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儿庄景区导游词

台儿庄景区导游词

台儿庄景区导游词【篇一: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电子导览器版本】台儿庄古城导游词(电子导览器版本)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光临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参观游览。

明清繁盛时期的台儿庄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乾隆皇帝称其为“天下第一庄”。

但这座繁盛的千年古城在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被日军炮火夷为废墟,重建古城成为台儿庄几代人的梦想。

为传承运河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加快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08年4月8日,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

西门您现在通过的是台儿庄古城的西门。

清咸丰七年,台儿庄由土城墙改建为砖城墙,建有城门六座,东门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员仰仗众生而存在;西门叫“台城旧志”,表明她是旧城的标志;南门叫“惠迪吉”,意思是,顺从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门叫“迎祥”,意思是迎来吉祥;北门为“中正”,意为中正仁和;小北门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苍恩典,享受浓浓的甘露;我们现在通过的是西门-----“台城旧志”。

台儿庄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规划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院院有水景、院院有展馆、院院有主题文化”,可以说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古朴典雅,天人合一,集中体现在四个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的四个理由。

看世界二战遗址最多的城市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古城保留了53处二战遗址,是世界上经过二战炮火洗礼的城市中遗址最多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二战纪念城。

看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的博物馆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古城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七十二庙宇汇于一城的运河标志城。

八大建筑风格分别为:北方大院、徽派建筑、鲁南民居、水乡建筑、闽南建筑、岭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而七十二座庙宇包括世界主要的几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道教、儒教和关帝信仰的各类庙宇,如文昌阁、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

看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保留了历史上仅存的最后3公里的京杭运河古河道。

城内至今遗存大量的古码头、古驳岸、古船闸等水工设施,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看中国唯一可以摇桨逛全城的东方古水城要到台儿庄古城来。

台儿庄10公里的水街水巷和威尼斯几乎相当,古城重建后将成为国内水网最密集的水城,乘船可以游遍古城的任何一处景点。

同时这里也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五行码头您现在看到的五角亭的位置是“五行码头”,为清代台儿庄古运河畔最繁华的码头之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生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

五行之间,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维持着世界的平衡。

五行之中,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间因为有了水,山有了灵性,草木得以生长,动物得以繁衍,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登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孔夫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变化无常,容纳一切,滋养一切,成就一切。

台儿庄是一座水的城市,让我们走进这座东方水城,领略水的景观,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云桥您面前的这座桥是古运河上的景观桥,名叫“步云桥”,由三层平台构筑而成,取其“连升三级、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

这座桥最早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由当时峄县知县马希曾捐资兴建。

大桥修好之后,人们感激不尽。

可是,在峄县只当了7个月知县的马希曾,莫明其妙地离任。

当地士绅恋其功绩,为他立了这块去思碑,尊称他为“峄侯、马公”,也就是咱们面前看到的这块“峄侯马公去思碑”。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大帝南巡,途径台儿庄。

峄县一名落魄的文人李克敬在这座桥上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康熙大为赞赏,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这座桥改名为“步云桥”。

这座桥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石雕、木雕相当精美,分别是福建泉州石雕与浙江东阳木雕。

走上步云桥,桥北侧的石雕讲述的是东汉丞相匡衡自学成才的经历,匡衡是枣庄峄城人。

大桥南面的石雕,内容是杨家将中杨宗保比武夺帅印的故事。

杨宗保在大破天门阵时,来台儿庄穆柯寨取降龙木,遇到穆桂英,引发了历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

安澜门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城门为“安澜”门,“安澜”有使水波平静之意。

“安澜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门。

清咸丰七年加固城墙时,建有城门六座,水门一座。

这座水门,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一通道,城内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实现了连通,使台儿庄城内形成密集的水系水网。

重建展馆西展厅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光临台儿庄古城重建展馆。

这是利用参将署的廊房,为纪念古城重建而建的一个临时性展馆。

重建展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厅,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为第一展厅-----西展厅。

西展厅主要包括两个展区,分为“记忆中的古城”和“重生中的古城”。

走进这个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胜迹复原图,它是由陈伟市长创意并根据其研究绘制而成,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

看过胜迹复原图,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一展区“记忆中的古城”。

这个专题主要介绍“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形成、发展以及毁灭的历史过程。

台儿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因运河而兴,被乾隆皇帝美誉为“天下第一庄”。

但1938年春爆发的台儿庄大战,使台儿庄成为一片废墟。

战后国民政府曾在《中央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城,建国后历届政府也曾想重建古城,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实现。

展板下方为古运河清淤时出土的文物-----我军与日军的头盔。

这段视频影像资料展现的是古城恢复建设之前陈伟市长走访80岁以上的老人的情景,通过这种途径来找寻老人对古城的零星记忆。

视频右侧展板是古城重建前的古码头、古街巷、古民居,反映了重建前古城的肌理保存非常完整。

第二展区“重生中的古城”,主要介绍古城重建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和决策者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回顾台儿庄古城的重建过程,中共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言:“台儿庄古城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而这座古城的重现却来之不易。

可以说,这座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和换出来的。

”所谓抢出来,是指市政府主要领导从一个房地产项目中抢救出一座千年古城。

2006年,市政府主要领导沿京杭大运河枣庄段考察,听说有房地产开发商准备投资5亿元在台儿庄进行商品房开发。

市政府领导及时的叫停了这一项目,使得53处二战遗址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

台儿庄也成为世界上二战遗址保存最多的一座城市。

所谓挖出来,是指市政府领导挖掘、破解揭开了大战前台儿庄古城的历史之谜。

古城重建之前,我们邀请了许多国内知名的历史学家、古建专家、旅游学家,邀请他们设计重建方案。

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台儿庄不是县城,地方志中没有古城的详实记载,原有的建筑大都毁于战火,重建方案无法做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市长和广大建设者们亲自研究、亲自挖掘、亲自推动。

我们走访了27位80岁以上的老人,搜寻他们对古城的零星记忆,并通过外交途径从美国、日本、台湾搜集当年的文字资料、照片和视频影像资料,挖掘出了古城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构筑出了古城的整体轮廓,要把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并绘制出了古城胜迹复原图,为古城的恢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谓创出来,指在规划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存古、复古、创古”的建设理念。

完整的保存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迹,按照历史资料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并且融入了数字古城、节能古城、生态古城、安全古城、文化古城的理念和时尚元素,使得古城既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既源于历史而又超越了历史。

所谓换出来,指50万吨煤换一座千年古城的理念。

古城的恢复建设采用的是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2008年,我们积极引导枣庄境内的丰源、中泰等5家煤矿企业,每个企业出资十万吨煤,用50万吨煤的利润4亿元作为资本金进行启动。

目前整个资产增值达到20多倍,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用50万吨煤换来了一座古城。

2008年4月8日,陈市长在庆祝台儿庄大战70周年活动上正式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

香港《大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台儿庄古城重建的新闻。

在科学考证、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完成了古城相关方案的设计工作。

台儿庄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75.8公顷,规划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9。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天后宫、关帝庙、扶风堂、三恪堂、文汇酒楼、谢裕大茶行等不同风格的明清建筑。

展板上我们可以看到市区级领导吃包子的两张照片,台城旧志景区开放前的百日会战期间,为了节省研讨时间,各级领导吃了100多顿大包子,反映了古城重建背后艰辛的探索历程。

为了配合古城的重建,2010年2月4日,成立了台儿庄古城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这也是台儿庄古城的管理机构。

古城拆迁安置本着“和谐拆迁”的理念,实施惠民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当时仅仅用了2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22万平方米的拆迁。

而且安置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古城拆迁前的旧貌和拆迁之后的居民安置小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篇二:台儿庄古城导游词】台儿庄古城导游词导入语(旅游车上介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机会,简要地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枣庄市。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陈伟市长概括为“四个数字”:7300年的始祖文化,境内的“北辛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最古老的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是先秦时期都城分布最密集的两个地区之一;2700年的运河文化,境内最早的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130年的工业文化,是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这里诞生,并发行了我国第一张股票。

枣庄自然风光秀美,可以概括为“四个最”: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因此,枣庄被誉为“万年家园,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