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论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论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一派新气象。

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主要误区
1、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风
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就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形式主义、搞花架子认识下,我们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一周或更长)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课件。

事后在学生中调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
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产生一些干扰因素。

比如在使用时,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而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

这样就使学生缺少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容易造成在知识的迁移、运用方面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3、重视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对话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老师的精辟点拨,学生的质疑问难失去了机会,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4、答案单一,课堂变得简单划一
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5、制作课件只求外观漂亮,实用性差
现在的网络资源空间巨大,免费的、收费的语文课件应有尽有,只可惜质量难辨,良莠不齐。

而有些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从网上乱下载一通,然后原封不动地照搬上课堂,典型的“拿来主义”,
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两种手段有机结合
对待大量的网络资源,我们必须睁大眼睛,精挑细拣,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

对下载的课件要做适当修剪、增减,变为己用。

课件尽可能原创,这样才能适合自己的教学。

教师只有在钻透教材、精心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提炼出更好的素材,确定合理的思路,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但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文章思想的理解、作者见解的剖析,还是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来实现。

一些传统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征的课堂活动,是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放弃的。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

我们在考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原则,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决不滥用。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电教媒体。

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某一媒体对达到某一性质的学习目标可能有效,而对达到另一性质的学习目标则未必有效。

所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要适当有机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灵活妥善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诸多方面的关系
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固然能体现在课件制作的优劣上,
然而不论多好的课件都只是教师水平的展示,学生从中又能得到什么?新技术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假如我们不能教会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那么学生永远只能做个看客。

只有我们教会学生怎么使用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去寻找学生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自己探求知识,自己去开发和利用一切学习的工具,他们才真正能拥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是为了少教”,我们只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只有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做,多给空间、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

而在多媒体教学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

第一步——搜集。

课前预习时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课文内容的信息,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步——互动。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

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
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调动了。

第三步——应用。

课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文内容,即通过发帖子,同学间展开了交流读后心得的活动,在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学习中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这三步的“整合”过程中,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盎
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3、因势利导,灵活运用,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实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

增加课堂上即时反馈的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成绩立即给予肯定,存在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因时利导,灵活应用。

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魅力,极富挑战性的时代,不管是整个世界还是我们中国,都面临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

如果能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注意妥善处理好应避免的问题,就能扬长避短,克服多媒体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学整体效果,促进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普及运用,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