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分割阈值分割法

图像分割阈值分割法

E2(Zt)=∫zt ∞ P1(Z)dZ 因此,总的错误概率E(Z)为:
E(Zt)=(1-θ)E1(Zt)+ θ E2(Zt)
1、一般错误率分析:
二 类 问 题 : 若 P (1 x) P ( 2 x), 则 x 1, 这 时 条 件 错 误 概 率 为 P ( 2 x).
若 P (1 x) P ( 2 x), 则 x 2 , 这 时 条 件 错 误 概 率 为 P (1 x).
该方法不适合直方图中双峰差别很大或双峰间的谷比 较宽广而平坦的图像,以及单峰直方图的情况。
70年代初,研究工作集中在直方图变换,但无论是直 方图还是直方图变换法都仅仅考虑了直方图灰度信息 而忽略了图像的空间信息
2.最佳阈值
• 所谓最佳阈值是指图像中目标物与背景的分割 错误最小的阈值
设一幅图像只由目标物和背景组成,已知其灰度级分布 概率密度分布为P1(Z)和P2(Z),且已知目标物象素占全图 象素数比为θ,因此,该图像总的灰度级概率密度分布 P(Z)可用下式表示:
分割效果差
在图像特征中,点灰度是最基本的特征,但它 对噪声敏感,区域灰度特征包含了部分空间信 息,且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低于点灰度特征
综合利用点灰度特征和 区域灰度特征,可以较 好的表征图像的信息
利用图像点灰度和 区域灰度均值得二 维最大熵阈值法
P(Z)= θP1(Z)+(1-θ)P2(Z) 假定阈值为Z,认为图像由亮背景上的暗物体所组成, 即灰度小于Z的为目标物,大于Z的为背景
P1(Z) 目标物
P2(Z) 背景
Zt 如图所示,如选定Zt为分割阈值,则将背景象素错 认为是目标物象素的概率为:
E1(Zt)=∫-∞ZtP2(Z)dZ 将目标物象素错认为是背景象素的概率为:
基于阈值的分割
• 图像阈值分割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割技术,利用图 像中要提取的目标物与其背景在灰度特性上的差异, 把图像视为具有不同灰度级的两类区域(目标和背景) 的组合,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以确定图像中每个 象素点应该属于目标还是背景区域,从而产生相应 的二值图像
• 可以大量压缩数据,减少存储容量,而且 能大大简化其后的分析和处理步骤
• 熵是平均信息量的表征 • 原理
根据信息论,熵的定义为:
H=-∫-∞+ ∞p(x)lgp(x)dx 所谓灰度图像的一维熵最大,就是选择一个阈值,使图 像用这个阈值分割出的两部分的一阶灰度统计的信息量 最大。
设ni为数字图像中灰度级i的象素点数, N为总的像素个数, pi为灰度级i出现的概率,则
pi=ni/N, i=1,2…L pi
0 f(x,y)>t
另外,还可以将阈值设置为一个灰度范围[t1,t2],凡是灰 度在范围内的象素都变为1,否则皆变为0,即
1 t1≤f(x,y)≤t2 g(x,y)=
0 其它
某种特殊情况下,高于阈值t的象素保持原灰度级,其它 象素都变为0,称为半阈值法,分割后的图像可表示为:
f(x,y) f(x,y)≥t g(x,y)=
P (1 )
P(x
R2
1 )d x P ( 2 )
P(x
R1
2 )dx
P(x,1) P(x,2 ) P ( x 1 ) P (1 ) P( x 2 )P(2 )
P ( 1 ) P1 ( e ) P ( 2 ) P2 ( e )
P (e ) m in
YT
P
(
2
)P
(
x
2 )d x
图像灰度直方图如图所示:
O区概率分布:
B O
pi/pt i =1,2…t
B区概率分布:
i t
pi/(1-pt) i =t+ 1,t+2…L 其中:pt=∑i=1tpi
对于数字图像,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的熵分别定义为:
H O (t) (pi/pt)lgpi(/pt) i1 ,2 ,t
i
H B(t) [pi/1 (pt)l]gpi[/1 (pt),i]t1 ,t2, ,L
i
熵函数定义为:
(t)HO
HB
lgpt
(1pt
)Ht pt
HL Ht 1pt
Ht pi lgpi, i1,2,t
i
HL pi lgpi, i1,2,L
i
当熵函数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灰度值t*就是所 求的最佳阈值,即
t*Argma{x(t)} 0tL1
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基于Fra bibliotek一维最大熵
直方图
信噪比降低
灰度信息,没有 利用空间信息
P(e
x)
P ( 2 P (1
x),当 x),当
x x
1 2








平 均 错 误 概 率 : P (e )
P(e x)p(x)dx
P (e, x )dx
P (e) P ( x R1, 2 ) P ( x R2 ,1) P ( x R2 | 1 ) P (1) P ( x R1 | 2 ) P ( 2 )
将上两式代入,且对两边求对数,得到:
简化为:AZt2+BZt+C=0 上式是Zt的一个二次方程式,有两个解,因此,要使分 割误差最小,需要设置两个阈值,即上式的两个解。如 果设σ2= σ12 = σ22,即方差相等,则上式方程存在唯一解, 即:
如果设θ=1- θ,即θ=1/2时,
P
P1(Z)
E1(Zt)
直方图阈值分割
• 简单直方图分割法 • 最佳阈值
1.简单直方图分割法
图像的灰度级范围为0,1,…L-1,设灰度级i的象素数为ni, 则一幅图像的总象素N为
N=∑i=0L-1ni
灰度级i出现的概率定义为: pi=ni/N
灰度图像 的直方图
反映一幅图像上灰度分布的统计特性,成为利用象素灰 度作属性的分割方法的基础
最常用的模型:
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 标或背景内部相邻象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 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象素在灰度值上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一幅图像满足这些条件,它的灰度直方图基本上可看 作是由分别对应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的。
阈值选取方法
• 直方图阈值分割法 • 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 • 二维最大熵值分割法 • 模糊阈值分割法
对物体与背景具有较强对比的景物的分割很有效,而且总 能用封闭连通的边界定义不交叠的区域
设原始图像f(x,y),以一定的准则在f(x,y)中找出一个合适的灰 度值,作为阈值t,则分割后的图像g(x,y),可由下式表示:
1 f(x,y)≥t
1 f(x,y)≤t
g(x,y)=
或 g(x,y)=
0 f(x,y)<t
0 其它 阈值分割图像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ZE f(x,y)∈Z 阈值 g(x,y)=
ZB 其它
阈值的选取是阈值分割技术的关键,如果过高,则过 多的目标点被误归为背景;如果阈值过低,则会出现 相反的情况
由此可见,阈值化分割算法主要有两个步骤: 1、确定需要的分割阈值 2、将分割阈值与象素值比较以划分象素 在利用阈值方法来分割灰度图像时一般都对图像有一定的 假设。基于一定的图像模型的。
P2(Z) E2(Zt)
Zt
Z
从前面可以看出,假如图像的目标物和背景象素灰度级概率呈正态
分布,且偏差相等(σ12 = σ22),背景和目标物象素总数也相等(θ= 1/2),则这个图像的最佳分割阈值就是目标物和背景象素灰度级两
个均值的平均
最大熵阈值分割
• 一维最大熵阈值分割 • 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
1. 一维最大熵阈值分割
YT P ( 1 ) P ( x 1 )d x
R 1 YT
R2 X
Y T








P
(
1
)
P
(
x
1)
P ( 2 ) P ( x
2)
12
最佳阈值就是使E(Zt)为最小值时的Zt,将E(Zt)对Zt求导, 并令其等于0,解出其结果为:
θP1(Zt)=(1- θ)P2(Zt) 设P1(Zt)和P2(Zt)均为正态分布函数,其灰度均值分别为 μ1和μ2,对灰度均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σ1和σ2,即
60年代中期,Prewitt提出了直方图双峰法,即如果灰度 级直方图呈明显的双峰状,则选取两峰之间的谷底所对 应的灰度级作为阈值。
P
暗 Z1 Zi Zt Zj Zk 亮
B1 背景
B2 目标
注意:应用灰度直方图双峰法来分割图像,也需要一定的 图像先验知识,因为同一个直方图可以对应若干个不同的 图像,直方图只表明图像中各个灰度级上有多少个象素, 并不描述这些象素的任何位置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