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考
三、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昨天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 “泊来货”,历史上曾存在过。上世纪五十至七 十年代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的如:共产主义劳动大 学;“七二一”工人大学;“开门办学”;“学 工、学农、学军”等等; 这一时期属一边倒,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 究。一味强调劳动生产实践,而且实践与专业学 习大多无关; 过去的这一做法政治因素多,而且覆盖在全部的 教育之中,未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六、实训基地建设是合作育人的载体
模式: • 校内基地工厂化: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模拟生产情景(学校为主 企业为辅);途径:改造、引进、政府配置、业务团队; • 校外基地教学化:校内实训的补充,能批量安排实习,承担部分教学 任务。解决毕业生适应度和提高培养质量(企业为主也可双方出资占 股);途径:紧密度提升/服务搭台/满足企业需求/建专业课程团队; 运行: • 常态化机制:立项—洽谈—签约—建成与验收—监督—考核—评价— 奖惩; • 管理体系: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项目组—项目负责人 维持: 保障---签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 • 持续---利益驱动/经费保证; • 服务---不亚于“招商引资’的服务; • 沟通---人员互派、高层会唔、例会; • 激励---与成效、责任、声誉挂钩; • 媒体---宣传引导、成果展示、树先进典型。
四、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今天
职业院校普遍开展了“订单”教育,建就业实习 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普通大学开展了“产、学、 研”相结合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多数院校的这一合作显现在浅层面上,如人才供 需关系、安排实习、接受废旧设备捐赠等; 这一合作大有“一厢情愿”、“一头冷一头热” 的表现。学校不如愿、企业不满意、学生不领情; 校企合作带来的苦恼多、麻烦也多,有内部的, 也有外部的各种管控; 理性对待校企合作的成本和代价;
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提倡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 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职教改革的必 然趋势,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和定位 所在; • 有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
•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 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 师资队伍建设;
• 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实践能力,
困绕和制约其深层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学校:一些学校体制机制不活,条块分割明显, 校企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缺乏既懂教学又懂 生产经营的人才; • 老师:观念陈旧,对改变教学方式现状存在畏难 情绪; • 学生:轻实践,藐视体力劳动,不知道对已有何 益处,被动接受使很多项目被断送; • 企业:看重企业自己的目标和利益,急功近利, 动力不足,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看不到远景。只 有生产难运转了,才会想到学校的人才供需; • 政府:整体推进、宏观指导不够,缺乏政策和指 导协调机构的支持,法律保障和对企业的倾斜不 够;
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切入点:
• 引进知名企业的优秀文化、企业精神、规章 制度、工服、厂徽、厂歌和设备都是载体, 设立企业命名的奖助学金; • 引进培训教材、师资、培训设备、培训方式 方法及教学软件; • 建立实习基地群:酒店、专业市场、开发区、 工业园、软件园等都是我们的目标; • 电子产品装配和检测,金属加工、塑胶成型、 土地房产测量与规划、淘宝网购、商业连锁 设计室及设立公司分支机构都成为项目洽谈 的热点。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考
曾宏明 2012年8月
一、校企合作涵义
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髓、目标; 是营造逼真情景,增强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 提高毕业生就业适用度有效手段; 有国内外职教成功的案例; 是校企生共赢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过程; 校企合作是形式,工学结合是手段。
七、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切入点
• 校内:建仿真现场、仿真工地 建局部仿真现场:如墙面、地砖的砌法,钢筋的扎发,墙面粉刷的 方式等等 建工地仿真现场:如房屋的结构、施工设备的放置、施工管理和调 度等营造一种逼真的场景 • 校外:利用真实工地作为校内实训的补充 课程见习实习:作为局部仿真现场的补充(一周内) 专业实习:作为工地仿真现场的补充(1 ~3月)
合作的方式 校与企业:点 层面 校与行业:点
点
条
校与政府:点
面
松散型:非物质人文的引入的 人脉关系。 程度 紧密型:角色、身份和管理的 错位。如工厂成学校、课堂成 车间;学生成工人,师傅当老 师;厂长当校长,校长当厂长。
新机制
股份制:校企股份制合作, 分享办学成果;
项目渗透型:两个成果(毕 业生与产品)一起打包走
二、校企合作
共赢何处?
工学结合的意义?
• 学校赢:依托企业先进技术、装备和专 业人才集中的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加快中青年师资队伍的成长和培 养;通过整合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盘活经济,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 学生赢:学生是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强化 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丰富了社会阅历,提 升了就业的适应度和竞争力; • 企业赢:建立稳定的人才供应链,能得到 学校在员工培训、技术改造、研发和管理 上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 的竞争力和实力。
坚信:只要我们捕捉每一合作机会, 拿出诚意,付出合理代价,一定会取得合 作的新成效,新成果。校企不合作没出路, 小合作小出路,大合作才有大发展!
谢谢!
五、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明天
新的内涵:引领校企文化交流、深化教育教学及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合编教材,共建专业基地, 共同生产、经营和研发,开展培训交流,稳定人 才供需关系,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及适用度等; 合作基本原则:1、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 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专业发展;2、充分体现合 作双方的平等关系、利益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4、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