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电子商务发展

美国电子商务发展

美国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电子商务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发展:
1.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要求必须有良好市场环境。

包括适宜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管理和服务环境等。

为此,政府强调市场化原则,主张发挥私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于1997年,由美国商务部和小企业管理局出台为支持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实施的政府计划性援助,鼓励私人投资,建立自律性产业规范与规则,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

2.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为此,美国政府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电子支付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电信技术标准等。

比如,1996年下半年,美财政部颁布了有关“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

1997年12月,美国和欧盟发表了《电子商务联合宣言》,就全球电子商务指导原则达成协议,并承诺建立“无关税电子空间”。

1998年5月,美国向WTO提交了要求继续对电子商务不征收进口税的议案。

在美国全力推动下,WTO成员国同意对电子商务免征关税。

同年10月, 美国通过了《互联网税收自由法案》。

2001年,该法案又被延长了两年。

目前,仍有议员建议长期延长该法案。

2000年3月起,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加强了涉及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和技术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

1986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联邦电子通信隐私权法案》。

1995年,美国向WTO递交了《隐私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报告。

目前,美国隐私权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

2000年5月,美国和欧盟签署“数据保密联合声名”。

2000年6月,国会众议院通过“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与书面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电子商务的全球化。

因特网全球性开放的特点,使得建立网上国际贸易自由区的理想成为可能。

为此,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建立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与法律框架。

包括对电子合同的认可、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机制、制定权责明确的根本原则等等。

为此,美国政府率先实施网上贸易免税政策,并主张和推动各国对网上贸易免征关税。

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亲赴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敦促各国支持美国关于电子商务完全永久免税的建
议。

尽管发展中国家存在种种担心,但132个成员国还是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规定至少1年内免征互联网上所有贸易活动关税。

4.确立一致性原则。

美国政府认为,对因特网采取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措施,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

为此,依据“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所确定的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美国大力促进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其“柜架”的认同。

事实上“框架”一出台就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支持,成为商讨全球电子商务政策及法规问题的准则。

1997年12月,欧盟与美国发表了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与美国就全球电子商务指导原则达成协议,承诺建立“无关税电子空间”;
1998年5月,世贸组织132个成员国签署“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
1998年7月,在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电子商务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
些共同的标准,以确保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享有与在商店购物的消费者同等
权利;
1999年5月,美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在关税、税收、隐私权、身份确认等方面确定了共同原则,强调了两个经济大国在电于商务方面进行磋商与合作的重要性,表明两国意欲通过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联手制定电子商务全球框架,以保持和增强两国的领先地位。

1999年12月,美国推出“世界第一个国际互联网商务标准”。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行动计划,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0年美国政府向信息和通讯产业投入8.5亿美元,政府还提供1.1亿美元用于发展第二代互联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另外,美国政府在促进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方面也不遗余力。

如在Internet商业活动还不普及时,政府便出资使
Internet免费运行,直至其运行良好为止;1997年,美国政府还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网上购物达到450万件,以培养网上购物的习惯。

6.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1977年,最先制定了数据加密标准,但除具体的算法外,从不公布详细设计规则和方法。

1998年5月,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总统令。

2000年,美国政府拨款900万美元用于防范黑客。

2003年,美国政府又拨款7.22亿美元用于信息安全建设,以防止遭受恐怖袭击。

其中700万美元划给商务部下属的关键基础设施办公室使用。

7.网上支付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

美国是最早提供网络银行服务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

1995年10月,在美国诞生了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据统计,2002年前,美国只有1000多家银行提供网上服务,目前已超过5000家。

据调查,2002年,23%美国成人开始使用网上银行,到2004年则增加到40%。

8.现代物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物流源于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

1946年,美国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商务交易新型交易方式在美国的出现,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

据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了80亿美元以上。

如今,各国普遍使用“Logistics”来表述物流,其概念和定义也更为宽泛。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的典型代表,主要类型有:批发型:如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

零售型:如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

仓储型:如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

目前,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约为9000亿美元,几乎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9.逐渐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

最早从事电子商务统计和发布的国家是美国。

1998年,美国商务部开始发布数字经济年报。

1999年12月,OECD曾提出过衡量电子商务的四大指标:即交易指标、消费指标、市场指标、环境指标。

2000年初,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全球第一份官方电子商务零售统计。

此后,美国商务部每个季度公布一次电子商务相关统计,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

同年,美国统计局还获得850万美元的专项拨款,专门进行数字经济统计方法的研究。

2001年初,美国商务部又将电子商务统计范围扩大到企业对企业间交易,以便了解电子商务的增长情况。

相关主题