标同时检测 测量目标的精度和分辨力较高
S波段(2~4G)
23
四、雷达的应用
4、火控雷达
作用距离小 测量精度高
24
四、雷达的应用
5、制导雷达
探测距离:150km~400km 监视100个目标 同时跟踪3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